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433篇 |
免费 | 7490篇 |
国内免费 | 44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3篇 |
儿科学 | 1201篇 |
妇产科学 | 405篇 |
基础医学 | 4449篇 |
口腔科学 | 1588篇 |
临床医学 | 9332篇 |
内科学 | 6320篇 |
皮肤病学 | 678篇 |
神经病学 | 1419篇 |
特种医学 | 2854篇 |
外科学 | 6877篇 |
综合类 | 20803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预防医学 | 9845篇 |
眼科学 | 910篇 |
药学 | 9567篇 |
89篇 | |
中国医学 | 7189篇 |
肿瘤学 | 32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0篇 |
2023年 | 1025篇 |
2022年 | 2384篇 |
2021年 | 3043篇 |
2020年 | 2660篇 |
2019年 | 1461篇 |
2018年 | 1518篇 |
2017年 | 2054篇 |
2016年 | 1573篇 |
2015年 | 2960篇 |
2014年 | 3853篇 |
2013年 | 4899篇 |
2012年 | 6779篇 |
2011年 | 7194篇 |
2010年 | 6866篇 |
2009年 | 6121篇 |
2008年 | 6258篇 |
2007年 | 5992篇 |
2006年 | 5171篇 |
2005年 | 4090篇 |
2004年 | 2888篇 |
2003年 | 2374篇 |
2002年 | 1817篇 |
2001年 | 1581篇 |
2000年 | 1239篇 |
1999年 | 437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63年 | 7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疆喀什地区引进小尾寒羊意在利用其多胎、早熟、生长发育迅速等生产性能,提高本地肉羊的经济杂交速度。本试验在全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通过三个繁殖阶段的常温人工授精,对引进小尾寒羊的多项繁殖性能进行观察。小尾寒羊引进后的适应性较强;公羊的性活动能力正常,精液活力可达0.63以上,射精量接近1.4ml;母羊的发情周期17.5d左右,发情持续期32.87h,怀孕期148.78~150.20d,总受胎率达93.5%以上,母羊胎次繁殖率达到166.76%。小尾寒羊的引进应以强化饲养管理为主,促进其优良特性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在“2× 4”矫治技术中弓丝弯制的方法及原理。方法 替牙牙合时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2 4例 ,使用粗弓丝 ,在其弓丝上弯制各种曲形 ,并根据不同错牙合类型 ,处理各种曲与牙齿、带环关系 ,防止出现磨牙旋转移动等异常。结果 2~ 6个月纠正反牙合 ,2 4例替牙牙合时期反牙合患者得以早期矫治。结论 本方法矫治时间短 ,效果明显 ,操作简单 ,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及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病人手术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以及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19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病人术前和术后 1、3、5天血清TNF α、IL 6和IL 10水平 ,同时检测蛋白质分解代谢相关指标、2 4h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 结果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病人TNF α呈下降趋势 ,术后第 1天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IL 6和IL 10术后升高 (P <0 .0 1) ,尤以术后第 1天升高明显。术后 2 4h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明显升高。 结论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病人IL 6和IL 10的升高支持手术应激导致的细胞因子释放变化 ,但TNF α呈下降趋势 ,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前TNF α的高表达有关。术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可能与细胞因子IL 6和IL 10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的晚期表达蛋白E7上的抗原24肽(从第38位氨基酸到第61位氨基6病毒感染防治酸)与人免疫球蛋白G的重链恒定区融合表达,并以此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可能为HPV-1提供免疫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HPV-16 E7(38-61)24肽的DNA片段和人免疫球蛋白G的重链恒定区DNA片段,并构建到pEV21a表达载体上,转化入E.coli中表达,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的方法对表达结果进行鉴定。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HPV16E7e/hIgGHCCR-pET21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显示序列正确;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的鉴定,重组融合蛋白Mr约40000,表达量可占菌体蛋白的20%左右。结论 成功构建HPV16-E7的抗原多肽片段和人免疫球蛋白G的重链恒定区的融合蛋白,并可在E.coli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药治疗哮喘发作状态及远期疗效.方法:用纯中药白芥子散配六神丸和生姜汁贴敷于定喘穴(双)、肺俞穴(双)、膏肓穴(双)、膻中穴,在每年三伏天和三九天外贴.结果:临床50例哮喘患者治疗1个疗程,治愈率达98.90%,较纯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说明该药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固本益气功效,达到了冬病夏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小肠实体研究及对中医临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剑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31-333
通过对古代中医关于小肠的形体记载、功能内容及某些疾病的研究,并与人体解剖学、消化道生理学有关内容的比较,发现中医小肠有形体基础,其形体结构与功能认识的主体内容与人体小肠内容基本相符,二者可谓同名同腑。至于中医小肠腑说中有部分内容与人体小肠认识不同,这是中医迫切要研究的课题,但不能就此认为中医小肠只是一个功能概念。文中提出建立中医形体医理学,全面系统地归纳中医藏象理论的形体基础,以促进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科学发展,创新治疗方法与方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74例更换起搏器时电极导线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导线更换指标。方法:本组年龄12~87(62.8±18.4)岁,其中病窦综合征45例,房室传导阻滞29例,均为单腔VVI起搏。结果: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的埋置时间60~148(97.4±22.8)月,首次埋置时起搏阈值为(0.48±0.24)V,更换时为(1.29±0.64)V(P(0.01),增加0.81V,增幅为168%,首次植入时R波幅为(7.8±3.6)mV,更换时为(5.9±3.4)mV(P(0.05)。植入时电极导线阻抗为(664±122)Ω,更换时阻抗为(726±148)Ω,增幅9.3%(P(0.05)。7例因起搏阈值大于2.0 V或阻抗大于1 250Ω而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原电极导线使用率为90.5%。结论:埋置起搏电极导线8~9年后,90.5%原电极导线仍在可使用的范围内,能否支持到再次更换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吸碘率曲线下面积与Graves病^131I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1I治疗格雷夫斯(Graves)病的疗效与吸碘率曲线关系以探讨确定个体化给药剂量的可能。材料和方法:152例应用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根据疗效被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比较两组间年龄、甲亢病史、甲状腺重量、血清游离T4、131I治疗剂量、24小时吸碘率以及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等。结果:两组间患者在甲状腺重量、甲亢发病时间、服药剂量、血清游离T4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未愈组患者年龄小于治愈组,两组间24小时最大吸碘率间无明显差异,但治愈组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72.6±18.1)明显小于未愈组(81.5±15.4,P<0.005)。所有131I治疗患者的24小时最大吸碘率(88.2±12.5)明显大于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75.8±17.6,P<0.001)。结论:Graves病患者吸碘率曲线下面积较24小时最大吸碘率更能够反应甲状腺组织的摄碘功能,可能是用来指导给药量计算的更好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