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268篇 |
免费 | 53055篇 |
国内免费 | 281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18篇 |
儿科学 | 7591篇 |
妇产科学 | 3094篇 |
基础医学 | 31557篇 |
口腔科学 | 9843篇 |
临床医学 | 59191篇 |
内科学 | 41877篇 |
皮肤病学 | 5089篇 |
神经病学 | 11465篇 |
特种医学 | 186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40178篇 |
综合类 | 132375篇 |
现状与发展 | 118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7044篇 |
眼科学 | 7074篇 |
药学 | 59633篇 |
819篇 | |
中国医学 | 51874篇 |
肿瘤学 | 233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7篇 |
2024年 | 7557篇 |
2023年 | 8283篇 |
2022年 | 17748篇 |
2021年 | 21672篇 |
2020年 | 18872篇 |
2019年 | 10918篇 |
2018年 | 11131篇 |
2017年 | 14461篇 |
2016年 | 11310篇 |
2015年 | 19711篇 |
2014年 | 25254篇 |
2013年 | 30955篇 |
2012年 | 44424篇 |
2011年 | 47319篇 |
2010年 | 41172篇 |
2009年 | 36560篇 |
2008年 | 37309篇 |
2007年 | 35712篇 |
2006年 | 31715篇 |
2005年 | 25044篇 |
2004年 | 17504篇 |
2003年 | 14426篇 |
2002年 | 11018篇 |
2001年 | 9867篇 |
2000年 | 7385篇 |
1999年 | 3061篇 |
1998年 | 880篇 |
1997年 | 794篇 |
1996年 | 649篇 |
1995年 | 567篇 |
1994年 | 526篇 |
1993年 | 300篇 |
1992年 | 220篇 |
1991年 | 200篇 |
1990年 | 176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107篇 |
1987年 | 115篇 |
1986年 | 103篇 |
1985年 | 70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0年 | 7篇 |
1953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老年根面龋临床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根面龋防治选择最佳方法.方法:对门诊老年人根面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牙龈萎缩、菌斑指数、年龄、吃甜食习惯与根面龋有关,随年龄增大而根龋增加且多发于下颌磨牙、前磨牙,以近远中面为好发牙面.结论:牙龈萎缩、菌斑指数、年龄是根龋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治老年根面龋应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早期防治,以保护天然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人釉原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G的真核细胞转染表达产物是否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1-AMG体外转染COS1细胞.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内及其培养上清液中重组釉原蛋白的表达:建立犬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局部使用转染表达产物冻干粉.8周后通过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PcDNA3.1-AMG转染的COS1细胞内重组釉原蛋白浓度为(0.253±0.075)μg/ml。培养液中浓度为(0.065±0.011)μg/ml;使用转染表达产物8周后.牙周缺损区牙骨质、牙槽骨均有显著再生,并且新生牙骨质为有胶原纤维穿通的无细胞牙骨质。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AMG在体外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能够表达重组人釉原蛋白.并且表达产物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对巨大下颌骨囊性病变进行分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2009年在本院收治的下颌骨范围大于5cm的囊性病变18例,其中伴牙列不齐者6例,一期局麻下行减压术,待范围减小至小于原来的1/2后,行二期全麻下囊性病变摘除术,即刻Bio-oss骨粉植入,术后每月定期拍摄口腔全景片观察骨密度变化,伴牙列不齐的6例患者手术后2个月开始以常规正畸加力牵引。结果:一期术后4~6个月,病变减小至原来的1/2左右,二期术后6~12个月,骨粉与周围正常骨密度基本一致,2~3a后无一例复发。6例牙列不齐的患者,经1~2a正畸治疗后,错畸形得以矫正。结论:分期治疗既彻底摘除了病变,又保存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自体牙,还可同时结合正畸治疗,改善错畸形,提高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ICRF154和加热对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放射增敏的作用。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作为实验模型,用新抗癌药ICRF154在乏氧条件下研究该药的放射增敏性以及加热对放射的增敏效应。结果在0.2mmol/L浓度和2个小时作用时间下,ICRF154对ACC-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22、放射后加热43℃,30分钟对ACC-2细胞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51。用上述浓度和作用时间ICRF154,作用于ACC-2细胞后进行照射,照华后即行加热43℃,30分钟,增敏比为1.67,表明ICRF154和加热的放射增敏作用有加成效应。结论ICRF154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拓扑异构酶Ⅱ,从而抑制DNA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5.
