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31篇
  免费   9144篇
  国内免费   6253篇
耳鼻咽喉   695篇
儿科学   1135篇
妇产科学   684篇
基础医学   9070篇
口腔科学   1493篇
临床医学   11742篇
内科学   11515篇
皮肤病学   801篇
神经病学   4069篇
特种医学   36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9797篇
综合类   20453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8118篇
眼科学   1701篇
药学   10585篇
  129篇
中国医学   6892篇
肿瘤学   6844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1290篇
  2023年   1688篇
  2022年   3473篇
  2021年   4239篇
  2020年   3702篇
  2019年   2738篇
  2018年   2777篇
  2017年   2853篇
  2016年   2500篇
  2015年   4227篇
  2014年   5227篇
  2013年   5389篇
  2012年   7760篇
  2011年   8685篇
  2010年   6441篇
  2009年   5535篇
  2008年   5979篇
  2007年   5876篇
  2006年   5539篇
  2005年   4859篇
  2004年   3413篇
  2003年   2986篇
  2002年   2460篇
  2001年   1960篇
  2000年   1698篇
  1999年   1218篇
  1998年   791篇
  1997年   762篇
  1996年   596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411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出生后5周、7周和10周的雄性SD大鼠各6只,左侧睾丸行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eNOS和P450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出生后5周、7周和10周,睾丸间质细胞胞质eNOS和P450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程度皆为(+++)、(+)和(++);精母细胞胞质eNOS和P450免疫反应阳性表达,但细胞数量较少,且无规律可循。结论:在性成熟期雄性SD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中,随着性成熟发育的进展过程,eNOS和P450的表达强弱有所不同,且两者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通过观察高糖是否引起小鼠足细胞发生上皮-间叶细胞转分化现象,探讨糖尿病肾小球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小鼠永生化足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予不同浓度葡萄糖(12.5、25、50 mmol/L)处理该细胞36 h,并设低糖(5.6 mmol/L)和甘露醇(50 mmol/L)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迁连蛋白(FN)、CD2相关蛋白(CD2AP)和Wilms’肿瘤1基因(WT-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低糖(5.6 mmol/L)和甘露醇(50 mmol/L)处理条件下小鼠足细胞表达WT-1、CD2AP,基本不表达α-SMA和FN;而予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36 h后,足细胞中α-SMA和FN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 < 0.05)。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中 α-SMA阳性的足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 0.05)。同时,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还表明高糖可呈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WT-1和CD2AP的表达(P < 0.05)。 结论 在高糖条件下,足细胞发生向间叶细胞表型的转分化可能是引起足细胞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糖尿病肾小球损伤发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25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延迟原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25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术前诊断明确。21例行全脾切除术,其中5例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2例行部分脾切除术;2例保守治疗,25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自拟参附强精汤治疗肾阳虚型非炎性精液不液化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肾阳虚型非炎性精液不液化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采用参附强精汤口服)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加糜蛋白酶肌注)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精子活率、精子活力、血清睾酮、精浆PSA及肾阳虚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治疗效果按60min内精液液化的状况判断。结果:两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改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精子活率及活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血清睾酮、精浆PSA治疗组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强精汤可以改善非炎性精液不液化患者的精液液化时间,使90%以上的患者精液液化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可缓解低睾酮水平所产生的肾阳虚证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增效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共48个肿瘤结节,直径为1.2~7.5 cm,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或在开腹直视下将射频电极置于肿瘤内,同时置入20G的穿刺针,射频治疗过程中从穿刺针间断注入高渗盐水5~10 ml.随访3~79个月,术后定期行造影或CT检查动态监测RFA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18例术前AFP阳性患者中有14例完全转为阴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3,P<0.05).术后超声造影或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4%(45/48),直径≤4.0 cm的肿瘤结节完全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5%(2/42),无手术死亡.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l%、85%、70%.结论 高渗盐水增效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建立判别方程.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03年11月至2006年4月大坪医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7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12项肿瘤标志物,并在肝癌组与肝病组患者之间建立判别方程.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中87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呈阳性表达(89%),肝病组中有13例呈阳性表达(19%),对照组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4%).3组中的AFP、CEA、铁蛋白、CA19-9和CA125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30,40.472,31.708,75.897,153.066,P<0.05).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肝癌临床诊断符合率提高为89%,明显高于单项AFP检测的64%(X2=16.362,P<0.05).所建判别方程的判断准确率为90%.结论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独AFP检测,可用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72.9%(35/48)、56.3%(27/48)、83.3%(40/48)、41.7%(20/48)和39.6%(19/48),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依次为10.0%(1/10)、0(0/10)、0(0/10)、0(0/1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π:P〈0.01,P-gp:P〈0.01,Topo-Ⅱ:P〈0.01,TS:P〈0.05,MRP:P〈0.05);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8.
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中直肠脱出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技术在腹腔镜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运用直肠脱出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20例低位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操作步骤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性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广,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2+801min,术中平均出m(50±70)mL,病人术后平均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1.1)d、(4.9±2.4)d和(11.0±4.2)d。,每例病人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5±4)枚,肿瘤距下切缘平均距离为(2.2±1.1)cm。所有病人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2-36)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直肠脱出技术运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999.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100mg和2.83±0.25m/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评价西地那非在干预男性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勃起功能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年龄23~58岁、移植肾存活1年以上、血肌酐在移植后1年内维持在150 μmol/L以下的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41人,所有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及移植后均口服两地那非两月,对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移植后6月及1年的勃起功能进行调查(依据国际问卷表IIEF-5),记录其各个时段的环孢素浓度、血压及血肌酐.结果 肾移植前与移植后6月及1年患者的ED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论血液透析期间还是移植后,西地那非治疗后的勃起功能与服药前勃起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论血液透析期间还是移植后,西地那非治疗后的环孢素浓度、血压及肌酐与服药前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移植后,患者的勃起功能得到了改善:不论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还是肾移植受者,西地那非都可以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而且两地那非的应用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