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89篇 |
免费 | 2996篇 |
国内免费 | 168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4篇 |
儿科学 | 384篇 |
妇产科学 | 154篇 |
基础医学 | 1530篇 |
口腔科学 | 570篇 |
临床医学 | 3433篇 |
内科学 | 2407篇 |
皮肤病学 | 341篇 |
神经病学 | 632篇 |
特种医学 | 1024篇 |
外科学 | 2148篇 |
综合类 | 8394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3791篇 |
眼科学 | 247篇 |
药学 | 3368篇 |
32篇 | |
中国医学 | 3092篇 |
肿瘤学 | 13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7篇 |
2023年 | 379篇 |
2022年 | 1015篇 |
2021年 | 1162篇 |
2020年 | 991篇 |
2019年 | 555篇 |
2018年 | 560篇 |
2017年 | 825篇 |
2016年 | 642篇 |
2015年 | 1150篇 |
2014年 | 1482篇 |
2013年 | 1852篇 |
2012年 | 2690篇 |
2011年 | 2896篇 |
2010年 | 2601篇 |
2009年 | 2232篇 |
2008年 | 2233篇 |
2007年 | 2192篇 |
2006年 | 1938篇 |
2005年 | 1544篇 |
2004年 | 1078篇 |
2003年 | 798篇 |
2002年 | 653篇 |
2001年 | 618篇 |
2000年 | 464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4种多巴胺递质代谢相关蛋白COMT,DBH,DAT和MAOB基因的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居民帕金森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种多巴胺能递质代谢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对14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188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DBH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不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H等位基因:χ2=6.202,df=1,P=0.013,A2/A2基因型:OR=2.086,95%CI:1.225~3.552);其余3个基因的结果如下:COMT Metl08Val多态性(等位基因:χ2=0.035,df=1,P=0.852;基因型χ2=1.546,dr=2,P=0.462);DAT基因40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性(等位基因:χ2=4.091,df=3,P=0.25;基因型:χ2=7.173,df=6,P=0.31);MA0B(GT)n重复序列多态性(χ2=14.799,df=9,P=0.097)。结论:DBH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帕金森病的易感性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2.
Amplatz血栓消融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Amplatz血栓消融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病程 1~ 14d(平均 6 2 5d)的 3 1例髂股静脉血栓、7例肺动脉栓塞、8例髂股动脉血栓用Amplatz血栓消融器 (ATD)进行治疗。评估ATD的即刻疗效 ,分为优、良、中、差 4级。结果 46例ATD消融术的即刻疗效 :优 :2 8 3 % ;良 :52 2 % ;中 :13 0 % ;差 :6 5%。优良率为 80 5% ;总有效率 (优 +良 +中 )为 93 5%。完成ATD操作后 ,3 1例髂股静脉血栓中 2 2例 (71 0 % )下肢肿痛减轻 ;7例肺动脉栓塞的缺氧症状均明显改善 ;8例髂股动脉血栓下肢疼痛明显减轻 ,踝臂指数从 0 58± 0 2 4上升至 0 89± 0 14。46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ATD对髂股动脉及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和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腹腔灌洗液对骨髓体外造血的影响。方法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 2Gy、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TBSAⅢ度烧伤。伤后 3 ,1 2 ,2 4 ,48和 72h无菌抽取腹腔灌洗液 ,按 40 μg ml加入到骨髓红系、粒系培养体系中培养。 结果 伤后 3 ,1 2 ,2 4 ,48和72h,烧伤组和复合伤组的CFU E、BFU E和CFU GM培养集落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以伤后 2 4h最高 ,烧伤组高达 2 1 5 7%、2 0 2 3 %和 2 4 1 2 % ,复合伤组为 1 88 1 %、1 4 7 7%和2 0 4 6 %。但当加入放射损伤大鼠腹腔灌洗液时 ,仅有很少的CFU E、BFU E和CFU GM集落生长。结论 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的腹腔灌洗液对骨髓红系、粒系造血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照射组则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估自制的下腔静脉滤器(DDIVCF)捕获猪血栓子的效果及其定位稳定性.方法 ①将DDIVCF滤器和进口Antheor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分别置入于直径为20和25 mm的下腔静脉(IVC)血液循环模型中,观察模型处于水平位时滤器对3 mm×20 mm,3 mm×30 mm,6 mm×20 mm,6 mm×30 mm 4种大小不同的猪血栓子的捕获效果,并计算其捕获率.②测量滤器捕获大量6 mm×30 mm栓子后相对位移的距离,观察滤器的定位稳定性.结果 ①DDIVCF滤器在直径20和25 mm的IVC模型中对4种猪血栓子的捕获率分别为34%,56%,82%,94%和26%,38%,56%,86%;Antheor的捕获率分别为54%,64%,86%,96%和38%,44%,68%,90%.对3 mm×30 mm,6 mm×20 mm,6 mm×30 mm猪血栓子的捕获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直径20和25 mm的IVC模型中DDIVCF滤器捕获猪血栓子后相对位移距离分别为(0.6±0.3)cm和(1.0±0.1)cm.Antheor的相对位移距离分别为(0.4±0.1)cm和(0.8±0.3)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VCF在体外模型实验中具有较高的血栓捕获率和定位稳定性,可与进口Antheor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媲美,其体内应用情况尚需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5.