非调和型正畸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自制的非调和型正畸粘接剂,考察了牙釉质与正畸托槽在五种实验条件下的粘接抗张强度。结果表明该粘接剂不需调和,操作时间充裕,具有足够的初始粘接强度和长期粘接强度,其平均粘接抗张强度大于7MPa,特别适用于对多个正畸附件的粘接。 相似文献
106.
牙陶瓷材料及修复体循环疲劳的损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科全瓷系统具有良好功能性和美学性质,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应用;但全瓷修复体在反复咀嚼功能状态下常常出现疲劳失效.陶瓷材料的循环疲劳性能表征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重点对牙科陶瓷循环疲劳损伤模式(包括脆性模式、准塑性模式和放射状裂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人舌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基因联合IL-2基因对人舌癌移植瘤进行裸鼠体内实验。实验分A、B、C、D四个实验组,每组5只裸鼠。A组为对照组,每瘤注射生理盐水;B组为空病毒组,每瘤注射空病毒5×108PFU;C组为单纯TK治疗组,每瘤注射TK5×108PFU;D组为TK联合IL-2治疗组,每瘤注射TK(5×108PFU) IL-2(5×108PFU)。48小时以后,对B、C、D组裸鼠每日腹腔注射GCV,100mg/kg/日,2次/日,连续1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A、B、C、D组裸鼠瘤重量均数分别为:1.52±0.49g,1.44±0.42g,0.91±0.24g,0.36±0.24g。C组的抑瘤率为40%;D组抑瘤率为76%。经统计学检验发现TK组和TK联合IL-2组的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A组和C组、A组和D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用TK组比较,TK联合IL-2组抗瘤作用明显增强。光镜观察发现,TK组肿瘤组织呈灶状凋亡,可见核固缩的细胞。TK联合IL-2组凋亡细胞增加,肿瘤细胞减少。电镜观察发现,TK组和TK联合IL-2组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凋亡细胞皱缩,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电子密度增加,呈新月状边集于核膜下。结论TK联合IL-2治疗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其治疗效果优于TK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7.6%。2)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其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9.
OLP中TNF-α、TGF-β1及其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定位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定位检测OLP组织和正常口腔粘膜(NOM)TNF-α、TNFR1、TGF-β、TGFβR1的蛋白表达;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OLP、NOM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NF-α、TNFR1在OLP组织(上皮层和固有层)内表达均有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OLP上皮内可分布于上皮细胞,TNF-α多见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NFR1则主要分布于部分巨噬细胞。TGF-β1在OLP固有层以及TGFβR1在上皮层和固有层的表达均有增强。TGFβR1可见于OLP全层上皮细胞,在固有层,TGF-α、TGFβR1则主要分布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巨噬细胞内,二者在淋巴细胞内少见。细胞凋亡在OLP上皮层高于正常。上皮层中其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下部或全层上皮细胞。上皮层TNF-α表达与凋亡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TNF-α、TNFR1可能是促使上皮细胞凋亡的因素之一。TNFR1、TGF-β1、TGFβR1在OLP淋巴细胞内表达缺失,可能导致OLP痛程慢性迁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正常上颌复合体在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条件下,上颌窦区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在自主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张口位和正中咬合时上颌复合体的边界条件,计算并绘制出2种工况下上颌窦区各种应力的数据和图像。结果:正常上颌窦在正中咬合和张口位2种状态下,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集中压力作用,其各部位应力值均较小;当受到相同的载荷作用时,应力大小是不相等的。正中咬合时应力值小于张口位。结论:正常上颌窦各壁应力值在2种工况下均远远小于加载力,其中张口位应力分布不如正中咬合时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