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58篇 |
免费 | 1046篇 |
国内免费 | 8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3篇 |
儿科学 | 317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769篇 |
口腔科学 | 200篇 |
临床医学 | 1280篇 |
内科学 | 845篇 |
皮肤病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283篇 |
特种医学 | 368篇 |
外科学 | 1113篇 |
综合类 | 3335篇 |
预防医学 | 1325篇 |
眼科学 | 102篇 |
药学 | 1277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168篇 |
肿瘤学 | 4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338篇 |
2021年 | 402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334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442篇 |
2014年 | 562篇 |
2013年 | 799篇 |
2012年 | 1045篇 |
2011年 | 1122篇 |
2010年 | 983篇 |
2009年 | 908篇 |
2008年 | 925篇 |
2007年 | 854篇 |
2006年 | 862篇 |
2005年 | 673篇 |
2004年 | 481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42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实验性高颅压条件下家兔自发脑电非线性特征的变化,探讨在重力变化引起颅内压改变,进而影响脑功能变化的研究中应用脑电复杂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以家免为实验对象,以灌注法改变颅内压,应用关联维和李亚普诺夫指数等参数估计不同颅内压条件下脑电信号的复杂性特征。结果加压前正常颅内压条件下,动物的自发脑电信号均具有正的李亚普诺夫指数和分数关联维,提示这种信号具有混沌性质。实验性高颅压条件下,李亚普诺夫指数在每例动物都明显降低,提示脑电活动的复杂性降低。颅内压恢复正常值,李亚普诺夫指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提示有限的高颅压引起的脑电活动的复杂度的变化是可逆的。结论自发脑电信号的李亚普诺夫指数作为监测颅内压变化时脑功能变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肠梗阻的58例患者,根据时间和治疗方法分成A组(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31例,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适当胃肠内、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的常规治疗)和B组(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27例,同A组常规治疗措施外,配合采用生长抑素及口服万古霉素)。结果本组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3%(58/441)。B组患者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的时间分别为(7.1±2.0)d和(8.4±2.4)d,A组则分别为(9.1±3.0)d和(10.8±3.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减压引流量[(298±58)ml/d]明显比A组[(485±106)ml/d]减少;B组发生菌群失调的比例(55%)比A组(77%)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口服万古霉素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附1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处理上尿路结石156冽。结果156例均一期手术取石,单通道取石126例.双通道取石25例,三通道取石5例。其中1次取石120例,2次取石28冽,3次取石8例。136例结石全部取尽。平均手术时间90min,平均出血量50m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所有病例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肿胀麻醉技术在常规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隆乳、除皱、扩张器置入等手术中向剥离层次内注入肿胀液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2例隆乳、15例扩张器置入、10例额颞部除皱术、25例巨痣切除手术中,向手术区注入适量肿胀液后再剥离,并与未注射肿胀液的28例类似的手术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优势和意义。结果:在局部注射肿胀液的病例中,术中剥离时出血少,术后1~3天疼痛减轻,术后局部瘀血、红肿发生率都大为降低。结论:术中局部注射肿胀液能明显减轻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疼痛及减少术后局部瘀血红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ecombinant fibrinolytic enzyme factor II,rF II)修饰聚氨酯(polyurethane,PU)人工血管的植入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沥滤法制备口径4mmPU微孔人工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管壁微孔大小和形态,用rF II修饰人工血管内腔。取20只体重(20±1)kg的雄性杂种犬制作颈动脉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rF II修饰PU组(n=8)、无rF II修饰PU组(n=6)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lyene,ePTFE)组(n=6),植入相应人工血管以修复缺损。