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4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319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45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774篇
内科学   669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1755篇
预防医学   659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693篇
  14篇
中国医学   538篇
肿瘤学   2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01.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和纤溶状况的影响。方法:48例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30 min、1 h、24 h和一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D-二聚体、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 Ag)浓度。结果:PCI术后短时间内(0~24 h)血浆中丙二醛、D-二聚体,vWFA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PCI术后短时间内即有大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增生性胰管上皮细胞线粒体DNA调控序列D-环突变的意义。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46份来自11例慢性胰腺炎不同程度的胰腺导管增生性上皮细胞和其各自正常组织的线粒体DNA全序列。使用核苷同源序列(BLAST)分析病变组织的线粒体DNA。结果9份标本D-环共有15个突变点,增生性导管上皮细胞D-环至少存在一个以上异常点。异常D-环随病变进展程度呈进行性增加趋势.从单纯性导管上皮细胞肥大性增生的26.1%增至腺瘤样增生的80.0%(P〈0.01)。结论D-环异常程度与病变程度近乎呈平行性发展,异常D-环可作为检测增生性胰管上皮性组织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4.
SHIP2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SH2结构域的Ⅱ型肌醇5’磷酸酶(SHIP2)通过其5’磷酸酶特异性水解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产生磷脂酰肌醇3,4二磷酸,负向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依赖性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使胰岛素诱发的蛋白激酶B、非典型蛋白激酶C及3-磷酸肌醇依赖的蛋白激酶1活性减弱,抑制骨骼肌及脂肪组织糖摄取和糖原合成,促进糖异生,抑制肝脏糖酵解,加重胰岛素抵抗。抑制内源性SHIP2蛋白表达,可能成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提高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入院的1 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共100例行手术治疗,98%(98/100)病例绛病理检查确诊为胰岛素瘤.术前各项定位检查的阳性率:B超22.9%(17/74),CT 55.2%(48/87),磁共振(MRI)58.8%(10/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6.6%(49/64),内镜超声(EUS)93.3%(42/45),超声造影(UC)94.7%(18/19).每项检查的准确率:B超88.2%(15/17),CT 87.5%(42/48),MRI 90.0%(9/10),DSA 100.0%(49/49),EUS 85.7%(36/42),UC 83.3%(15/18).术前有1~3项定位检查阳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9%(24/27)、96.9%(32/33)及94.7%(18/19).手术组中,63例行CT和B超检查,阳性率47.6%(30/63);53例行CT和DSA检查,阳性率为75.5%(40/53);37例行CT和EUS检查,阳性率为89.2%(33/37);31例行EUS和DSA检查,阳性率为90.0%(28/31);14例行DSA和UC检查,阳性率为78.6%(11/14);13例行CT和UC检查,阳性率92.3%(12/13);11例行EUS和UC检查,阳性率90.9%(10/11).结论 术前有2项以上相符合的定位榆查,能大大提高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以CT、DSA、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阳性率较高.兼顾费用和检查的创伤,推荐采用CT、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定位.  相似文献   
106.
李妹  李延  穆峰  黄文才  邹佳妮  黄振 《武警医学》2021,32(8):687-69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两院区2013-08至2020-07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PTP患者资料,回顾11例SPTP病例的临床、CT影像表现、治疗和随访。结果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不适、疼痛,11例中4例体检正常。肿瘤平均直径5.5 cm,最常见的肿瘤定位是胰腺的头部和体尾部,主要肿瘤大小范围3.0~12.9 cm。所有患者均行完全手术切除,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手术干预包括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行胰腺体尾部切除。随访中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 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CT检查在于发现一个巨大的、实性的、囊性的胰腺肿块。影像学检查可在手术前提供诊断信息。完全切除后的生存率通常都很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紫檀芪抗肾细胞癌潜在靶点进行预测,探讨其多靶点、多通路机制抗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Chembl数据库预测紫檀芪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肾细胞癌相关靶点蛋白,对两者靶点进行交集,并用JVENN绘制Venn图,利用STRING及Cytoscape构建PPI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关键蛋白,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关键蛋白在肾癌细胞及配对正常肾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并利用分子对接对紫檀芪与关键蛋白相关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紫檀芪的潜在靶点有614个,肾透明细胞癌的相关靶点有280个,两者共同作用的靶点有33个,关键的靶点包括MAPK1、EGFR、AKT1、PIK3CB、KDR,其中KDR和EGFR在肾细胞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配对的肾组织.分子对接发现紫檀芪与KDR和EGFR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紫檀芪抗肾细胞癌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KDR和EGFR可能为紫檀芪抗肾细胞癌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电头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治疗后内收肌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下肢肌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16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2组患者均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片/次,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粒/次,3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外周血Treg与Th17水平、Th17/Treg值、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数量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梭菌属、拟杆菌属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Th17水平和Th17/Tre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Th17/Treg平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针刺选穴基础上取颈部夹脊穴(C3-C6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各4穴)和温针灸养老穴。结果:两组患者的面肌痉挛强度和频率均降低(P<0.0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0%)>对照组(63.3%),(Z=-2.815,P=0.005<0.01)。结论: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与常规针刺均可改善患者面肌痉挛症状,且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