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48篇
  免费   9243篇
  国内免费   5700篇
耳鼻咽喉   816篇
儿科学   1058篇
妇产科学   613篇
基础医学   7442篇
口腔科学   1929篇
临床医学   10958篇
内科学   9359篇
皮肤病学   971篇
神经病学   2892篇
特种医学   33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8803篇
综合类   20095篇
现状与发展   36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8243篇
眼科学   1733篇
药学   9730篇
  136篇
中国医学   6815篇
肿瘤学   5280篇
  2024年   410篇
  2023年   1344篇
  2022年   3537篇
  2021年   4550篇
  2020年   3787篇
  2019年   2566篇
  2018年   2590篇
  2017年   2974篇
  2016年   2551篇
  2015年   4074篇
  2014年   5181篇
  2013年   5482篇
  2012年   8147篇
  2011年   8417篇
  2010年   6591篇
  2009年   5743篇
  2008年   6128篇
  2007年   5605篇
  2006年   4903篇
  2005年   3998篇
  2004年   2602篇
  2003年   2188篇
  2002年   1651篇
  2001年   1392篇
  2000年   1198篇
  1999年   722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目前,室管膜下瘤的组织学起源仍不明确。但很可能来源于室管膜下层的胶质细胞。此类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是生长缓慢、非侵袭性的一种低级别胶质瘤,有症状者非常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症状病例仅百余例。本文报道了我科收治的2例颅内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2年10月26例食管平滑肌瘤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23例,其中3例(2例胸膜腔紧密粘连,1例肿瘤无法定位)中转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经颈部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2例;经食管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1例.26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平稳,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瘤.随访2~73个月,平均32.3个月,无复发. 结论电视胸腔镜肌瘤摘除术可作为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食管粘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可考虑经食管镜切除.  相似文献   
103.
腹部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磁共振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腹部器官移植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肝移植、5例胰肾联合移植及2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检查时间在术后28d至2年,采用GE1.5TMR机型,成像技术包括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肝移植,1例发生肝动脉狭窄伴肝坏死,1例发生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1例为左右肝管明显狭窄;5例胰、肾联合移植中,1例并发急性排斥反应,1例为移植胰慢性排斥反应伴纤维化,1例为迟发性胰腺炎,移植肾4例正常,1例并发急性排斥反应伴肾梗死;2例单纯肾移植者,1例为肾动脉局限性中度狭窄,1例为肾动脉与髂内动脉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上述病理改变均经组织病理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结论磁共振可作为腹部器官移植并发症的一种无损伤检查手段,对于血管并发症,有其独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胃腺癌中皿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30例胃腺癌5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皿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MSI阳性率为43.4%(13/30)。VEGF阳性率为60%(18/30)。MSI—H胃癌VEGF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MSI—H的胃癌与MSS胃癌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胃癌及肿瘤血管新生形成的途径。MSI—H肿瘤较低的VEGF表达可能可以解释为何MSI-H胃癌有较低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05.
周围神经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手术可因盆神经丛和 (或 )海绵体神经损伤而造成勃起功能障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使损伤神经自我再生修复 ,完全恢复勃起功能。本文综述近年来勃起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试图寻找出一种促进损伤的勃起神经再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Ki67、P53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肿瘤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大肠黏膜、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MVD值,共80例,分析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黏膜、大肠息肉、大肠癌组中的Ki67标记指数逐渐增高(分别为11.00±10.70、39.64±17.70、52.96±26.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正常黏膜组P53蛋白均为阴性,大肠癌组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001)。Ki67、P53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大小、大肠癌的病理类型、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正常黏膜、大肠息肉、大肠癌组的MVD值(14.80±5.10、19.70±7.84、36.56±20.40)逐渐上升,3组差别显著(P=0.0001)。大肠癌中Dukes C、D期的MVD值(40.56±3.49)明显高于A、B期(29.50±2.45)(P=0.016)。Ki67与P53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49,P=0.015)。联合检测Ki67及P53鉴别大肠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70.37%)低于单侧Ki67(96.30%),但特异度(94.34%)明显增高。结论 Ki67标记指数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指数高的大肠腺瘤易发生癌变。MVD值高的大肠癌易发生转移,MVD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  相似文献   
10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及骨赘.全部操作均在显微镜(10x)放大监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显微器械、1mm枪式椎板咬骨钳及微型刮匙配合进行。充分减压后作自体髂骨移植及钛板固定。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每节段为80ml,术后咽喉部牵拉反应较轻.无并发症,3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2例术后3个月开始改善,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至13.4分,平均改善率为75.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结论:经颈前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组织分辨能力,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8.
为筛选大叶紫薇叶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成分,采用3T3-L1细胞葡萄糖消耗模型作为检测手段,对大叶紫薇叶提取物采用HP-20树脂吸附、溶剂萃取、制备薄层分离和制备高效液相分离,导向筛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各分离组分.结果发现,大叶紫薇叶中corosolic acid、熊果酸和总三萜具有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_(k1),观察100μmol/L 氯胺酮在不同钳制电压下以及不同浓度(50~5000μmol/L)氯胺酮在-120mV 钳制电压下对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 氯胺酮抑制 I_(k1),但不改变 I_(k1)翻转电压以及电流-电压曲线的形状;I_(k1)灌流液冲洗后,I_(k1)能够完全恢复。保持电压-40mV、钳制电压-120mV 下5~5000μmol/L 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I_(k1)其 IC_(50)为(162.3±8.4)μmol/L。结论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 I_(k1),可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导致心率变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的方法,对15株分离自烧伤临床病人的多重耐药PA染色体组DNA进行分析。结果:15株检测菌株中有9株菌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PFGE图谱类型,具有同源性的菌株占测试菌株的60%。结论:导致我院烧伤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的PA中有同源性的比例较高,提示在烧伤救治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烧伤病房内的交叉感染对于降低烧伤感染率、提高烧伤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