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607篇 |
免费 | 5771篇 |
国内免费 | 36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1篇 |
儿科学 | 951篇 |
妇产科学 | 414篇 |
基础医学 | 3427篇 |
口腔科学 | 1234篇 |
临床医学 | 6818篇 |
内科学 | 4793篇 |
皮肤病学 | 667篇 |
神经病学 | 1163篇 |
特种医学 | 2415篇 |
外科学 | 5334篇 |
综合类 | 16500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预防医学 | 7009篇 |
眼科学 | 705篇 |
药学 | 7034篇 |
89篇 | |
中国医学 | 6355篇 |
肿瘤学 | 25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6篇 |
2023年 | 771篇 |
2022年 | 1869篇 |
2021年 | 2323篇 |
2020年 | 2074篇 |
2019年 | 1118篇 |
2018年 | 1200篇 |
2017年 | 1654篇 |
2016年 | 1223篇 |
2015年 | 2201篇 |
2014年 | 2912篇 |
2013年 | 3782篇 |
2012年 | 5584篇 |
2011年 | 5824篇 |
2010年 | 5362篇 |
2009年 | 4503篇 |
2008年 | 4806篇 |
2007年 | 4601篇 |
2006年 | 4077篇 |
2005年 | 3221篇 |
2004年 | 2245篇 |
2003年 | 1790篇 |
2002年 | 1410篇 |
2001年 | 1366篇 |
2000年 | 1018篇 |
1999年 | 346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电阻抗断层成像硬件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缓慢出血等是导致病人死亡或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医学成像技术,包括CT、MRI、PET、超声等还无法对出血的过程进行长期、连续的床旁监测和监护。电阻抗断层成像是以目标体内电阻抗的分布或变化为成像对象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廉价的无损伤检测技术,不使用核素或射线,无毒无害,因而可以成为对病人进行长期、连续图像监护的设备。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物理模型的电阻抗成像硬件系统(FMMU V3),包括具有32个银复合电极的物理模型、采用DDS技术的恒流激励源、高精度信号检测模块、驱动测量模式程控设置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字I/O模块和高精度多路电源模块。该系统基于物理模型的测量数据经100次迭加后,测量精度在小信号时为1.0%,大信号时为0.1%。采用外触发DMA方式采集一组成像数据(32 X 31个)的时间小于1秒,基本满足了基于物理模型的动态成像要求,并给出了基于物理模型的初步动态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53.
JNK/S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榄香烯抗肝癌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JNK/S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榄香烯抗肝癌效应中的作用,为阐明榄香烯抗癌效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气相色谱法检测榄香烯在Hca-F肝癌细胞内的分布.透射电镜观察SMMC7721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利用Western-blotting对榄香烯处理的HepG2肝癌细胞JNK/SAPKs进行的活性分析.利用RT-PCR检测榄香烯处理的SMMC7721肝癌细胞的DAXX基因表达.结果:榄香烯标准品在8.42 min时出现洗脱峰.榄香烯处理3 h后,SMMC7721细胞开始发生具有凋亡特征的变化.榄香烯处理组HepG2细胞的JNK/SAPKs激酶活性次于热休克处理组,高于对照组.榄香烯处理的SMMC7721细胞组未见DAXX基因的表达.结论:榄香烯能够进入细胞内.其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活化JNK/SAPKs来诱导的.DAXX传人途径在榄香烯诱导的JNK/SAPKs活化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与目的 :探讨溴氰菊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神经毒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检测给予不同剂量水平(10 -4mol/L ,10 -5mol/L ,10 -6mol/L)的溴氰菊酯24h后 ,Fas、FasL、TNFR1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给予溴氰菊酯24h和48h后 ,Fas、FasL、TNFR1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阳性细胞率(rateofpositivecells ,RPC)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ceintensity,MFI)及PC12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 :①Fas、FasL、TNFR1蛋白在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均为阳性表达 ,但镜下未见各蛋白在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染毒24h后 ,Fas、FasL蛋白在各组的表达没有差异 ,而TNFR1蛋白在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 ;染毒48h后 ,Fas、FasL、TNFR1蛋白在高剂量组表达(MFI分别为42.85±8.4、37.91±1.65、8.09±1.83)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②染毒24h后 ,各剂量组凋亡率没有升高 ;染毒48h后 ,高剂量组凋亡率与对照组凋亡率比较有升高。③染毒48h组细胞凋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Fas、Fasl蛋白含量有直线相关关系。 结论 :溴氰菊酯可能通过死亡受体Fas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5.
固本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固本壮骨胶囊的疗效和女全性。方法: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7月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批办法,通过与骨松宝颗粒剂(无糖型)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临床观察。对22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都有明确疗效,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和步履艰难这二个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骨密度的变化,各部位3个月和6个月的骨密度改变,两组无明显差异,而试验组在提高腰椎骨密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均无改变。结论:固本壮骨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 观察拉米呋定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 [方法 ] 3 5例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 18例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同时给予拉米呋定 10 0mg ,每天 1次 ,疗程 1年 ,观察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 B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C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拉米呋定对B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高于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拉米呋定用于治疗有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TPN)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监测55例TPN治疗早产儿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免疫功能及矫正胎龄40周时行为发育情况,并与25例未行TPN的早产儿对照分析。【结果】TPN治疗组体重增长快、体重日增长及治疗后体重高于对照组,TPN治疗后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查无明显异常,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TPN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免疫水平的提高和行为神经的发育,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外源核苷酸对免疫抑制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外源核苷酸对经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胸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18~20 g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NEC)、阳性对照组(POC)和核苷酸组(NTG),每组10只。NEC组和POC组小鼠均饲喂半纯合无核苷酸的基础日粮,NTG组则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的核苷酸,实验期为21 d。在实验结束前18 h POC组和NTG组小鼠按照150mg/kg bw的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NEC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测定脾脏和胸腺脏器指数,并取胸腺细胞,做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核苷酸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降低受损胸腺细胞百分率(P<0.01)和受损细胞DNA尾长(P<0.01)。结论:外源核苷酸能显著降低免疫抑制小鼠受损胸腺细胞百分率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建立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 (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 ,SLO )测定微视野的方法 ,并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中心 10°视网膜光敏感度 ,计算年龄与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德国RodenstockSLO对 80例 160眼 17~ 85岁正常眼进行中心 10°微视野检测。结果 SLO可清晰观察后极部眼底情况。正常人各年龄组中心 10°平均光敏感度与性别、眼别、象限别无关 (P >0 0 5 )。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随年龄增加呈直线下降 ,年龄 (x)每增加 10岁 ,平均光敏感度 (y)下降 0 0 5 5dB ,即y =3 0 9-0 0 5 5x。结论 SLO微视野检查将眼底解剖部位与光敏感度相对应 ,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正常值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黄斑部病变时光敏感度的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