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62篇 |
免费 | 6977篇 |
国内免费 | 36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7篇 |
儿科学 | 1154篇 |
妇产科学 | 297篇 |
基础医学 | 3706篇 |
口腔科学 | 1183篇 |
临床医学 | 7908篇 |
内科学 | 5243篇 |
皮肤病学 | 672篇 |
神经病学 | 1572篇 |
特种医学 | 2517篇 |
外科学 | 5933篇 |
综合类 | 18056篇 |
现状与发展 | 26篇 |
预防医学 | 8094篇 |
眼科学 | 705篇 |
药学 | 7502篇 |
110篇 | |
中国医学 | 6404篇 |
肿瘤学 | 27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947篇 |
2023年 | 1046篇 |
2022年 | 2081篇 |
2021年 | 2519篇 |
2020年 | 2195篇 |
2019年 | 1250篇 |
2018年 | 1368篇 |
2017年 | 1761篇 |
2016年 | 1291篇 |
2015年 | 2368篇 |
2014年 | 3065篇 |
2013年 | 4110篇 |
2012年 | 5735篇 |
2011年 | 6055篇 |
2010年 | 5764篇 |
2009年 | 5085篇 |
2008年 | 5270篇 |
2007年 | 5045篇 |
2006年 | 4608篇 |
2005年 | 3663篇 |
2004年 | 2518篇 |
2003年 | 1989篇 |
2002年 | 1441篇 |
2001年 | 1370篇 |
2000年 | 1135篇 |
1999年 | 360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L-13及其变异体对气道平滑肌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野生型人IL-13(whIL-13)及其变异体(mhIL-13,Arg130Gln)对培养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M-SCs)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whIL-13及mhIL-13分别对AMSCs进行刺激,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TAT-6磷酸化情况,从而判断这两种蛋白分子在信号传导上的差异。结果whIL-13及mhIL-13引起的STAT-6磷酸化随浓度增加而增强。mhIL-13在较低浓度(0.3 ng/ml)即可引起STAT-6磷酸化,而whIL-13则需要更高浓度(1 ng/ml);相同浓度时STAT-6磷酸化情况在两种蛋白分子间具有显著性差异;mhIL-13作用强度大约为whIL-13分子的3-5倍。结论mhIL-13分子致气道平滑肌细胞STAT-6磷酸化能力明显强于whIL-13,低浓度mhIL-13即可在体外培养的AMSCs中引起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某院神经内科271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量表测评。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5.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侧半球、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单指脱套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单指脱套伤11例,其中示指6例,中指2例,环指3例.Ⅰ型脱套伤4例,Ⅱ型脱套伤7例.均急诊清创VSD封闭负压吸引,于伤后3~5d行手术修复.(足母)趾腓侧皮瓣内和第二足趾背甲皮瓣内的趾底神经与受区残端的指神经进行吻接.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例第二趾背远端植皮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1例指骨穿过存活的皮肤外露,手术截除部分外露指骨后伤口愈合.11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3个月~3年,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不臃肿、接近健侧指.11例修复脱套指原第二趾背甲皮瓣感觉恢复达S3,原(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的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为6~9mm,平均7.0 mm.手指伸屈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9指,良2例.结论 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是修复单指脱套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肘管综合征患者44例,均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其中行开放性肘管切开手术28例,内镜下手术1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情况、创口瘢痕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 ~ 12个月,观察术后工作恢复时间并评价尺神经功能. 结果 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67.20±19.69)min,术后瘢痕长(1.50±0.58)cm,术后止痛药使用率6.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40±1.42)d,平均恢复工作时间(14.60±4.69)d;开放组平均手术时间(62.80±11.06)min,术后瘢痕长(8.70±1.42)cm,术后止痛药使用率42.8%,平均住院时间(5.70±2.53)d,平均恢复工作时间(29.40±8.7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按中华手外科学会周围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术后12个月,尺神经功能评分:开放组优良率82.14%,内镜组优良率8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组具有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早期恢复日常工作等优点,且能获得与开放肘管切开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建立SYBR Gree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TLR4检测方法,构建标准曲线,并测定小干扰RNA( siRNA)沉默TLR4的效率.