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1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8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801篇
内科学   343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98篇
综合类   1650篇
预防医学   948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682篇
  8篇
中国医学   702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糜建红  朱楚洪  应大君 《解剖学杂志》2004,27(4):345-347,F002
目的:探讨外源性锌指蛋白基因A20对氧损伤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DOTAP脂质体介导peDNA3.1EHA20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免疫荧光检测A20基因的表达,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结果:A20基因在经G418筛选后的内皮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过氧化氢能诱导人内皮细胞E-选择素高表达,而A20基因能抑制80%以上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两者间相差显著。结论:A20基因能够显著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有助于氧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2.
了解TGFβ1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蛋白及与基质黏附力的影响。用DOTAP脂质体转染p MAMneo TGFβ1于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经G4 18筛选,TGFβ1表达经免疫荧光鉴定。Western blot确定 型胶原、纤黏连蛋白的表达,微管吸吮系统确定内皮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力。结果表明生理情况下的内皮细胞能表达少量的TGFβ1及胶原、纤黏连蛋白。经G4 18筛选,外源性TGFβ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稳定表达,能显著提高胶原、纤黏连蛋白纤维的表达及细胞与基质的黏附。说明TGFβ1在血管组织工程中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综述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发现、生化特性、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Ⅱ(NT-3)属于同一基因家族以及靶源性等概念:总结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及感觉等其它神经元的效应作用,并展望了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4.
浅谈大体解剖的教学特点与学习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解剖学教学总学时数平均为200学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有限的学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部分高校的解剖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从1999级开始将解剖学课程设置由原来的“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改为“大体解剖”和“神经解剖”。大体解剖(140学时)与神经解剖(60学时)教学分别在第2、3学期进行。目前,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顺利地实施了三届。现根据我们三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对大体解剖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简要总结。以供解剖学界同行商榷及学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医疗护理工作潜在的法律问题,结果:护理工作中潜在着许多与法律有关的问题。结论:必须强化护理管理和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 701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结果  首批返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9.33%(522/2 70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OR=2.24,95%CI=1.47~3.41)、从来不吃早餐(OR=3.25,95%CI=1.86~5.68)、疫情期间家庭受损(OR=1.48,95%CI=1.17~1.87)以及消极应对(OR=1.15,95%CI=1.12~1.17)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与父母之间关系非常差相比,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0.23,95%CI=0.06~0.89)、比较好(OR=0.23,95%CI=0.06~0.87)、非常好(OR=0.19,95%CI=0.05~0.74)均与睡眠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疫情期间每周锻炼1~2次(OR=0.76,95%CI=0.58~1.00)、积极应对(OR=0.93,95%CI=0.91~0.96)亦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使返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父母之间的关系、体育运动、母亲文化程度、早餐习惯、疫情期间家庭受损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对返校大学生给予早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及行为表现,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首批返校的2 702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返校后学校适应情况及相应行为表现等。  结果  男生对宿舍环境卫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女生(t=10.28,P < 0.01),对学校安保和后勤保障满意度评分低于女生(t=2.26,P=0.02),农村大学生对学校封闭管理制度评分高于城市大学生(t=2.82,P=0.01),非独生子女在安保后勤、防疫工作、学校对防疫的重视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独生子女(P均 < 0.05)。若调查对象自身出现COVID-19疑似症状,选择立即就医的比例(68.1%)低于他人出现症状劝其就诊的比例(81.3%)(χ2=223.88,P < 0.01)。若调查对象自身出现COVID-19疑似症状,选择报告辅导员的比例(79.5%)低于他人出现症状劝其上报的比例(88.7%)(χ2=97.49,P < 0.01)。2 671名(98.9%)大学生能坚持每天戴口罩,2 457名(90.9%)大学生选择改善饮食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结论  首批返校大学生对学校各方面满意度较高,能够采取积极措施适应返校生活、做好自我防护,但仍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开展临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对象为80例,应用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施以划分,组别名称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对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患者施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炎症水平、免疫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炎症水平与免疫功能,对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积极意义,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病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EG监测在癫痫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癫痫组22例,可疑癫痫组10例行VEEG检查。结果:癫痫组VEEG阳性率91%,可疑癫痫组阳性率60%。32例病人中VEEG阳性率80%,EEG阳性率2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捕获到11例临床发作,其中7例痫样放电。讨论:VEEG对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定位、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经济效益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