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建立妇炎洗液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蛇床子、苦参、虎杖、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蛇床子素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蛇床子、苦参、虎杖、黄柏;蛇床子素进样量在4.9~29.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7.08%,RSD为1.6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妇炎洗液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究羟基磷灰石(HA)对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并鉴定C57BL/6小鼠的ADSCs,将HA与ADSCs共培养,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50、100、500 mg/L)的HA对ADSCs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不同浓度HA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DSCs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BGLAP)、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1A1)、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低浓度HA(≤20 mg/L)对ADSCs增殖的影响较小,随着HA浓度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HA与ADSCs共培养可显著增加其ALP活性,并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P<0.01),且HA为20 mg/L时诱导效果较好。结论 HA具有诱导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为两者混合制作成新的骨支架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 ,探讨中药药性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热法 ,测定了大肠杆菌在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作用下的生长热谱曲线 ,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 ,结合本草文献报道 ,综合分析了左金丸与反左金的药性差异。结果 :左金丸、反左金水煮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温热药方反左金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显著减小 ,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显著增加。寒凉药方左金丸则使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减小 ,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释放有所增加 ,两者存在较稳定的差异。结论 :微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4.
多媒体人参生产智能专家系统在人参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玉霞  陈桂芬  司秀丽  刘义 《中草药》2004,35(5):588-590
介绍了多媒体人参生产智能系统在人参栽培中的应用。通过对人参栽培中的水、肥、土、病、虫、草害进行图像及文本的采集、数字转化、专家推理,达到计算机对作物形态特征自动提取和智能诊断的目的,对提高人参栽培水平起到专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考察3种人参皂苷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物热活性影响的差异,为中药活性的筛选建立新方法。方法 采用热活性检测系统,根据淋巴细胞生长代谢曲线,检测淋巴细胞的最大发热量,代谢热平均值及衰减速率常数;同时,采用MTT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3种人参皂苷单体在不同浓度下均可使淋巴细胞的最大发热值升高,代谢热平均值上升,衰减速率常数减慢,基本趋势为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1,其中人参皂苷Rg1的作用不明显,MTT法所得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热活性检测系统可准确检测出3种人参皂苷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脾淋巴细胞生物热活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去势雌性大鼠海马区Tau蛋白Alzheimer样磷酸化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双侧卵巢切除(OVX)模型, 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和8周取大鼠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结果:OVX组去势后4周和8周在海马区的PHF-1位点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相同时间点和相同区域的Tau-1位点非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卵巢切除可导致雌性大鼠海马区Tau蛋白Alzheimer样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深圳市公明街道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925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64/10万(9258/4313263),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01.00/10万(2273/75516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90.38%,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0%;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村镇为将石、公明、上村、合水口、长圳。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96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64%。结论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8.
钟丹妮  刘悠南  刘义  林伟雄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0):579-581,I001
目的 探讨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胆红素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1A1,B UGT)基因Gly71Arg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广西 2 5例病因不明的迁延性黄疸新生儿及 6 0例正常健康儿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UGT1A1第 1外显子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 ,用等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 (ASO)检测基因Gly71Arg突变。选部分经ASO检测正常和突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2 5例迁延性黄疸新生儿中 15例UGT1A1基因存在Gly71Arg错义突变 ,即第 2 11位核苷酸有G→A点突变 (G2 11A) ,使第 71位密码子GGA变成AGA ,相应编码的甘氨酸变成精氨酸。 13例为杂合子 ,2例为纯合子 ,等位基因频率 0 34。 6 0例正常健康儿Gly71Arg等位基因频率 0 0 8。迁延性黄疸新生儿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健康儿显著增高 (P <0 0 0 0 1)。送检样品测序结果与ASO结果一致。结论 广西存在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广西迁延性黄疸患儿与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密切相关 ,提示这可能是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近期,我们选择无左室肥厚、无心衰症状的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16例,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外周血和盆底不同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及mtDNA 4977bp缺失(mtDNA4977)的含量变化与POP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6例POP患者和21例非POP患者外周血、骶韧带、阴道前后壁组织中mtDNA和mtDNA4977的相对含量。结果:(1)mtDNA在骶韧带中的含量,POP组明显低于非P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DNA在POP患者的外周血、阴道前壁和后壁中的含量,与非PO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NA4977在POP患者的外周血、骶韧带、阴道前壁和后壁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PO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mtDNA还是mtDNA4977,其含量在阴道前壁和后壁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POP程度不断加重(分析0到Ⅲ期POP),发现骶韧带中mtDN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外周血、阴道前壁和后壁中此趋势不明显;在外周血、骶韧带、阴道前壁和后壁中mtDNA4977的比例却显著增加(P<0.05)。(3)POP患者外周血、骶韧带及阴道壁中mtDNA与mtDNA4977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tDNA在POP患者外周血和骶韧带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mtDNA4977在POP患者外周血和骶韧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tDNA的消耗和mtDNA4977比例增加可能在POP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