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4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548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79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918篇
内科学   767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320篇
外科学   566篇
综合类   188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32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788篇
  3篇
中国医学   671篇
肿瘤学   4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c-fos,c-myc,p15,p16,p18,p1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周期情况,[3H]TdR参入测定VSMC的DNA合成。结果:小白菊内酯以时间依赖关系抑制c-fos,c-myc蛋白表达,但不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以剂量依赖关系使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同时抑制VSMC的[3H]TdR参入。结论:小白菊内酯可能通过抑制c-fos,c-myc蛋白表达,而不是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来抑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比较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法和美国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 (SNAP)的优越性 ,探讨更适合我国NICU应用的评分方法。 方法  对我院NICU39例病危新生儿分别用两套评分系统进行评分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显示 ,非危重组无一例病情转重或死亡 ,危重组病死率为 30 4 7%,极危重组病死率为 10 0 %。随分值下降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意义。SNAP结果显示 ,≤ 10分组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 ,10~ 2 0分组病死率为 2 7 78%,≥ 2 0分组病死率为 85 71%,随分值增加 ,具备单项指标的病例增多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套评分方法高度相关 ,r=-0 86 16 ,P <0 0 1。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及SNAP对危重病例的检出率均可达 10 0 %,但前者仅有 10个项目 ,更为简便经济 ,更符合我国国情。单项指标与两套评分方法均平行 ,可作为一个可靠的分辨危重病病例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3.
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心血管及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去窦弓神经 (SAD)对正常血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肾、血管等器官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施行SAD手术 ,术后 18周行股动脉插管 ,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计算机实时记录 2 4h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并计算血压波动性 (BPV)和心率波动性 (HRV)。处死动物后 ,取心、脑、肾及脾观察大体及光学显微镜下结构变化。结果 SAD术后 18周 ,SAD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 2 4hBPV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HRV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大鼠心、肾及血管有明显的类似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病理改变。结论 SAD可使大鼠的心、肾和血管发生类似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 3 羟 3 甲戊二酰辅酶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荧光染料Fura 2 /AM负载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PI/膜联蛋白 (an nexin)V染色及半胱天冬酶 3激活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辛伐他汀 30 μmol·L- 1孵育VSMC后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 ,6h时达对照的 3倍以上 (P <0 .0 1) ,维拉帕米 80 μmol·L- 1与辛伐他汀 30 μmol·L- 1共同孵育VSMC 6h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为 (14 4± 34)nmol·L- 1(P <0 .0 1)。辛伐他汀可诱导细胞凋亡率增高、“DNA梯状”样改变及半胱天冬酶 3的激活 ,这些变化均可被维拉帕米所逆转。结论辛伐他汀通过使细胞外钙大量内流而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 )、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L 型钙电流(ICa L)和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K1 、Ito、ICa L 和APD。结果  1和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明显延长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APD50 和APD90 ,10 μmol·L- 1 可明显降低静息膜电位 (RP)。环维黄杨星D对IK1 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当指令电压为 - 10 0mV时 ,1和 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K1 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 8.0± 1.1)pA pF降至 ( - 4 .1± 0 .7)pA pF和 ( - 3.4± 0 .8)pA pF ;当指令电压 - 30mV时 ,分别使IK1 电流密度从 ( 1.10± 0 .2 4 )pA pF降至 ( 0 .6 1± 0 .18)pA pF和 ( 0 .36± 0 .11)pA pF ;在钳制电位从 0到 + 6 0mV之间 ,环维黄杨星D明显抑制Ito,当指令电压 4 0mV时 ,1和 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to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8.9± 2 .0 )pA pF降至 ( 5 .5± 1.2 )pA pF和 ( 4 .9± 0 .9)pA pF。环维黄杨星D浓度依赖性抑制ICa L,在指令电压为 10mV时 ,1和 10 μmol·L- 1 分别使ICa L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 9.9± 1.8)pA pF降至 ( - 6 .4± 1.4 )pA pF和 ( - 4 .2± 0 .6 )pA pF。结论 环  相似文献   
5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中成药双黄连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 8(2 5 0mm×4 6mm ,5 μm)柱 ,以水 -乙腈 -冰醋酸 (92∶7∶1 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32 6nm ,流速 1 0ml/min。结果 :绿原酸在 0 1 1~ 0 5 5 μg ,都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9 1 1 % ,RSD为 0 5 8% (n =6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双黄连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E-cd及β-cat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E-cd及β-cat的表达。结果 研究显示E-cd异常表达率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而β-cat异常表达率只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且E-cd及β-cat异常表达均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E-cd及β-cat的异常表达与刁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微小病变和微量细胞基因变异的检测分析方法。方法HE染色病理诊断后,在立体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下对病理诊断组织细胞进行显微解剖,直接回收组织细胞,进行DNA模板抽提,以目的基因为引物,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1例胆石症病例,显微解剖结合PCR-SSCP法成功获得了K-ras和P53基因产物,并且检测到在过度增生胆囊上皮细胞有K-ras基因变异。结论显微解剖结合PCR-SSCP法取材少、病变部位确定,省时、省力,是分子病理研究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宫颈癌锎(252Cf)中子后装治疗过程中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两种方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时的差异,分析直肠前壁受量的高低与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30例宫颈癌用直肠插铅丝和钡灌肠的办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各15例),分别拍摄等中心正交片.A点剂量均给予10Gy,分别计算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受量以及按ICRU38号报告设定的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量取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官腔管中心的距离.统计所有病例及其中直肠前壁受量>4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明显低于插铅丝组,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则明显高于插铅丝组,ICRU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明显高于钡灌肠组,但其剂量的高低与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无明显关系.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及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受量,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直肠前壁受量>4 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结论宫颈癌中子后装治疗时直肠钡灌肠比插铅丝更能准确显示宫颈、阴道与直肠前壁的解剖关系,更能准确反映直肠前壁的真正受量.根据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可大致预测宫颈癌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且直肠钡灌肠对乙状结肠变异可起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kappaopioidreceptor,κOR)与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receptor,βAR)在心肌细胞肥大方面的交互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10μmol·L-1的异丙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AR)诱导心肌肥大,观察1μmol·L-1的U50,488H(κOR激动剂,U50)对其作用。进一步探索在100nmol·L-1ICI118,551(β2AR阻断剂)存在情况下,κOR的激活对心肌肥大的作用。用Lowry’s法测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用消化分离法,并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的体积;用[3H]leucine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结果:异丙肾上腺素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体积、蛋白合成明显增加;1μmol·L-1的U50,488H使ISO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体积、蛋白合成减少,这种作用可被选择性κOR阻断剂norBNI(norbinaltorphimine)抑制。在ICI118,551存在的情况下,U50也能起到减弱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结论:U50,488H通过激活κOR与β1AR交互作用抑制ISO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