方法 设计TLR4 qPCR扩增引物,以SYBRGreen qPCR master mix,95℃15min,95℃15s,60℃ 1min 50个循环进行扩增,同时1:4稀释阳性对照,构建标准曲线.以65℃为起点,0.5℃为阶梯逐步增加至95℃,于每个温度点测定荧光强度,获得熔解曲线.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不同浓度的siRNA(60、80、100 nmol/L)转染SW480细胞6h后撤除.分别于24、48 h后,使用qPCR检测TLR4 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1)SYBR Green定量检测TLR4扩增曲线呈典型S型动力学曲线,扩增效率为100.9%,熔解曲线成单峰,熔解温度为81.5℃.(2) siRNA在24h、80 nmol/L时,TLR4 Ct值为27.72,较未干扰组(25.96)明显增加.(3)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转染组(24h、80 nmol/L)在PCR扩增28个循环时不能被检出,而阳性对照则扩增条带清晰.结论 (1) qPCR检测TLR4方法稳定,结果可靠.(2) siRNA浓度80 nmol/L,可对肠癌SW480细胞的TLR4 24 h时的表达水平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照射活体实验用小型猪皮下脂肪后的组织学即刻表现。方法:采用频率1.9MHz,焦域不大于12mm,平均声功率(550±20%)W的聚焦超声照射猪背部皮下脂肪,即刻切取包括皮肤全层与肌肉浅层的标本块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镜下可见脂肪层内存在大量点状脂肪细胞破坏损伤灶。损伤灶有10个细胞大小,灶内脂肪细胞破裂、消失,多个损伤灶可融合成较大损伤区。照射区与损伤灶内均未见出血与游离红细胞,未见皮肤和肌层损伤。结论:脉冲输出的聚焦超声可选择性破坏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ye injury and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surgery in military personnel.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collected the data from 27 evacuat...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8例,女2例;年龄31~82岁,平均65.4岁。所有患者中突发性腹或腰背部疼痛20例,血压下降和(或)休克11例,发病前有明确腹主动脉瘤病史7例。所有患者均经彩超、CTA或手术探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1例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2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20%,死亡原因为循环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存活的16例患者恢复顺利。结论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有效,早期诊断,急诊外科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烧伤变性脱细胞真皮基质(DADM)作为真皮替代物用于创面修复的可行性. 方法 (1)取12只Wistar大鼠,其中9只背部造成深Ⅱ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创面,分别于伤后1、2、3d(每时相点3只)取创面全厚皮肤,用2.5 g/L胰蛋白酶-体积分数0.5% Triton X-100行脱细胞处理制成DADM,相应称为DADM-1 d、DADM-2 d、DADM-3 d;余下3只大鼠不致伤,同法制备ADM作为对照.对ADM和各DADM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微生物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极限抗拉强度、最大拉力、断裂伸长率、应力-应变关系).(2)另取6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M组、DADM-1d组、DADM-2 d组、DADM-3d组,每组16只.于各大鼠背部制作一2.0 cm×1.8 cm大小皮瓣,将前述ADM和DADM-1 d、DADM-2d、DADM-3 d切制成1.8cm×1.5 cm大小后分别埋植于皮瓣下.术后1、3、5、9周,每组每时相点取4只大鼠,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埋植物的变化,并对埋植物行组织学观察.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 结果 (1)新鲜制备的各DADM呈乳白色,质地柔软有弹性,韧性较ADM弱.光学显微镜下见ADM和各DADM中均无上皮结构和细胞存在,DADM胶原纤维增粗程度不均匀,排列紊乱,嗜伊红性增强.各DADM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DADM-1d、DADM-2 d、DADM-3 d之间极限抗拉强度、最大拉力、断裂伸长率和应力-应变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088~3.591,P值均大于0.05);其中DADM-3d此4项指标值最高,分别为(13.0±2.4) MPa、(61 ±4)N、(173±7)%、(45 7±2.0)%.ADM此4项指标各为(19.0±2.6) MPa、(95±4)N、(201±5)%、(62.5±2.2)%,与3种DADM两两比较均偏高(t值为6.424 ~17.125,P值均小于0.01).(2)埋植术后1周,各组大鼠创面无渗出或红肿,埋植物未收缩或卷曲;创面有炎性细胞浸润并有Fb及毛细血管长入.术后3周时,DADM-1d、DADM-2 d、ADM组埋植区毛发生长正常,DADM-3 d组埋植区毛发较稀疏;各组炎性细胞减少,Fb增多,有新生小血管长入,DADM-3 d组炎性细胞减退稍延迟.