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脑缺血再灌注后IL-8与微血管炎症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min再灌注1、3、6、12、24、48、72 h组,动物模型采用全脑缺血模型三血管阻塞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IR不同时间点层粘连蛋白表达以标记锻血管损伤与修复过程,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L-8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IR后1hIL-8mRNA表达出现上调,24h达高峰。层粘连蛋白在假手术组呈强阳性表达,IR后3h表达下降,24~48h表达最低,72h表达开始恢复。结论 IR微血管炎症损伤主要发生在早期,此过程中IL-8mRNA表达上调,说明IL-8参与了脑缺血后微血管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2.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突变体是一种生物发光蛋白,其特点为产生荧光不需要反应底物,性质稳定,无细胞毒性作用,标记时可进行活细胞的实时定位观察,目前作为表达标记的新型报告基因,优于其它的标记物。在神经前体细胞研究中,该蛋白及其突变体可作为神经前体细胞分选的标记物和神经前体细胞移植中的示踪标记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高军宪  万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20-1121,W001
目的:观察类缺血后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活性的变化,探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关系及不同钙阻滞剂的作用。方法:采用孕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技术,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神经元形态结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给予神经元类缺血处理10min后,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尼卡地平组(P<0.01)。类缺血处理10min后再灌注2h细胞损伤程度较尼卡地平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尼卡地平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降低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CT指导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颅抽吸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对影响锥颅治疗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1日-2002年6月1日我院病案首页数据库中所有CT指导下行锥颅抽吸治疗的基底节出血病例以及同期符合锥颅抽吸治疗手术指征而行内科保守治疗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在患者出血后30d进行疗效评定。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锥颅抽吸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出血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表明,两组患者在死亡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单因素检验表明锥颅手术时间为影响脑出血锥颅抽吸治疗患者30d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但多元逐逐步判断别分析显示脑出血后锥颅时间并不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CT指导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颅抽吸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优于内科保守治疗,脑出血后锥颅治疗时间可能对患者预后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孙文萍  万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4):654-655,T001
目的:通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研究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ey)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并观察叶酸的干预是否能够削弱Hcy对HUVEC的细胞毒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UVEC细胞分成8组,将其与不同浓度的Hcy(100,200,500,1000,2000μmol/L)和叶酸(100μmol/L)共同培养20h,分别利用MTT、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HUVEC细胞的生长及凋亡情况。结果:HUVEC与不同浓度的Hcy培养20h后,细胞活力A值呈现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超过500μmol/L的Hcy对HUVEC已经形成了显著的抑制和毒性效应,滞留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由于对照组的56.3%上升至60.0%(Hcy100μmol/L),63.1%(Hcy200μmol/L),64.4%(Hcy1000μmol/L),73.9%(Hcy2000μmol/L);100μmol/L的叶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cy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高浓度的Hcy具有内皮细胞毒作用,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而叶酸则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46.
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中Bax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鼠皮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ax的表达情况 ,探讨Bax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ax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 ,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类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元进行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 2h为Bax的表达高峰 ,而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Bax的表达下降 ,TUNEL表达高峰在再灌注 6h。结论 类缺血再灌注处理培养的皮质神经元Bax的表达高峰早于TUNEL法高峰。  相似文献   
47.
缺血性脑损伤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8年,瑞典科学家Eriksson等人应用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分裂细胞的方法,发现成年人脑中存在神经元发生现象,脑神经元作为终极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点由此被彻底打破.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缺氧、外伤等许多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均可诱导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发生水平的上调,这种上调可能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一种保护反应[1-4].了解缺血、缺氧、外伤等原因所致脑损伤后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发生的一般规律和调节因素有可能为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我们就当前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缺血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再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研究是近几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缺血性脑损伤后成年脑组织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了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时间规律、新生神经元的移行和分化特点 ,同时还介绍了影响神经元再生的因素和神经元再生的调节机制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二甲胺四环素(MC)对偏头痛大鼠痛觉超敏行为、颈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枢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NS组)、新型致炎剂(IS)4d组(IS4组)、IS 7d组(IS7组)、IS/MC预防组、IS/NS预防组、NS/NS预防组、IS/MC治疗组、IS/NS治疗组、NS/NS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各组大鼠眶周痛觉阈值,免疫荧光染色测定颈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硬脑膜给予IS第3天眶周痛觉阈值较NS组明显下降(P<0.01)。IS/MC预防组眶周痛觉阈值明显高于IS/NS预防组(P<0.01)。IS4组、IS7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1)。IS/MC预防组、IS/MC治疗组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密度值分别低于IS/NS预防组、IS/NS治疗组(P<0.01)。IS/MC预防组C-fos平均荧光密度值明显低于IS/NS预防组(P<0.01)。结论在慢性硬脑膜炎症所致的中枢敏化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能仅在启动阶段起作用,对于痛觉超敏的维持无作用。MC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大鼠模型痛觉超敏的发生,但对已存在的痛觉超敏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观察诱导分化前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索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 Percoll(1.073 g/L)分离获得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扩增,用二甲亚砜(DMSO),丁羟回醚(BHA)诱导分化,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化后细胞用神经丝蛋白(NF)抗体,胶质源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作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分化前和分化后2 h,6 h.12 h,24 h和48 h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相应受体TrkA,TrkB,TrkC和神经营养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变化.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2 h即出现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胞体呈球形,突起增多,形态类似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丝蛋白(NF)抗体标记的神经元细胞阳性,GFAP阴性.②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前后都有NGF和BDNF持续表达,但分化后NGF表达降低,TrkA,TrkB在分化前细胞中不表达.在诱导分化开始后12 h可以检测到他们的表达,而NT-3,TrkC 在分化前后都不表达.③p75NTR在诱导分化后6 h开始出现表达,12 h后显著降低并很快消失.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为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神经营养因子(NT)及其 Trk 受体和p75受体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NT与Trk受体及p75受体作用的信号途径可能在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