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99篇
  免费   10116篇
  国内免费   4831篇
耳鼻咽喉   908篇
儿科学   1516篇
妇产科学   753篇
基础医学   4829篇
口腔科学   1874篇
临床医学   11396篇
内科学   8510篇
皮肤病学   1164篇
神经病学   2315篇
特种医学   3645篇
外科学   7608篇
综合类   21532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11597篇
眼科学   1004篇
药学   8955篇
  119篇
中国医学   8443篇
肿瘤学   4365篇
  2024年   488篇
  2023年   1417篇
  2022年   2757篇
  2021年   3517篇
  2020年   3249篇
  2019年   1719篇
  2018年   2183篇
  2017年   2758篇
  2016年   2247篇
  2015年   3799篇
  2014年   4711篇
  2013年   6086篇
  2012年   7471篇
  2011年   7798篇
  2010年   7271篇
  2009年   6643篇
  2008年   6279篇
  2007年   6011篇
  2006年   5298篇
  2005年   4143篇
  2004年   2897篇
  2003年   2353篇
  2002年   1885篇
  2001年   1800篇
  2000年   1204篇
  1999年   599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409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103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39篇
  1975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3例(68眼)青光眼手术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虹膜嵌顿术、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等不同的术式治疗,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结果 63例(68眼)病人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5(3~10)d;术后并发症有浅前房4例(4眼)、占5.9%,前房积血3例(3眼)、占4.4%,滤过泡形成不良6例(7眼)、占10.3%,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前房恢复、积血吸收、滤过泡的形态与功能好转,均康复出院。结论做好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病人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3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和D2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 0.6 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D2组术中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mg/kg.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评分),并记录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的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D1、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术后4h,D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定向力恢复后10 min~4 h,D1、D2组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且定向力恢复后10 min~2 h D2组明显高于D1组(P<0.05).术后首次给予氟比洛芬酯时间,D1、D2组均明显晚于C组,且D2组明显晚于D1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优于单独应用氟比洛芬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扶正泄浊保肾汤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的方法制造CRF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及扶正泄浊保肾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一定比例予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时间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所得数据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间比较,血浆ET-1及Scr、BUN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脏病理改变较轻;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尿毒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尿毒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泄浊保肾汤具有降低大鼠血清ET-1、Scr、BUN水平,减轻肾脏病理表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马瑛  赵晓丽  严晓雪  李潼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46-1548
目的:观察应用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各种瘢痕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点阵铒激光对132例面部瘢痕患者皮损进行磨削、大范围平扫,分析对比依据不同影响因素分组后各组显效率差异,探索对治疗效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有效率97.8%,显效率85.7%,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病史长短、皮损的临床分型、病损程度各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等其他因素对疗效无影响。结论: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瘢痕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皮损稳定后及早治疗预后较好,皮损程度轻者预后较好,不同临床分型治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经CT动脉造影证实,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硬化闭塞.均采用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前、后检测血管流速,踝/肱指数.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5、7、10年累积通畅率和5、7、10年保肢率.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和截肢.35例(87.5%)随访1 ~13年,平均(5.7±2.8)年.ABI由术前平均0.23±0.10升至术后0.5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P=0.000).术前彩超检测腘动脉及胫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4±6)cm/s和(10±4) cm/s,术后分别升至(34±10)cm/s和(22±7)cm/s.术后5、7、10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0.1%,44.3%,25.3%和93.5%,86.8%,57.9%.术后5,7,10年保肢率分别为:97.5%,95%和90%.结论 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症,股-股深人工血管旁路术安全有效,本术式可用于不适合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方法对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单侧小关节交锁10例,双侧小关交锁16例)行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26例均获随访,时间5~6个月。患者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滑脱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术中只要掌握好复位技巧,能解决脱位和交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国产颅内动脉机械装置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并注入凝血酶制作60只适合机械取栓的兔急性血管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治疗组、3h溶栓组、3、6、8、12h取栓组,取栓组应用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取栓,3h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溶栓,取、溶栓前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再通,行经颅多普勒(TCD)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CA)变化,行磁共振弥散成像(MR-DWI)描述不同时段取栓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结果 3h取栓、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是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M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治疗组、12 h取栓组ADC值逐渐降低,而3、6、8h取栓组ADC值逐渐上升;栓塞后24 h与非治疗组和12h取栓组比较,3、6、8h取栓组ADC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取栓装置取栓有效地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率,迅速恢复血流,适当延长了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DDP耐顺铂(DDP)的逆转作用,探讨其逆转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噻唑蓝(MTT)法检测TNF-α 250、1000 U/ml与DDP联用对A549/DDP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以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TNF-α 250、1000 U/ml与DDP联用对A549/DDP细胞的凋亡.结果 250、1000 U/ml TNF-α可使DDP对A549/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从7.12 mg/L分别降至5.02、4.28 mg/L,能够逆转A549/DDP对DDP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418、1.663(P<0.01).细胞凋亡试验中250、1000 U/ml TNF-α+DDP(7.12 mg/L)两组细胞凋亡率同无药组和DDP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能够逆转A549/DDP对DDP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总结该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198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Siewert分型、病理分期及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 198例患者均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度为27.99%,淋巴结转移率为66.67%.淋巴结逐站转移130例,占98.48%(130/132例),跳跃式淋巴结转移1.52%(2/132例),分别转移置胃左动脉及腹腔干周围和隆凸下区.Ⅰ、Ⅱ型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隆凸下淋巴结(6.25%、3.33%)、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 25.00%、14.67%)、贲门右淋巴结(47.92%、52.00%)、贲门左淋巴结(31.25%、36.67%)、胃小弯淋巴结(43.75%、43.33%)、胃大弯淋巴结(27.08%、22.00%)、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27.08%、30.00%).T1 +T2期者淋巴结转移率40.43%,T3+T4期者淋巴结转移率74.8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ewert Ⅰ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7.08%)显著高于SiewertⅡ型者(14.67%),两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ewert Ⅰ、Ⅱ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有明显的胸、腹双向转移的趋势,应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改良左胸切口能满足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自体中隔软骨移植,改变鼻短小鼻尖圆钝的外形、延长鼻长度、改善鼻尖外形及鼻唇角.方法 松解与塑造鼻翼软骨形后,切取自体鼻中隔软骨行L状移植及帽状移植,并辅以埋线塑形等手段.结果 共完成此类手术345例,经6个月至4年术后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采用在鼻中隔下端与鼻翼软骨穹窿部行鼻中隔软骨移植的方法加长鼻长度,疗效可靠,且自体鼻中隔软骨取材方便、损伤小、不易发生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