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58篇 |
免费 | 1046篇 |
国内免费 | 8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3篇 |
儿科学 | 317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769篇 |
口腔科学 | 200篇 |
临床医学 | 1280篇 |
内科学 | 845篇 |
皮肤病学 | 78篇 |
神经病学 | 283篇 |
特种医学 | 368篇 |
外科学 | 1113篇 |
综合类 | 3335篇 |
预防医学 | 1325篇 |
眼科学 | 102篇 |
药学 | 1277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168篇 |
肿瘤学 | 4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338篇 |
2021年 | 402篇 |
2020年 | 349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334篇 |
2016年 | 248篇 |
2015年 | 442篇 |
2014年 | 562篇 |
2013年 | 799篇 |
2012年 | 1045篇 |
2011年 | 1122篇 |
2010年 | 983篇 |
2009年 | 908篇 |
2008年 | 925篇 |
2007年 | 854篇 |
2006年 | 862篇 |
2005年 | 673篇 |
2004年 | 481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42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急性发病48 h内被该院收治的患者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4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并选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272名为对照组,比较患者与对照的激素水平,以及不同病情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全部患者的T3、T4、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脑梗死组患者的T3水平为(2.01±0.67)nmol/L,T4水平为(107.61±25.09)nmol/L,FT3水平为(4.87±0.96)pmol/L,FT4水平为(14.22±3.83)pmol/L;脑出血组患者的T3水平为(2.15±0.59)nmol/L,T4水平为(111.78±26.04)nmol/L,FT3水平为(5.14±1.09)pmol/L,FT4水平为(14.14±3.91)pmol/L,均有不同水平上升;脑梗死组患者TSH为(2.34±0.99)μIU/mL,脑出血组患者TSH水平为(2.55±1.01)μIU/mL,均有不同水平的下降;轻型组患者的T3、T4、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从总体来说,病情轻的患者恢复程度较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可以反映急性脑血管患者病情改变的情况,具有临床诊治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参与星型胶质细胞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方法首先,下载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星型胶质细胞瘤的基因芯片数据,通过R语言将来自4个数据集的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合并,将合并后的194人来源的脑组织样本分为:星型胶质细胞瘤组和正常组。然后对原始基因芯片数据进行批次效应去除和标准化处理,并使用密度图和主成分分析监测处理前后的效果。利用R语言中的limma包对处理后的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从而筛选得到星型胶质细胞瘤组和正常组中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接着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对所有基因的表达矩阵进行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 相似文献
64.
Caspase-8在5氟尿嘧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 5氟尿嘧啶 (5 Fu)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caspase 8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caspase 8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 8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caspase 8抑制剂IETD FMK后 5 Fu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 5 Fu均可诱导HepG2细胞caspase 8活性升高 ,高浓度与低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肝癌细胞的caspase 8活性随 5 Fu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 ,至 16h后达到高峰。IETD FMK能阻断caspase 8活化而抑制 5 Fu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结论 5 Fu通过caspase 8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5 Fu诱导caspase 8活性升高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5.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有功能的Fa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单核细胞凋亡加速的机制。方法 对灯例LN患者进行观察及以 15例正常人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 FaS和 Fas Ligand(FasL)的表达;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共孵育,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单核细胞体外存活率。结果LN患者单核细胞Fas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上调(P<0.05);处于狼疮活动期的LN患者与狼疮静止期的LN患者之间Fa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人和LN患者的单核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出FasL的表达。单核细胞与重组人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2h后,LN者单核细胞的凋亡较正常人明显增加(P<0.05),单核细胞与重组人 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6h后,LN患者单核细胞的存活率较正常人明显低下(P<0.05)。结论 LN患者单核细胞表面功能性Fas表达上调是LN患者单核细胞凋亡加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on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1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CC who underwent LT between October 2003 and November 2008 at our institution.The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Kaplan-Mayer method.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9.0 months(2.5-53 months).The 1-,2-,3-and 4-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all the patients were 51.9%、51.9%、51.9%、51.9%and 50.5%、50.5%、50.5%、50.5%,respectively.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ere 0 and 43.5%,respectively.The survival rat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ere 2.5-10 months(mean 7.5 months)and 1-8 months(mean 3.8 months).Conclusions The prognosis of LT for ICC is rather poor.ICC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vascular or bile duct invasion is contraindicated for LT.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肝移植病区与非肝移植病区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病区和非肝移植病区住院患者的病原菌阳性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两个病区的菌株分布和耐药性。结果肝移植病区共检出菌株11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60.3%,革兰阳性(G+)球菌占39.7%。非肝移植病区共检出菌株1791株,G-杆菌和G+球菌分别占53.1%和46.9%。非肝移植病区检出的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7.2%,非发酵菌占32.2%;而肝移植病区非发酵菌占64.3%,肠杆菌科细菌占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病区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肝移植病区,分别为80.0%、51.1%,87.5%、48.9%(均为P〈0.05)。非肝移植病区未发现泛耐药G-杆菌,肝移植病区检出2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或溶血不动杆菌。非肝移植病区中1.9%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肝移植病区为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病区检出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非肝移植病区相应为41.6%。结论肝移植病区和非肝移植病区病原菌的菌种分布不同。与非肝移植病区比较,肝移植病区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Essex-Lopresti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为诊治Essex-Lopresti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取12具成人新鲜冰冻上肢标本予以处理,先将12具标本("完整状态组")分别在旋前位、旋后位及中立位三种状态下把标本夹持固定于MTS 858生物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力学测试,恒定加载100 N的压力负荷,每种状态持续30 s后减载.随后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2组,6具切除桡骨头为"切头留膜组";另6具切断前臂骨间膜(interosseous membrane,IOM)中间腱性部分为"留头切膜组".每组按上述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最后将所有标本均切除桡骨头并切断IOM("切头切膜组")按上述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前臂旋转状态或单纯切断IOM对桡骨纵向位移无影响.单纯切除桡骨头或联合切断IOM和切除桡骨头增加了桡骨的纵向位移.前臂中立位时的桡骨刚度比前臂旋前位大,但比前臂旋后位小.单纯切断IOM对桡骨刚度没有影响,单纯切除桡骨头或联合切断IOM和切除桡骨头则会使桡骨刚度下降.结论 桡骨头骨折合并IOM损伤可能是Essex-Lopresti损伤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中桡骨头骨折是Essex-Lopresti损伤主要原因,而IOM损伤是次要原因.桡骨头切除后IOM是维持前臂纵向稳定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69.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和前外侧支撑钢板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测定胫骨平台内翻角和采用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1例,差1例.1例发生膝内翻.7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16(15±1)周.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1年和术后初次摄片无变化;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8~90(80±4)分.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并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累及后外侧孤立劈裂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
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T1~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采取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结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间实施ISR的4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术前的肿瘤分期为T1-2N0-1M0。实施完全ISR者5例,部分ISR者23例,改良的部分ISR(保留部分齿状线)12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伤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97%,5年无瘤生存率86%。术后12个月时,接受部分ISR者和改良的部分ISR者的肛门功能优于完全ISR者(分别P=0.008和P=0.004);接受预防性造口患者的肛门功能优于未接受造口者(P=0.043)。结论ISR选择性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齿状线和部分内括约肌以及行预防性造口可能有助于改善术后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