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747篇 |
免费 | 8154篇 |
国内免费 | 43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5篇 |
儿科学 | 1200篇 |
妇产科学 | 406篇 |
基础医学 | 4674篇 |
口腔科学 | 1658篇 |
临床医学 | 9455篇 |
内科学 | 6413篇 |
皮肤病学 | 689篇 |
神经病学 | 1453篇 |
特种医学 | 2877篇 |
外科学 | 6957篇 |
综合类 | 21289篇 |
现状与发展 | 22篇 |
预防医学 | 10053篇 |
眼科学 | 913篇 |
药学 | 9645篇 |
89篇 | |
中国医学 | 7628篇 |
肿瘤学 | 33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7篇 |
2023年 | 1267篇 |
2022年 | 2582篇 |
2021年 | 3203篇 |
2020年 | 2788篇 |
2019年 | 1531篇 |
2018年 | 1571篇 |
2017年 | 2098篇 |
2016年 | 1602篇 |
2015年 | 2979篇 |
2014年 | 3880篇 |
2013年 | 4925篇 |
2012年 | 6794篇 |
2011年 | 7230篇 |
2010年 | 6882篇 |
2009年 | 6139篇 |
2008年 | 6281篇 |
2007年 | 6005篇 |
2006年 | 5169篇 |
2005年 | 4099篇 |
2004年 | 2892篇 |
2003年 | 2378篇 |
2002年 | 1820篇 |
2001年 | 1581篇 |
2000年 | 1240篇 |
1999年 | 437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63年 | 7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2篇 |
1956年 | 5篇 |
1955年 | 5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背景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TX)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已近20年,近年来其在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方面积累了一些循证医学证据,但对于较为明显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否适合应用RTX进行挽救性治疗,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目的 观察RTX挽救性治疗继发性难治性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2019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所有住院使用RTX治疗的成年难治性肾病患者48例。根据原发病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肾病(PN)组和继发性肾病(SN)组,再将SN组依据RTX治疗前血肌酐(Scr)分为SN-NST亚组(Scr<300 μmol/L)和SN-ST亚组(Scr≥300 μmol/L)。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表面积、原发病),RTX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24 h尿蛋白(Upro)、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Scr、CD4+细胞计数〕,计算CD4+细胞计数/WBC比例,记录RTX治疗期间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严重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7 d或联合应用2种及以上抗感染药物)、肾脏替代治疗(RRT)、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死亡等〕,RTX末次治疗后3个月肾脏转归情况(即是否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结果 48例使用RTX治疗的难治性肾病患者均进行肾穿刺活检;PN组19例(39.6%),SN-NST亚组14例(29.2%),SN-ST亚组15例(31.2%)。SN-ST亚组患者年龄小于PN组和SN-NST亚组(P<0.05)。PN组患者RTX治疗前24 hUpro、RBC、PLT高于SN-NST亚组、SN-ST亚组,Alb低于SN-NST亚组、SN-ST亚组(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前Scr高于PN组、SN-NST亚组,CD4+细胞计数低于PN组、SN-NST亚组(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Scr高于PN组、SN-NST亚组(P<0.05)。PN组、SN-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24 hUpro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SN-NST亚组、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WBC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RBC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PN组患者RTX治疗后PLT较同组治疗前降低,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PLT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PN组、SN-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Alb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三组患者RTX单位时间体表面积的累积剂量比较〔PN组、SN-NST亚组、SN-ST亚组依次为(437±322)、(503±344)、(331±312)mg?月-1?(m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8,P=0.359)。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期间严重感染发生率、行RRT者比例及RTX末次治疗后3个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比例高于PN组(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期间行RRT者比例、RTX末次治疗后3个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比例高于SN-NST亚组(P<0.05)。结论 Scr≥300 μmol/L的继发性难治性肾病患者应用RTX治疗对其肾病改善作用不明显,且会明显增加其严重感染和肾衰竭发生风险,故RTX不应作为这部分患者的挽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血脂谱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47例,包括283例DKD患者以及364例非DKD的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谱与DKD的相关性以及BMI与血脂谱的交互作用。结果:TG(OR=1.446,95%CI:1.076~1.942,P=0.014)、nonHDL-C(OR=1.961,95%CI:1.011~3.804,P=0.046)、nonHDL-C/HDL-C(OR=1.804,95%CI:1.134~2.869,P=0.013)、TC/HDL-C(OR=2.293,95%CI:1.234~4.260,P=0.009)、TG/HDL-C(OR=1.345,95%CI:1.057~1.712,P=0.016)均与DKD显著相关(OR针对各指标的自然对数计算)。BMI与TG、nonHDL-C/HDL-C、TC/HDL-C、TG/HDL-C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35、0.034、0.016)。结论:中国汉族人群血浆TG、nonHDL-C、nonHDL-C/HDL-C、TC/HDL-C、TG/HDL-C均与DKD独立相关。BMI与TG、nonHDL-C/HDL-C、TC/HDL-C、TG/HDL-C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43.