记录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计算术后30d和60d的血管通畅率;测量术后60d人工血管内径,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制得的PU微孔人工血管内径(3.74±0.06)mm,壁厚0.4~0.6mm,密度0.25g/cm^3,孔隙率79.8%,径向动态顺应性为8.57%/100mmHg。人工血管管壁内,微孔分布均匀,呈开孔结构。外层孔径为(140±41)Ima,内层孔径为(100±3)μm,外层/内层的厚度比约2:1,内腔表面孔径为(40±16)μm。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d及60d血管通畅率:rF II修饰PU组分别为100%及66.7%,无rF II PU组为66.7%及33.3%,ePTFE组为66.7%及0,堵塞的人工血管在吻合处发现血栓。rFII修饰PU组、无rF II修饰PU组及ePTFE组植入前血管内径分别为(3.74±0.06)、(3.74±0.06)、(4.00±0.03)mm;术后60d内径分别为(4.51±0.05)、(4.31±0.24)、(4.43±0.12)mm;3组间植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 II修饰PU组组织学观察,植入15d有血浆蛋白在内腔表面沉积;30d后有少量细胞黏附;60d后新内膜形成。新内膜厚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变厚;植入后60 d rF II修饰PU组人工血管近端、中点及远端的新内膜厚度分别为(560±22)、(78±5)、(323±31)μm(P〈0.05)。扫描电镜观察,rF II修饰PU组新内膜表面由扁长形细胞组成,其长轴顺着血流方向排列,与正常颈动脉内腔表面形貌相似。结论rF II修饰PU血管内腔可提高纤溶活性,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植入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VEGF、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其它组;7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VEGF,bFGF、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中VEGF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8.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剩余尿与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剩余尿 (RUV )与膀胱出口梗阻 (BOO)、逼尿肌收缩力相关性。方法 :对 42例 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RUV与 BOO呈正相关 (r =0 .716 0 ,P <0 .0 1) ,与逼尿肌等容收缩压 (Piso)呈负相关 (r =- 0 .5 718,P <0 .0 1)。术前和术后的 RU V、尿道阻力因子 (URA )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术前和术后的 Piso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BPH患者 RUV的产生及增多是由于 BOO的加重和逼尿肌功能受损的共同结果 ,在病程的不同阶段 ,BOO和逼尿肌收缩力对 RUV的产生、增多及减少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目前文献报道使用的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人源性同种异体去细胞外周神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优劣,以确定可供临床使用的标准的制备流程.方法 将人源性神经按5种不同方法进行化学萃取,制备的外周神经支架材料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S-100、Col I)和透射电镜、氮含量测定等检测,观察5种方法去除许旺细胞、髓鞘和轴突等抗原成分以及基底膜保存完好的情况.结果 分别萃取2次持续24 h组神经的HE染色显示去除细胞和轴突彻底,纵切片上未见任何细胞,红染的神经内膜呈波浪状纵形排列,轴突、髓鞘结构消失而形成管柱状空隙;S-100染色呈阴性;Col I染色结果可以看出其结构呈松散不规则的棕黄色结构,而其它处理组则结构相对整齐的纵向带状结构.透射电镜显示该组与各处理之间髓鞘去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含量测定显示该组蛋白含量比值最低.结论 使用Triton X-100处理24 h再分别脱氧胆酸钠24 h持续萃取2次,可作为供临床使用的制备人源性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支架材料的标准流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重组生长激素促短肠大鼠结肠代偿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短肠大鼠分成肠内营养(EN)和肠内营养+重组生长激素(EG)两组。结果 自术后第15天起,EG组体重的减轻明显低于EN组(P<0.05),术后第21天起体重已大于术前;EG组氮平衡的改善明显好于EN组;血浆蛋白水平也高于EN组(P<0.05);EG组结肠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含量比EN组明显升高〔(1291±43)vs.(1026±42),P<0.05〕,IGF-1受体mRNA含量明显降低〔(899±5)vs.(1113±7),P<0.05〕;EG组的血IGF-1水平明显高于EN组〔(455±107)ng/mlvs.(329±68)ng/ml,P<0.05〕,GH水平也显著升高〔(9.7±3.3)ng/mlvs.(5.8±2.4)ng/ml,P<0.05〕。结论 重组生长激素可促使短肠大鼠IGF-1和结肠壁IGF-1mRNA的合成及残留肠道对营养物质吸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