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9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前瞻性长期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一线药物抗HIV及免疫重建效果和主要毒副反应,探索我国艾滋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规律。方法 437例HIV/AIDS患者先后启动HAART,一线方案为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加1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随访监测CD4+T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追踪血常规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发生的机会感染和药物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对出现病毒学失败或严重毒副反应者及时调整用药。结果对437例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平均追踪了4.69年(3.15~7.34年),总病死率6.86%,大部分死亡发生在HAART启动的6个月内。启动HAART 12个月时,90.80%的患者HIV载量小于可检测下限;至治疗4、5、6、7年(±1个月)时,仍分别有63.46%、69.41%、70.00%和72.22%的患者病毒载量小于可检测下限。CD4+细胞数量在治疗的O、1、2、3、4、5、6、7年(±1个月)时分别为115、246、301、334、363、356、386和373个/μL。67.73%出现过各种可能与药物毒副作用相关的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肝功能损害、骨髓毒性、皮疹和血脂升高等,多发生于治疗启动12个月内;血脂分布异常和乳酸酸中毒较少见,多发生于启动2年以后;41例患者先后发生过Ⅲ/Ⅳ级毒副反应。因毒副反应而更换为其他一线药物者占19.22%,因病毒耐药或毒副反应而更换为二线药物者占11.67%。结论通过对HIV/AIDS患者HAART3~7年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明确我国2个NRTI加1个NNRTI的HAART一线方案对大多数HIV/AIDS患者长期有效,病毒持续抑制,CD4+细胞增加;主要的毒副反应和死亡多发生在启动治疗12个月内。大多数HIV/AIDS患者可长期坚持一线药物治疗,少数因药物毒副反应或病毒耐药须换为二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2.
患者,男,14岁,因反复发热20d伴腹痛5d,皮肤巩膜黄染3d于2003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10月26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食欲下降,在当地抗炎治疗5d(具体用药不详),体温正常出院。11月9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3℃~40.1℃之间;11日晚出现腹痛,满腹胀痛为主,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并腹泻,每天10余次,大便稀.黑褐色,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 步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取60例符合鼻咽癌诊断的患者,应用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r=-0.211.P〈0.01),与生活质量中的情绪功能(r=0.273,P〈0.05)、认知功能(r=0.264,P〈0.01)、社会功能(r=0.295,P〈0.01)呈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鼻咽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减轻其疾病不确定感,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抗精神病药物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n=30),入组后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犤氯氮平最大剂量150~400mg/d,平均剂量(290±70)mg/d犦;对照组为患者家属及非精神疾患的轻微脑损伤并脑脊液检查正常患者(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浆及脑脊液中IL-6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血浆及脑脊液IL-6水平分别为(46.73±23.27)和(10.41±8.40)ng/L,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P<0.05);实验组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血浆IL-6水平犤(49.34±25.24)ng/L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氯氮平治疗可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工作状态、季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08-01~2009-07-31期间北京急救中心记录的急性酒精中毒病例数据,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的月份和季节性发病差异,并用ANOVA方法分析工作状态对急性酒精中毒事件的影响.结果 70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男性占84.1%;20~29岁年龄段的发病例数和校正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中均是最高值,20~29岁年龄段的校正发病率分别为30~39岁、40~49岁及50~59岁年龄段的1.13、1.28和2.09倍.急性酒精中毒发病高峰在冬季,峰值在1月份,7月份是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的第2个高峰.与正常工作日相比,休息日前一天和休息日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北京地区急性酒精中毒在年轻人群中高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夏季高发;急性酒精中毒具有明显的休息日效应,休息日前一天及休息日发病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是由复杂的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最终导致气道结构的重构和气道阻塞。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血浆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COPD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水平,探讨COPD与IL-13、TNF-α、CRP的关系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高水平D-二聚体(DD)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DD≥2 000ng/m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下肢血管超声及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当DD≥2 000ng/mL时,妇科疾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比例为23.3%。恶性肿瘤晚期、术后卧床2d及中期妊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结论 DD明显升高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但由于干扰因素影响,临床上需重点监管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评分、Ranson评分、CT严重性指数(CTSI)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比容(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BUN)、肌酐(Cr)、D-二聚体、腹内压(IAP)以及早期是否给予肠内营养,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被发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引入多变量逻辑分析模型。[结果]最终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组有36例,无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组5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优势比(OR)为2.511,95%CI为1.352~6.263,P=0.003]、D-二聚体(OR为1.172,95%CI为1.001~3.104,P0.001)、腹内压(OR为3.382,95%CI为1.124~6.325,P0.001)、早期肠内营养(OR为4.845,95%CI为1.221~8.361,P0.001)是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二聚体、腹内压、早期肠内营养、手术干预是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及时发现存在感染性胰腺坏死发展风险相对较高的病人亚组,以便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70.
1型糖尿病(T1DM)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预防和延缓T1DM高危人群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的发生,阻止新发T1DM残存胰岛β细胞进一步遭受免疫破坏,T1DM的免疫防治有了较大进展.根据干预实施时机的不同,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主要通过饮食干预、自身抗原疫苗接种及单克隆抗体治疗等措施诱导自身免疫耐受,改善免疫调节,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许多临床研究对T1DM的免疫干预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GAD)疫苗、抗CD3单克隆抗体、DiaPep277等药物的临床研究,为T1DM的防治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