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0篇
  免费   1930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耳鼻咽喉   324篇
儿科学   387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1191篇
口腔科学   354篇
临床医学   2310篇
内科学   1695篇
皮肤病学   221篇
神经病学   484篇
特种医学   891篇
外科学   1667篇
综合类   577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289篇
眼科学   221篇
药学   2490篇
  34篇
中国医学   1972篇
肿瘤学   885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1255篇
  2012年   1914篇
  2011年   1955篇
  2010年   1870篇
  2009年   1577篇
  2008年   1647篇
  2007年   1564篇
  2006年   1438篇
  2005年   1076篇
  2004年   762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81.
目的:建立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G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和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建立实验基础。 方法: 显微解剖出大鼠肋生长板软骨,酶消化法获得分散的单个RG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GC的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细胞生长动力学分析;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RGC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本实验分离的RGC中活细胞比例大于98%;原代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第6代细胞仍保持多角的形态;前4代细胞的每日倍增指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第5代后显著降低;原代培养的RGC中Ⅱ型胶原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大于95%,阿尔新蓝染色也呈阳性;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阳性细胞的比例下降。 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前3代RGC保持了在体软骨细胞的表型是研究软骨增殖分化调控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构建谷胱甘肽转硫酶-血小板因子4(GST-PF4)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研究其编码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RT-PCR方法,从HL-60细胞中克隆PF4cDNA,然后克隆至载体pUC19中,序列测定后把PF4基因重组入谷胱甘肽转硫酶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GEC-4T-3中,并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 获得了PF4 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一致。重组质粒酶切鉴定表明,PF4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GEX-4T-3中。重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GST-PF4经IPTG诱导表达,在SDS-PAGE后得到1条蛋白表达带,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6000。结论 成功地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GST-PF4,并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eytomegalovirus,HCMV)UL143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9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UL143 PCR扩增分析及伞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19株HCMV感染患儿临床分离株均因碱基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开放阅读框架(ORF)比Toledo株短.根据序列变异情况可将19个序列分为2组,第1组16个序列新增一个MYRISTYL位点;缺失2个PKC磷酸化位点.未发现黄疸、小头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不同疾病类型的序列之间的差异.结论 HCMV-UL143较多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现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检测HOXD10、HOXD12、HOXD13基因内4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2593778、rs847154、rs847151、rs13392701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核心家系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各个SNP位点及所构成单倍型与单纯性马蹄内翻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测序,分析84个单纯性马蹄内翻足核心家系4个SNP位点基因型;应用ETDT软件统计分析各SNP位点基因型与单纯性马蹄内翻足的相关性;应用TRANSMIT软件构建单倍型并统计分析单倍型频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位于HOXD12基因5′侧翼序列的SNP位点rs847154和位于HOXD13第1外显子的SNP位点rs13392701在单纯性马蹄内翻核心家系中存在传递不平衡(P<0.05);位于HOXD12基因第1外显子的SNP位点rs847151未检测到多态;位于HOXD10第1外显子的SNP位点rs2593778经ETDT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OXD12基因5′侧翼序列的SNP位点rs847154和位于HOXD13第1外显子的SNP位点rs13392701与单纯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OXD12、HOXD13可能是单纯性马蹄内翻足重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现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03至2014-03因ACS入院、急诊行PCI的421例患者,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两组,对比剂肾病组(n=46)及非对比剂肾病组(n=375)。对比剂肾病定义为PCI后72 h内血肌酐水平增幅≥0.5 mg/ml或较入院基线水平升高25%以上。结果:本次研究中出现对比剂肾病患者为46例(10.9%)。对比剂肾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肌酐水平、hs-CRP较非对比剂肾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比(OR):2.522,95%可信区间(CI):1.686~3.771,P<0.001],hs-CRP水平(OR:1.304,95%CI:1.117~1.521,P<0.001),年龄(P=0.002)和血肌酐水平(P<0.001)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hs-CRP、年龄及基础肾功能对ACS患者行PCI后出现对比剂肾病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86.
436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与脑瘫型别、瘫痪类型、脑瘫程度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 10 / 2 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 ,为 436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 72 .7%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 ,偏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重度脑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伴有癫痫发作、智力障碍、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87.
早期监测人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低基质磷酸化蛋白 (pp6 5 )抗原血症检测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方法 ,对不同人群中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 用 2种方法对从不同人群 (共 10 6例 )中收集的 2 0 4份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比较。结果 HCMVpp6 5抗原血症与血浆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84 .8% ,相关性很高 (r=0 .86 1) ;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 (PMNLs)中HCM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 79.8%。6例骨髓移植患者有 5例均在术后 30~ 5 0d间出现HCMVDNA拷贝数增加 ,同一时间PMNLs中HCMVDNA的拷贝数高于血浆 (81 7% )。免疫状况不同群体间HCMV激活程度不同 ,但无论有无免疫能力 ,有症状HCMV感染者HCMVDNA拷贝数平均值(7.71× 10 3 /ml)与HCMVpp6 5抗原阳染细胞数平均值 (10 4个 / 2× 10 5)均大于无症状HCMV感染者(1 5 3× 10 2 /ml;2 7个 / 2× 10 5)。结论 FQ PCR方法对监测低水平HCMV复制更为敏感 ,但HCMVpp6 5抗原血症检测对HCMV病的预测以及对抗HCMV药 (更昔洛韦 )的敏感性均高于DNA检测。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对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88.
反向PCR—SSOP技术行HLA—AB分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快速,准确的DNA分型技术并用于临床移植前HLA-AB配型,以弥补血清学分型技术的局限性。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反向PCR-SSOP)进行DNA分型,可检出HLA-A(*0101-8001)和B(*07021-8201)等等位基因。结果表明,发现利用反向PCR-SSOP技术对所有样本分型均获成功,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出现;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质控细胞DNA分型结果与UCLA公布的测序结果一致。血清学与基因分型相比。血甭学结果HLA-A错检率6.4%和HLA-B错检率为7.4%。2例白血病病人分别有一个HLA抗原血清学方法不能检出。结论提示,反向PCR-SSOP技术用于HLA分型分辨率高,简单快速。结果直观、准确。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方法更加精确,可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89.
目的:通过PET/CT与CT在NSCLC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评价PET/CT在诊断NSCLC及其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NSCLC 56例。均行PET/CT及CT扫描。行18F-FDG PET/CT图像和CT图像对比研究。结果:56例NSCLC患者,对于肺原发灶,PET/CT灵敏度96.4%,CT灵敏度82.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8);对于转移灶,PET/CT灵敏度100%,CT灵敏度80.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PET/CT在NSCLC原发病灶诊断及其转移灶的检出上优于CT显像。随着PET/CT的普及,其有望成为肺癌无创诊断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单栓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15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和3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Ag 4种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肺癌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1)。CEA在腺癌中的阳性率为47.0%,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5)。CYFRA21-1在腺鳞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3%、71.7%,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为83.3%。血清CE、CYFRA21-1、SCCAg在Ⅳ期肺癌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P〈0.01)。血清NSE在早期和晚期肺癌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标志物单栓敏感性以NSE、CYFRA21-1较高(58.3%,53.2%),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和3种任意组合联舍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检的敏感性(P〈0.05),以CEA+NSE+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82.7%)。结论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项或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