术后第5周,各组埋植区毛发恢复正常,埋植物收缩、变薄,表面纤维膜包裹紧密,有较大血管束长入;各组真皮基质与周围正常组织融合.术后第9周,ADM和DADM均为薄、软白色组织片,与皮瓣内面连接紧密;各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致密,与正常胶原组织融合. 结论 烧伤DADM无明显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好,经离体改造有望成为创面修复治疗中的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富组蛋白1( Hst1)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增殖、迁移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常规培养HaCaT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组与100、30、3μg/mL Hst1组以及10 ng/m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组、30 μg/mL Hst1+ 10 ng/mL rhEGF组,每组样本数为27.对照组不添加刺激因素,后5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Hst1和(或)rhEGF,培养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2)将HaCaT细胞分为对照组与100、30、3μg/mL Hst1组,每组样本数为27.对照组不添加刺激因素,后3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Hst1,培养24、48、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PI).(3)将HaCaT细胞分为对照组、30 μg/mL Hst1组、10 ng/mL rhEGF组、30 μg/mL Hst1+10 ng/mL rhEGF组、15 μg/mL Hst1+5 ng/mL rhEGF组、15 iμg/mL Hst1+ 10 ng/mL rhEGF组,每组样本数为10.对照组不添加刺激因素,后5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Hst1和(或)rhEGF培养.将各组细胞分为2份,一份用丝裂霉素C处理2h,另一份不作处理,均行划痕实验,划痕后0(即刻)、16、24 h观测细胞迁移情况并计算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对数据行方差分析、LSD-t检验或Dunnettt检验. 结果 (1)培养24 h,10 ng/mL rhEGF组、30 μg/mLHst1+ 10 ng/mL rhEGF组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13、5.410,P<0.05或P<0.01).与培养48 h时30、3 μg/mL Hst1组比较除外,其余各Hst1和(或)rhEGF处理组培养48、72 h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7.754~24.979,P值均小于0.01).培养72 h,100 μg/mL Hst1组细胞数为(19.21±0.59)×104个,明显高于30 μg/mL Hst1组的(16.19±0.53) ×104个及3 μg/mL Hst1组的(15.38±0.13)×104个(t值分别为11.391、19.017,P值均小于0.01);30.μg/mLHst1+ 10 ng/mLrhEGF组细胞数高于30、3μg/mL Hst1组及10 ng/mL rhEGF组(t值为4.579 ~34.884,P<0.05或P <0.01).各组细胞数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与对照组培养24、48 h比较,100、30 μg/mL Hst1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提高(30 μg/mL Hst1组与对照组培养24 h比较除外),PI值显著提高(t值为4.752 ~16.104,P值均小于0.01).3μg/mL Hst1组仅在培养48 h时PI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4.609,P<0.01).培养72 h,仅100 μg/mL Hst1组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 =8.005,P<0.01).各Hst1处理组组间比较,各时相点随Hst1浓度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呈升高趋势,S期细胞百分比及PI值均呈下降趋势.各Hst1处理组组内比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百分比先降低后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PI值均先增加后降低.(3)未用丝裂霉素C处理:划痕后16h,30 μg/mL Hst1组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为(75.9±3.9)%,显著高于对照组、10 ng/mL rhEGF组[(53.0±3.5)%、(61.7±2.5)%,t值分别为12.241、7.598,P值均小于0.01],低于30 μg/mL Hst1+10 ng/mL rhEGF组、15 μg/mL Hst1+5 ng/mL rhEGF组、15 μg/mLHst1+ 10 ng/mL rhEGF组[(95.0±4.1)%、(97.0±3.7)%、(80.5±5.9)%,t值为-11.324~-2.502,P<0.05或P<0.01].丝裂霉素C处理:划痕后16h,30 μg/mL Hst1组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为(54.1±4.5)%,高于对照组[(35.8±5.7)%,t =7.790,P<0 01],但较未用丝裂霉素C处理时明显下降(t=- 10.863,P<0.01);与其他Hst1和rhEGF联合处理组相近(t值为0.061 ~2.030,P值均大于0.05).未用丝裂霉素C处理时及丝裂霉素C处理后各组内划痕后24 h与16 h划痕愈合面积百分比相近(F值为0.856~3.062,P值均大于0.05). 结论 Hst1能促进HaCaT细胞增殖和迁移,与rhEGF联合应用时对细胞增殖有协同促进作用,但对细胞迁移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