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6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91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675篇
内科学   650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258篇
外科学   403篇
综合类   138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86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585篇
  6篇
中国医学   421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99m^Tc-RBC显像及32^P胶体介入注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1例,依据瘤体表面面积分为A、B两组,行32^P胶体介入多点位注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99m^Tc-RBC血管瘤显像,先后采集动脉血流灌注相,早期血池相及延迟血池相图像。结果:31例患者的动脉血流灌注相,早期血池相无放射性分布,而延迟相持续放射性浓聚。瘤内注射治疗后,一次治愈率为70.97%(22/31),其中A组治愈率为83.33%(15/18),B组治愈率为53.85%(7/13),经过第二次治疗,总治愈率为87.10%(27/31)。治疗后再次显像,原放射性浓聚程度变淡,范围缩小或完全消失。结论:99m^Tc-RBC显像对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与32^P胶体介入注射治疗的疗效判定具有临床价值,32^P胶体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便,瘤体越小治疗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血流动力学超声改变。 方法 经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和(或)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CVST患者48例,分别行双侧颈内静脉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多发 CVST患者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单纯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患者各项结果双侧平均值,计算 血流量,并选取正常对照组28例,各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 多发CVST组患侧吸气相及呼气相颈内静脉内径无显著变化(P =0.398),多发CVST组健侧、上 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双侧及健康对照组双侧颈内静脉内径吸气时增宽,呼气时变窄,差异有显著性; 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内径较多发CVST组健侧(P =0.009)、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2)及对 照组(P =0.006)颈内静脉内径变窄,差异有显著性。多发CVST组患侧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小于多发CVST 健侧(P =0.006)、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05)及对照组(P =0.001);颈内静脉平均流速低于多 发CVST健侧(P =0.015)、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19)及对照组(P =0.011);颈内静脉的血流量 也低于多发CVST健侧(P =0.011)、上矢状窦或直窦CVST组(P =0.028)及对照组(P =0.008),差异具有 显著性。 结论 多发CVST患者患侧颈内静脉内径随呼吸相无明显变化,且患侧颈内静脉血流量减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进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UAE)治疗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PPH)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选择2003年4月至2012年7月因胎盘植入导致PPH,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剌,经导管进行大剂量MTX UAE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完全性胎盘植入患者为9例,部分性胎盘植入为47例。对治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5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0±5) min,UAE后平均止血时间为(10.0±4.2) min,均抢救成功并保留子宫,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UAE并发症发生。 结论大剂量MTX UAE治疗胎盘植入所致PPH具有止血迅速、微创、患者恢复快及经济等优点,且能保留患者子宫及生育功能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伤口治疗护士对伤口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目前临床实践中伤口疼痛管理现状,为开展伤口疼痛教学及提高临床伤口疼痛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85名参与伤口治疗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对伤口疼痛的基本认知情况、伤口疼痛评估情况、伤口疼痛的管理措施及接受伤口疼痛相关培训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伤口治疗护士对伤口疼痛相关知识缺乏,41%不了解伤口疼痛的分类,37%认为伤口疼痛不会影响伤口愈合,25%认为伤口疼痛不可避免;伤口管理的现状并不理想,28%未对伤口疼痛进行评估,48%根据临床经验来评估伤口疼痛,选择新型敷料控制伤口疼痛的只有14%;100%认为有必要设置伤口疼痛培训课程.结论 伤口治疗护士对伤口疼痛认知情况并不理想,临床实践中伤口疼痛的管理亟待改善,需要不断地增强伤口疼痛管理的培训教育,更新观念,以提高临床伤口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75例乳腺癌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F和VEGF-C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IF、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33%和69.33%,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组织中MIF、VEGF-C的阳性率分别是95.24%和83.33%,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 0.01);MIF、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 0.05)。MIF表达在肿瘤大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VEGF-C表达在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F、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和cerbB-2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F和VEGF-C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相互调节,并通过某些机制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水中分娩对婴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456例无禁忌证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为对象,其中228例孕妇为水中分娩组,228例孕妇为传统分娩组,2组按照自愿选择水中分娩进行配对,分别在产后1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进行随访,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2组在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新生儿住院期间和1个月内健康状况、婴儿1~6个月和7~12个月随访疾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对婴儿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利用金硫共价键成功构建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检测不同感染周期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并分析宿主体内抗体的消长变化。方法 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溶液,与表面带有巯基基团的ITO玻片以金硫共价键组装成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修饰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表面,并结合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26-28 kDa单链抗体(SIEA26-28kDaSjscFv),检测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周期兔血清循环抗原。结果 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分别与1~8周的感染血清反应,并设立阴性血清对照组;结果显示,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峰值分别呈现出17 nm,52 nm,28 nm,11 nm,13 nm,23 nm,45 nm,43 nm的位移,阴性对照组未出现位移;同时,根据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波峰对不同感染周期血清反应后的位移变化推断抗体在宿主体内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结论 通过对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证明其能够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波峰的移动来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血清循环抗原;同时,对抗原抗体在宿主内的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固相金纳米棒免疫传感器的高特异性、灵敏度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及抗原抗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8.
宁颖  孙建  吕海宁  屠鹏飞  姜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938-1941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小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2β,15α-二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1),2β-O-β-D-葡萄吡喃糖-15α-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 (2),2β-(O-β-D-葡萄吡喃糖)atractyligenin (3),3R-O-[β-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 辛-1-烯-3-醇 (4),(6S,7E,9R)-6,9-二羟基-megastigman-4,7-二烯-3-酮-9-O-β-D-葡萄吡喃糖苷 (5),刺五加苷D(6),白藜芦醇(7)和麦芽酚(8).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35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天;对照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均7d为1个疗程。治疗1周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疗效好、作用强、起效快、安全性好,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纳米晶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化学湿法合成的两种纳米晶形态羟基磷灰石。采用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检测两者的细胞相容性。采用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在几种材料表面3d后的增殖情况,细胞培养第5d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用SEM观察第3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形态。结果 成骨细胞在球形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细胞增殖数显著高于同直径的棒状纳米晶羟基磷灰石,并具有更好的细胞伸展形态;而碱性磷酸酶表达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羟基磷灰石球形纳米晶较棒状纳米晶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