早期短程应用美洛培南治疗严重烧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短程应用美洛培南对严重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地选择特重度以上烧伤患者49名。治疗组21名伤后24h应用美洛培南3~5天。对照组28名,伤后24h应用头孢三、四代抗生素3~5天。观察患者SIRS、创面脓毒血症、MODS发生率,死亡率及治愈好转率。结果治疗组SIRS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创面脓毒血症、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短程应用美洛培南可以减少创面脓毒血症、MODS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对SIRS的发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HBVxDNA与终末期肝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癌肝硬化等不同肝病患者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提取标本核酸,经PCR扩增HBVxDNA,琼脂糖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blot杂交验证PCR扩增的可靠性。结果:49例血清中检出HBVxDNA22例,肝组织中检出34例。HBsAg阳性及阴性患者中,血清检出率分别为66.7%及18.2%(P〈0.01),肝组织检出率分别为81.5%及54.5%(P〈0.01)。20例血清和组织中可同时检测到HBVxDNA,14例仅在肝组织中检出,2例仅见于血清中。结论:HBVxDNA与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图1患者,男,40岁,左尺骨冠突骨折,经尺侧腕屈肌旁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术前CT,显示左尺骨冠突前内侧面骨折;B.术后2周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2008年6月~2016年6月,我们采取经尺侧腕屈肌旁入路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5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0~40岁。骨折O′Driscoll分型: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3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bin三角三维(3D)模型与标本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0例新鲜成人腰椎标本,女6具,男4具,年龄39~76岁,平均59.5±13.0岁。先进行3D模型数据测量:将标本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获取腰椎标本的CT及MRI影像数据并对腰椎Kambin三角行3D融合重建,在3D模型上测量腰椎神经根出口处直径(d)、神经节最大直径(D)、神经根与硬脊膜之间的夹角(A)、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神经根发出点之间的距离(l1)以及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外侧缘点与硬脊膜的水平距离(l2)。再进行解剖数据测量:暴露硬脊膜和神经根,且在神经根和椎体之间留有少量软组织以确保神经根和椎体之间的解剖关系,用游标卡尺以及量角器测量与3D模型相同的测量参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对标本测量数据与Kambin三角模型测量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基于CT/MRI融合图像建立的Kamin三角三维模型可清晰展现行走神经根与椎间孔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两组间各测量指标(d、D、A、l1、l2)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1±0.24mm、0.43±0.22mm、3.54°±1.72°、1.56±0.81mm和1.56±1.03mm;两组各测量指标的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1.03,P=0.31),D(t=-1.26,P=0.21),A(t=-1.54,P=0.13),l1(t=-1.26,P=0.50)和l2(t=-1.22,P=0.23)];两组各测量指标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表明了标本测量数据与Kambin三角模型测量数据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d (r=0.87),D (r=0.92),A(r=0.87),l1(r=0.98),l2(r=0.97);Bland-Altman图显示代表差值的点几乎在差值平均线附近波动,几乎所有的差值点都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结论:基于CT/MRI图像融合的3D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展现出腰椎Kambin三角内行走神经根与椎间孔区域的空间关系,对经皮椎间孔镜的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可靠依据,有助于外科医生减少术中对行走神经根的损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实现精准、微创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9.
探讨miR-186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中miR-186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86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与miR-186低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miR-186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乳腺正常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细胞系中miR-186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乳腺细胞;miR-186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186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miR-186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结果表明,miR-186在乳腺癌患者中处于低表达水平,且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后环状非编码RNA(circular RNA,circRNA)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预测潜在circRNA-miRNA调控网络。方法取48只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18~22 g)随机均分为两组(n=24),TSCI组采用Allen’s打击器械制备TSCI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3 d,两组取材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提取组织总RNA建库,高通量测序鉴定circRNA和miRNA差异表达谱,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注释差异表达的circRNA宿主基因功能,筛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circRNAmiRNA靶向结合,筛选关键circRNA,构建潜在调控网络。结果HE染色示Sham组小鼠脊髓结构完整无破裂,TSCI组脊髓结构有明显损伤破裂。测序共鉴定出17440个circRNA、1228个miRNA。差异表达的circRNA宿主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质,生物过程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转录的正调控和蛋白磷酸化过程。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为mmu-miR-21-5p,筛选出可与其靶向结合的circRNA6730,以circRNA6730为核心构建潜在circRNAmiRNA调控网络。结论通过表达谱分析和功能注释分析,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iRNA有潜在的临床标志物价值,以circRNA6730为核心包含mmu-miR-21-5p的靶向互作网络可能在TSC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有助于阐明TSCI的病理生理进程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