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01篇 |
免费 | 2766篇 |
国内免费 | 16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5篇 |
儿科学 | 437篇 |
妇产科学 | 135篇 |
基础医学 | 1741篇 |
口腔科学 | 494篇 |
临床医学 | 3562篇 |
内科学 | 2714篇 |
皮肤病学 | 457篇 |
神经病学 | 589篇 |
特种医学 | 947篇 |
外科学 | 2599篇 |
综合类 | 8205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3581篇 |
眼科学 | 284篇 |
药学 | 3828篇 |
30篇 | |
中国医学 | 2900篇 |
肿瘤学 | 10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354篇 |
2022年 | 823篇 |
2021年 | 970篇 |
2020年 | 930篇 |
2019年 | 498篇 |
2018年 | 560篇 |
2017年 | 765篇 |
2016年 | 565篇 |
2015年 | 1051篇 |
2014年 | 1450篇 |
2013年 | 1896篇 |
2012年 | 2591篇 |
2011年 | 2880篇 |
2010年 | 2843篇 |
2009年 | 2503篇 |
2008年 | 2545篇 |
2007年 | 2356篇 |
2006年 | 2141篇 |
2005年 | 1628篇 |
2004年 | 1135篇 |
2003年 | 877篇 |
2002年 | 651篇 |
2001年 | 654篇 |
2000年 | 447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10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现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54例经DSA全脑造影及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1-70岁,ASAⅡ-Ⅲ级,急诊11例。术前昏迷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IL-18在体外培养系统中诱导肿瘤快速杀伤效应及肿瘤特异性CT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rhlL-18在体外培养系统(Coculture system in vitro,CCs)中诱导快速肿瘤杀伤效应及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方法 采用StemSep^TM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T细胞及树突细胞(D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检测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IFN-7的产生量。结果 在CCs中,rhIL-18诱导出快速肿瘤杀伤效应,这种杀伤效应无抗原特异性、不受MHC限制,DCs和T细胞的存在与否对其无明显影响。在同一培养系统中,肿瘤抗原存在的条件下,96h后,rhIL-18能够诱导并促进CTL介导的肿瘤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 rhIL-18能够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相继诱导肿瘤快速杀伤效应及肿瘤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16.
CT诊断输尿管梗阻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诊断输尿管梗阻病因的价值。方法 本文收集 17例经多种泌尿系统的检查而未能确诊病因的资料。其中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2例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3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单纯性结石 5例 ,炎性狭窄 4例 ,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2例 ,输尿管慢性炎症伴结石 1例 ,黄色肉芽肿性慢性肾盂肾炎伴结石 1例 ,右侧异位输尿管开口伴囊肿结石 1例 ,多囊肾伴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1例 ,左输尿管结核1例 ,乳房癌、直肠癌转移 /或侵犯输尿管各 1例。定位诊断率 10 0 % ,定性诊断率 88 2 4 %。结论 CT做为输尿管梗阻常规检查后的补充检查手段能有效提高病因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超细导电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滴定终点pH值,掺锑量及锻炼温度对粉体导电性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安脑片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热毒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后VD热毒内盛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安脑片联合奥拉西坦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治疗后,2组NIHSS、CDR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NIHSS、CD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相似文献
19.
VAN DER SPEK A. F. L.; REYNOLDS P. I.; FANG W. B.; ASHTON-MILLER J. A.; STOHLER C. S.; SCHORK M. A.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1990,64(1):21-27
Mouth opening was measured in 43 children anaesthetized withisoflurane and paralysed with vecuronium or suxamethonium. Measurementsof mouth opening were made for up to 10 min after loss of theadductor pollicis twitch and cessation of muscle fasciculations.In 22 patients receiving suxamethonium, a significant (P <0.001) reduction in mean mouth opening occurred in the 60 safter loss of twitch and cessation of fasciculations. Mouthopening reductions could last for up to 10 min after the lossof twitch, beyond the return of the twitch. One patient experienced"masseter spasm"; he did not develop malignant hyperpyrexiaduring 2.5 h of isoflurane anaesthesia. Patients receiving vecuroniumshowed a significant (P < 0.0006) increase in mouth opening.In 20 subjects, mouth opening was generated with a small (1.67N) and a larger (4.32 N) force. Proportionally equal reductionsin mouth opening were obtained with either force after suxamethoniumadministration. Relatively equal increases with either forcefollowed vecuronium administration. Isolated masseter spasmis not pathognomonic for malignant hyperpyrexia. If the diagnosisof malignant hyperpyrexia is contemplated, signs of hypermetabolism,such as increases in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during constant minute ventilation, should be sough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方法将槲皮素作用于培养的NB4细胞株,应用RT-PCR及Westem bolt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槲皮素(30、60、90μmol/L)诱导细胞24、48、72、96、120h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中突变型p5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证实其在30~90μmol/L浓度时对突变型p53基因无影响,而对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为槲皮素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