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34篇
  免费   17055篇
  国内免费   9942篇
耳鼻咽喉   1701篇
儿科学   2834篇
妇产科学   3323篇
基础医学   16594篇
口腔科学   3839篇
临床医学   22064篇
内科学   24621篇
皮肤病学   2204篇
神经病学   7519篇
特种医学   64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18468篇
综合类   34589篇
现状与发展   34篇
一般理论   18篇
预防医学   15870篇
眼科学   4112篇
药学   19952篇
  199篇
中国医学   12507篇
肿瘤学   12861篇
  2024年   649篇
  2023年   2442篇
  2022年   5780篇
  2021年   7626篇
  2020年   6008篇
  2019年   4702篇
  2018年   5064篇
  2017年   5271篇
  2016年   4450篇
  2015年   7275篇
  2014年   9439篇
  2013年   10459篇
  2012年   15226篇
  2011年   16193篇
  2010年   12419篇
  2009年   10312篇
  2008年   12222篇
  2007年   11979篇
  2006年   11069篇
  2005年   9642篇
  2004年   6958篇
  2003年   6096篇
  2002年   4997篇
  2001年   4398篇
  2000年   3822篇
  1999年   2980篇
  1998年   1368篇
  1997年   1271篇
  1996年   1042篇
  1995年   1003篇
  1994年   931篇
  1993年   523篇
  1992年   913篇
  1991年   815篇
  1990年   680篇
  1989年   582篇
  1988年   535篇
  1987年   460篇
  1986年   364篇
  1985年   290篇
  1984年   189篇
  1983年   167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94篇
  1979年   140篇
  1978年   111篇
  1977年   83篇
  1974年   94篇
  1973年   72篇
  1972年   8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项目组前期研究的成果上,积极探索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受目标设置影响下的工作落实结果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方法以系统穷尽的方式收集吉林辽宁两省2000至2017年有关目标与工作落实情况的指标,利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对于突发应急工作落实情况的影响。 结果吉林辽宁两省突发应急领域的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吉林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分别为46%与60%,辽宁为60%与53.3%,且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呈正相关。 结论有公众需要为依据且定量可考的目标设置对于工作落实、推进、完善具有积极的正反馈作用,建立科学量化的突发应急目标设置评价体系是适宜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为实施前,2018年1-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取50例外科ICU患者及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外科ICU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后外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人员素质、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及质量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CU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总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实施前总满意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质量控制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ICU病房护理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模式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肝癌患者130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二组患者采用肝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治疗,三组患者在前两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经皮肝穿刺乙醇消融(PEI)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7.5%,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三组相对于一、二组来说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门静脉化疗栓塞术和经皮肝穿刺乙醇消融治疗相结合治疗肝癌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5.
田方  石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0):1142-114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6.
Major 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based therapies for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include UDCA only, or combined with either methotrexate (MTX), corticosteroids (COT), colchicine (COC), or bezafibrate (BEF). As the optimum treatment regimen is unclear and warrants exploration, we aimed to compare these therapies in terms of patient mortality 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LT) and adverse events (AE).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and Scopus wer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up to August 31, 2014. We estimated the hazard ratios (HRs) for MOLT and odds ratios (ORs) for AE. A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dose of UDCA was also executed.Thirty-one eligibl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Compared with COT plus UDCA, UDCA (HR 0.3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09–1.39), BEF plus UDCA (HR 0.29, 95% CI 0.02–4.83), COC plus UDCA (HR 0.39, 95% CI 0.07–2.25), MTX plus UDCA (HR 0.28, 95% CI 0.05–1.63), or OBS (HR 0.49, 95% CI 0.11–2.01) all provided an increased risk of MOLT. With respect to drug AE profile, although not differing appreciably, BEF plus UDCA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AEs compared with UDCA (OR 3.16, 95% CI 0.59–20.67), COT plus UDCA (OR 2.27, 95% CI 0.15–33.36), COC plus UDCA (OR 1.00, 95% CI 0.09–12.16), MTX plus UDCA (OR 2.03, 95% CI 0.23–17.82), or OBS (OR 3.00, 95% CI 0.53–20.75). The results of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analyses.COT plus UDCA was the optimal UDCA-based regimen for both MOLT and AEs. BEF plus UDCA was most likely to cause AEs, whereas monotherapy with UDCA and coadministriation of COT plus UDCA appea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ewest AEs for PB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