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Mirizzi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分型、外科处理。方法:总结1996-2000年共4225例胆囊切除的病人中患Mirizzi综合征38例病人,基本分Mirizzi I型28例,MirizziⅡ型10例。Mirizzi I型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为特点,提出单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的治疗方案。MirizziⅡ型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长期压迫引起胆囊肝总管瘘,行肝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或胆道重建手术的治疗方案。结果:MirizziI型病人全部治疗成功,MirizziⅡ型2例术后12月发生肝总管狭窄,行二次手术,其余26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区分不同类型Mirizzi综合征,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做不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设计和评估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中保留子宫动脉的两种术式。方法:2例宫颈鳞癌ⅠB1期患者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时分别采用髂内动脉切断和再吻合术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完全游离术两种不同的保留子宫动脉的术式。观察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种手术经过顺利,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两种手术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90分钟和350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约600ml和400ml,均未输血。第1种术后左右两侧的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分别为0.58和0.61,第2种分别为0.60和0.63。结论: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中使用“髂内动脉切断—再吻合术”或“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完全游离术”以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体血供均是可行的方法,而第二种术式避免了复杂的显微血管技术,更易于操作与推广。  相似文献   
73.
基因芯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大规模、高通量、高速度、高自动化的优点,为科研和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目前国内基因芯片的开发、研制和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就基因芯片在妇科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肿瘤的基因分型及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防治和疗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4.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测压及pH监测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采用食管测压法和24h食管pH监测对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食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减低(P<0.05)、食管蠕动波幅(PA)减低(P<0.01) 、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PV)减慢(P<0.05) ;24h食管pH<4的百分比 、酸反流次数和>5 min的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加(均P<0.01), Ⅰ期与Ⅱ期食管炎相比食管动力参数无差异, 而在24h食管 pH监测方面显示Ⅱ期食管炎患者在酸反流次数及>min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时间百分比方面均较Ⅰ期食管炎患者有明显增加。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反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5.
背景:热休克蛋白70的肿瘤免疫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常用的诱导内源性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方法,如热应激、缺血预处理等均存在一些弊端.目的:拟构建携带并正确表达外源性人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基因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DC315-EGFP中,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外源基因测序及PCR检测鉴定阳性克隆后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PCR和测序证实外源性人热休克蛋白70基因正确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DC315-EGFP,转染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热休克蛋白70在293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6.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无论发病时间长短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后手术或急诊手术。通过术前症状、体征、血象、B超和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急性胆囊炎,并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总性胆囊炎穿孔,记录不同病理类型胆囊炎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中转开腹例数。根据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分为发病后72h内施行手术组和发病72h以后施行手术组,分别记录其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和中转开腹例数。结果:254例病人中单纯急性胆囊炎16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5例,怠性胆囊炎穿孔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8例,怠性发作时间在72h以内96例,超过72h15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较单纯急性胆囊炎延长。5例急性胆囊炎穿孔病人中有1例病人中转开腹,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有2例病人中转开腹。时间超过72h手术的病例,较发病72h以内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例中转开腹的病例全部为发病72h以后手术的病例,各组病例的术后住院天数免明显差别,各组病例未出现胆道损伤。无死亡病例。结论:由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完成腹腔镜总性胆囊炎手术,仍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急性胆囊炎,特别是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发病时间超过72h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手术难度明显加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7.
为配合重庆地区对放射人员的健康检查,作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同时与健康人群进行了比较。 放射组:为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X线诊断和操作的工作人员共计1455人(男1092人,女363人),放射工龄为0.5~45年.对照组:为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的献血员共204人(男105人,女99人)年龄18~49岁之间。  相似文献   
78.
卵巢透明细胞癌化疗耐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透明细胞癌,是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一个较为罕见的病理类型,因其具有化疗耐药,易复发的特点而备受关注。尽管初治患者缓解率很高,但多数透明细胞癌患者最终因化疗耐药而导致治疗失败。肿瘤的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到多药耐药、凋亡、癌基因、DNA修复等各个方面,芯片技术为大规模研究耐药相关基因提供了新的手段,现就近年来有关透明细胞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P16INK4A基因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组织中P16INK4A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P16INK4A基因检测对宫颈癌及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2006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浸润癌患者18例、CIN患者150例和慢性宫颈炎患者57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16INK4A阳性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IN组和浸润癌组患者的P16INK4A阳性表达率与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P16INK4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不断升高(P<0·01)。结论P16INK4A基因表达与宫颈癌及CIN病变程度及其进展有关;P16INK4A基因可作为宫颈癌和CIN早期诊断、判断病情、预测病情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0.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肿瘤,其形态酷似小细胞肺癌,因恶性度高、进展快、复发率高,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及血行播散,故预后差.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及18型)感染,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阳性以及缺乏普通的癌前病变是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临床上其很少有激素引起的特异性症状,主要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排液或月经间期出血多见.由于发病率低,迄今尚无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和辅助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早期肿瘤患者的预后.就其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诊断、治疗上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