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索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 ( RRAL)的治疗。方法 :应用米托蒽醌 ( 3 d)和 VP1 6( 5 d)再诱导治疗 RRAL 2 7例 ,在化疗的第 7天 ,根据原始细胞下降指数 ,决定是否再增加米托蒽醌。结果 :15 / 2 7例 CR,CRR5 5 .6% ;6/ 2 7例 PR,占 2 2 .2 % ,总有效率 77.8%。CR的 15例中 ,一疗程 CRR占 93 .3 %。结论 :以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 RRAL副作用轻 ,对 M3 复发者仍有效 ,是值得采纳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2.
出血是任何手术和有创检查术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外科手术的异常出血发生率为0.05%~12%。现今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为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异常出血,已常规在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有部分患者因检测出止血功能异常而在术前得以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93.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急性白血病的肺部病变在临床是经常遇见的。这些病变可以是其恶性疾病本身在肺部引起的浸润;也可以在疾病的进展和治疗过程(特别是抗白血病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中,因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而产生其它继发病变;或者由于细胞毒药物对肺部的直接损害。它们往往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患者致死原因。现报道2例已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因其肺部病变的存在,突然大咯血窒息死亡。并就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94.
血小板糖蛋白Ⅵ(GPⅥ)作为血小板胶原受体,主要参与血小板与胶原粘附后的信号转导和血小板活化过程,并最终引起血小板聚集和促凝活性表达。GPVI的研究已受重视并有望成为抗栓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GPⅥ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8例,女239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45±8.63岁。结果:各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MPCNL组手术时间66.45±12.23 min最长,URL组35.60±8.96 min和ESWL组32.36±7.31 min较短,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6);MPCNL术成功率97.79%(311/318),手术后1周内结石清除率88.42%(275/311),术后1-2个月复查结石清除率为97.10%(302/311);URL术成功率85.95%(153/178),URL手术后1周内结石清除率74.50%(114/153),术后1-2个月复查结石清除率为82.35%(126/153);ESWL术成功率83.72%(72/86),术后1周内结石清除率16.66%(12/72),术后1-2个月结石清除率为50.00%(36/72);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MPCN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00,P=0.000),URL和ESWL无统计学差异(P=0.318)。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成功率高,结石残留率低,URL成功率较低,结石残留率高,ESWL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但对于较大及复杂性结石疗效较差,MPCNL明显优于URL和ESWL,有条件医院应作为首选,对于位置偏低比较固定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以考虑URL,对于单发结石(直径小于1.5cm),或多个小结石可以尝试ESWL。  相似文献   
96.
邹火生  黄裕清  余自强 《海南医学》2016,(17):2853-2854
目的:对比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URL)与微创经皮肾经取石(MPCNL)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二科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URL组与MPCNL组,每组58例,分别给予URL与MPCNL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6.21±12.34) min vs (47.13±11.96) min]及术中出血量[(7.72±2.71) mL vs (8.42±2.66)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RL组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27.6%(16/58)和82.8%(48/58),均显著低于MPCNL组的96.6%和1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URL组与MPCNL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3/58)和6.9%(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治疗中能获得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急性白血病血浆GMP—140和vW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自强  蔡晓燕 《白血病》1997,6(2):74-75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GMP-140与vWF浓度地显著正相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8.
CD(45)单抗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D(45)设门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CD(45)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对3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及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细胞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淋巴细胞门内,正常对照组相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组CD(45)-FITC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平均荧光道数值分别为(±s):(99.1±0.5)%对(85.2±4.3)%(P<0.05)和31.66±8.47对2.46±1.07(P<0.001);CD45-PE为(99.3±0.7)%对(90.2±6.6)%(P<0.05)和106.99±25.94对13.86±9.51(P<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原始幼稚细胞与外周血白细胞1:1000混合稀释后,CD(45)/SSC参数图上,可清楚地对原始幼稚细胞设门。结论:利用CD45设门方法,能简单、快速、准确地识别混在外周血中的少量原始幼稚细胞,敏感度高达10-3。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应用快速而敏感的ELISA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血浆抗因子Ⅷ同种抗体,并探讨其与因子ⅧC区的关系.收集140例血友病A患者样本,其中重型(FⅧ∶C<1%)84例,中型(FⅧ∶C 1-5%)34例,轻型(FⅧ∶C>5%)22例;患者均已经过因子Ⅷ替代治疗.正常对照样本80例.以本室制备的抗因子Ⅷ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OPD显色,记录A490,以正常人血浆为对照,样本A490大于正常人对照3 SD定义为因子Ⅷ抗体阳性.以抗His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本室制备的rFⅧ-C1C2区蛋白,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OPD显色,记录A490,以正常人血浆为对照,样本A490大于正常人对照3 SD定义阳性.结果表明,通过ELISA法检测,56例(40%)血友病A患者血浆抗因子Ⅷ同种抗体阳性,其中46例(82.1%)因子Ⅷ同种抗体阳性的血浆样本中存在与因子ⅧC1C2结合的同种抗体.结论:因子ⅧC功能区是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同种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确诊后1年内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于解放军第一○○医院血液科就诊的522例ITP患者中,诊断后1年内继发感染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感染组(n=47);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年内继发与未继发感染者例数比为1∶1.4的比例,抽取诊断后1年内未继发感染的67例ITP患者纳入非感染组(n=67).将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临床经验,将相关临床指标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影响因素对ITP患者1年内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2组ITP患者年龄、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9、x2=11.400;P<0.001).②感染组ITP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为(1.5±0.2)×109/L,低于非感染组的(1.6±0.1)×109/L,而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为(19.6±5.1)mg/L和(286.6±15.7)U/L,均高于非感染组的(4.0±2.1)mg/L和(232.3±11.8)U/L,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0.369、2.792和2.828,P<0.05).③感染组接受脾切除、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分别为7例和4例,高于非感染组的1例和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3、5.909,P<0.05).④2组ITP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7,P=0.016).⑤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4,95%CI:1.025~1.125),LDH水平(OR=1.021,95%CI:1.006~1.035),脾切除(OR=12.423,95%CI:1.252~123.245)是ITP患者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LC(OR=0.051,95%CI:0.011~0.243)是ITP患者继发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⑥ROC分析结果示:预测ITP患者继发感染的最佳年龄界值为47.5岁,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其预测ITP患者继发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6%和61.2%;最佳ALC临界值为0.957×109/L,AUC为0.631,其预测ITP患者继发感染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5.1%和46.8%;最佳LDH临界值为183.5 U/L,AUC为0.673,其预测ITP患者继发感染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35.1%和92.9%.结论 年龄、LDH水平及脾切除是ITP患者诊断后1年内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LC是ITP患者诊断后1年内继发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上述因素均可较好地预测ITP患者确诊后1年内继发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