944.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现状、电子化需求程度、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情况,搭建了我院供应商平台档案查询系统,解决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纸质交接、保管和查询等普遍性困难。方法依据医疗设备档案的定义、来源、内容、数据统计、综合应用等等设定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数字化档案收集、安全保管、三种形式实时开放应用等。结果提高了档案管理证据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等,提升了设备档案的归档率,提升了医院临床科室的利用率,保障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结论我院医疗设备档案信息一体化已经成为医院设备监管、临床科室使用、审计审查、设备维修等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是医疗设备在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5.
目的:对我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血流感染治疗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2018年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8年血培养标本分离细菌2 587株,革兰阴性菌1 243株(48.05%),革兰阳性菌1 123株(43.41%),真菌221株(占8.54%);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482株/18.63%)、肺炎克雷伯菌(271株/10.48%)、铜绿假单胞菌(97株/3.75%);主要革兰阳性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83株/22.54%)、金黄色葡萄球菌(157株/6.07%)等;主要真菌为近平滑念珠菌(106株,4.10%)、白色念珠菌(32株,1.24%)等;4年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逐渐下降(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上升至10.05%(P<0.05),共检出33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我院血培养标本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同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血流感染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三维角度与单节段同水平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单节段腰间盘突出患者105例,选取同期无腰椎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 组。采用CT及X线测定腰椎3个平面L3~S1关节突角度。随后采用Fujiwara标准进行分级,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等级分为3组对比滑脱程度。结果:在横断面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 对照组(P <0.05),且关节突角更偏矢状位。在冠状位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两侧关节突不对称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小关节角更偏竖直位。在矢状位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更偏水平 位(P <0.0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节突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出(Ⅱ~Ⅳ度),按照关节突关节的突出等级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3组,各组间突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关节突角度与突出程度具有相关性(r=0.755,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角度与单节段同水平腰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调查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6例急性加重高风险慢阻肺患者资料,患者于出院前1 d晚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记录患者肺功能、Epworth嗜睡评分(ESS)、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结果等临床信息。将PSQI评分>5分定义为睡眠质量下降,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慢阻肺组12例和重叠综合征组14例。入选同期睡眠室检查者27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对照组13例和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14例。比较4组患者的主、客观睡眠参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6例急性加重高风险慢阻肺患者中23例存在睡眠质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慢阻肺患者PSQI总分、ESS评分、觉醒次数、睡眠期总觉醒时间明显升高(P<0.05),总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综合征组患者PSQI总分、客观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明显高于OSAHS组(P<0.05);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重叠综合征患者慢波睡眠明显减少(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ESS评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睡眠期总觉醒时间与CAT、mMRC评分呈正相关;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与FEF 25%~75%、PEF%呈正相关,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负相关。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均较差,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较罹患单一疾病患者更差,PSQI与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ESS评分相关,客观睡眠参数与气流阻塞程度、CAT评分、mMRC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948.
949.
目的?探讨冠心平(GXP)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XP低、中、高剂量组,100?ng/mL LPS刺激12?h诱导M1型极化模型,不同浓度GXP含药血清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CD86、CD206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CD86、CD206 mRNA表达情况。结果?冠心平高剂量显著减少巨噬细胞TNF-α分泌(P<0.01),各剂量减少TGF-β1分泌(P<0.01);冠心平低、高剂量显著降低M1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86表达(P<0.05),显著升高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206表达(P<0.01);同时冠心平CD206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冠心平含药血清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促进M2型极化,这或许是冠心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0.
以吡罗昔康合成中间体(CAS:35511-15-0)为原料,利用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f(IC50=2.4±0.5 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h(IC50=5.4±0.2 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g(IC50=3.8±0.2 μmol/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将吡罗昔康3位的侧链替代为噻二唑并三嗪侧链,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