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9篇
  免费   1290篇
  国内免费   711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837篇
口腔科学   374篇
临床医学   1349篇
内科学   1025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327篇
特种医学   521篇
外科学   1085篇
综合类   354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410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1384篇
  19篇
中国医学   1283篇
肿瘤学   59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1205篇
  2011年   1273篇
  2010年   1082篇
  2009年   962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载吲哚菁绿超声微泡造影剂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载吲哚菁绿的聚乳酸羟基乙酸(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并检测其特性,观察以之进行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的效果。方法用双乳化法制备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行光镜、扫描电镜、粒径检测检查,观察其形态及大小;用分光光度法绘制吲哚菁绿的标准曲线,计算造影剂中吲哚菁绿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对3只正常大白兔经足垫注射该造影剂,观察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腘窝淋巴结的效果。结果 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为淡绿色乳液,光镜和电镜下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大小均匀;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能清晰显示兔腘窝淋巴结。结论 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具备荧光成像的特征,具有高敏感性,可作为荧光成像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患者男,39岁,主因"反复血精1年余"入院,误诊为前列腺癌后,行耻骨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本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为无功能性,免疫组化:NSE(+)、CGA(+)、S100(+)、CK(-)、Desmin(-)。术后血压平稳,2周后拔尿管出院。随访48个月至今未复发。结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表现,易误诊,只有靠切除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由于其非常罕见,相关治疗缺乏成熟的经验,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VD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1.25g· kg-1·d-1),喜得镇组(剂量为0.6mg·kg-1·d-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法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改善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力苏高、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海马HIF-1α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力苏胶囊治疗VD的作用与其能降低海马HIF-1α表达,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11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的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8年7月~2011年5月,选择1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生存率、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17(5.5~7.5)h,平均出血量为300(0~800)ml,仅1例输血4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19%(2/11)。上尿路检查,提示18.19%(2/11)术后拔出双J管后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的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1例血肌酐上升。随访15(1~67)个月,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91%(10/11)无复发生存。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到90%(9/10);夜间完全控尿率70%(7/10),小于1块尿垫20%(2/10)。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行改良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顺向蠕动输入袢能够保护上尿路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 R)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中CD90、IGF1R的表达,并以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作对照.随访33例患者,Kaplan-Meier法对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CD90、IGF1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9%( 23/36)、52.78%( 19/36),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0/20)、5% (1/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79.17%)比Ⅰ~Ⅱ期(33.33%)明显增高(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76.92%)比高中分化组(56.52%)明显增高(P<0.05).IGF1R在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70.83%)比Ⅰ~Ⅱ期(16.67%)明显增高(P<0.05),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84.62%)比高分化组(37.38%)明显增高(P<0.05).CD90阳性表达和IGF1R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05).CD90阳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5 d,而阴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505 d(P <0.05),IGF1R阳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00d,而阴性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408 d(P <0.05). 结论 CD90、IGF1R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筛选雌激素受体阴性(ER-)雄激素受体阳性(AR+)乳腺癌细胞中AR相关的微小RNA(miRNA),并研究其细胞功能学.方法 选择MDA-MB-453乳腺癌细胞,雄激素二氧睾酮作用后miRNA芯片杂交筛选出明显上调的miRNA,对其中的let-7a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验证;通过转染let-7a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使let-7a下调4倍,通过构建质粒和细胞转染实验使let-Ta上调>8倍;噻唑蓝(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miRNA芯片筛选山明显上调的miRNA只有let-7a、b、c、d4个,RT-qPCR结果显示let-7a上调近13倍;细胞转染后,在let-7a低表达组,MTF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活性增高,至第4天之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G1期分别为(72.30±3.16)%和(63.24±3.63)%,S期分别为(19.12 ±4.45)%和(31.00±4.56)%,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et-7a高表达组,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结论 let-7a能够抑制ER - AR+乳腺癌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可能在雄激素抑制ER - AR+乳腺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我院于2008年7月~2010年12月对10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64~80岁,平均69岁。其中5例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用时170~29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150~950ml,平均2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约72h;术后未发生肠瘘及吻合口狭窄及尿瘘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IVU未见肾积水。结论:经腹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着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熟练,该术式将成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等。方法:报告1995~2010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4例膀胱癌肉瘤疾病的情况,并结合文献对之诊断、病理、治疗等行进一步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63~80岁。均因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入院,膀胱镜检查均提示菜花样肿物,呈浸润性生长。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术中所见与膀胱癌基本相同。术后病理检查均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免疫组化有膀胱癌肉瘤较特异性表现。术后予以不同的化疗等。结论:膀胱癌肉瘤在膀胱恶性肿瘤中罕见,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较佳,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诊断和治疗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9.
目的:总结26例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经验,评价此术式肿瘤学结果与功能性结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5月对2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原位膀胱重建术,包括13例T型原位回肠膀胱、11例Studer原位回肠膀胱与2例乙状结肠原位回肠膀胱,对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上尿路形态与功能、术后原位膀胱控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24(4~8)h,平均出血量为397(100~800)ml,平均输血量为109(0~800)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5(5~30)个,1例淋巴结阳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6),其中1例术后血肌酐上升至214.9μmol/L,6天后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经引流治愈;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行手术修补。随访19.9(1~67)个月,生存率为92.3%(24/26);1例鳞癌死于广泛转移,1例于术后55个月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原位膀胱重建患者日间完全控尿率达88%(22/25);夜间完全控尿率60%(15/25),小于1块尿垫24%(8/25)。上尿路检查提示19.2%(5/26)术后45天内出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暂时性扩张,其中2例有暂时性血肌酐升高,但均在3个月之内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淋巴结清扫加下腹壁小切口行尿流改道术取得了满意的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机制. 方法 建立ERα过表达的膀胱癌细胞T24ERα模型,对照组为膀胱癌细胞株T24V空质粒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α调节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信号通路. 结果 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96 h和144 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8.85%、37.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18.93±1.41)%,对照组为(9.91±1.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越基质胶的细胞比例为(10.00±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24ERα细胞内整合素β1、磷酸化FAK、磷酸化Src和Src蛋白表达明显减低. 结论 ERα通过下调整合素β1-FAK/Src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同时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