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27篇
  免费   3808篇
  国内免费   1587篇
耳鼻咽喉   355篇
儿科学   672篇
妇产科学   551篇
基础医学   3486篇
口腔科学   709篇
临床医学   4508篇
内科学   5260篇
皮肤病学   570篇
神经病学   2082篇
特种医学   10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88篇
综合类   5724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一般理论   25篇
预防医学   3670篇
眼科学   1053篇
药学   4103篇
  54篇
中国医学   2446篇
肿瘤学   2285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1419篇
  2021年   1834篇
  2020年   1502篇
  2019年   1182篇
  2018年   1343篇
  2017年   1332篇
  2016年   1190篇
  2015年   1614篇
  2014年   1929篇
  2013年   2095篇
  2012年   3133篇
  2011年   3209篇
  2010年   2329篇
  2009年   1979篇
  2008年   2463篇
  2007年   2279篇
  2006年   2034篇
  2005年   1836篇
  2004年   1354篇
  2003年   1249篇
  2002年   1031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33篇
  1977年   35篇
  1974年   19篇
  197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 is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defects. Although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 conjunction with RNS is well recognized, it has not been standardized in actual patient and control group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ver a period of 1 year, the authors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 conjunction with RNS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3-Hz RNS at rest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Fifty-four patients who were referred for possible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disorders, in addition to 35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were studied. Amplitude and area decremental responses with RNS at rest and after 20 seconds of maximal exercise at 1-minute intervals up to 3 minutes were evaluated. The use of RNS with exercise resulted in additional diagnostic yield of up to 36.4%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3-Hz RNS at rest. The standardized use of exercise with RNS is advocated for increasing its diagnostic yield in the neurophysiologic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92.
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总结4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18岁为界,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除4例儿童外,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儿童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原发性遗尿,部分伴有尿频、尿急及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成人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8~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前踌躇、排尿困难、遗尿等。结论:隐性脊柱裂患者常有排尿功能异常表现,出现症状的高峰时间为出生后及青春发育期后。X线、CT、MRI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在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3.
邓凯雄  张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85-1186,I0007,I0008
目的:了解经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在牙齿美白治疗后牙齿表面中部出现较规则斑块的成因。方法:分别对正畸及非正畸治疗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拔除的离体牙进行牙齿美白治疗,对牙列组进行视觉对比,对离体牙组进行扫描电镜对比。结果:经正畸治疗的牙列在美白治疗后牙面有色斑存在,而正畸治疗后拔除的离体牙的扫描电镜结果则显示有釉质-树脂突嵌合层存在。结论:经正畸治疗后牙齿表层的釉质-树脂突嵌合层是导致牙面出现色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
左侧气胸的心电图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致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和X线胸片资料。结果50例(100%)均呈R波逆递增,V1 ̄V6导联QRS波平均振幅呈V2>V3>V4>V5。左侧胸导联低电压39例(78%),而II、III、aVF导联QRS波振幅全部>0.5mV。顺钟向转位38例(76%),胸导联QRS波振幅随呼吸周期性改变31例(62%),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胸导联R波逆递增是左侧气胸最重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气胸的严重程度与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呈正比。  相似文献   
95.
本工作在于探讨单一电铃电路条件性训练在建立儿童自主排尿反射中的治疗作用。采用新型研制的电铃电路床单,将电铃声刺激与膀胱充盈刺激有效的吻合起来,夜间训练遗尿患儿清醒后自主排尿。对年龄5~10岁,经多项检查诊断确定为功能性遗尿的患儿(男18名,女4名)22人施行条件性行为训练方法。临睡的铺平电铃电路床单、患儿遗尿初期浸湿床单,引起铃响(患儿不惊醒时由母亲唤醒),患儿起床自主排尿。采用阳性强化法对患儿自主排尿进行巩固,给予原发以及继发性奖赏。结果:单一电铃电路条件性训练平均12个有效治疗日后,94.97%(18/19)患儿遗尿症状消失,其中效果最佳者仅用了3个有效治疗日,最后长的达30个有效治疗日,2人因故中断治疗,1人治疗无效。可见,单一行为方法是一条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6.
97.
98.
树突棘,室旁核,催产素,脱水,免疫组化,大鼠下丘脑内催产素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并伴有细胞形态的改变如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细胞膜与细胞膜间接触的增加和多突触的形成等。本文用免疫组化法发现在脱水状态下室旁核的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上树突棘样结构有所增加。光镜观察并计算室旁核前大细胞亚核、内侧大细胞亚核及后大细胞亚核中含树突棘样结构的催产素神经元百分数变化,显示正常大鼠室旁核神经元树突棘样结构多位于树突干上,少数在胞体上。前大细胞亚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的细胞百分数为21.27%,内侧大细胞亚核为30.22%,后大细胞亚核为20.22%。轻度脱水大鼠室旁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前大细胞亚核:28.65%,P<0.05;内侧大细胞亚核:35.53%,P>0.05;后大细胞亚核:34.78%,P<0.01)。细胞上树突棘样结构数也增加,其体积略为增大。重度脱水大鼠室旁核中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增加较小,仅后大细胞亚核内有显著变化(27.13%,P<0.05)。不同程度脱水组之间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脱水可引起神经元膜结构的改变。树突棘样结构数变化是否与新突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9.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解剖病理基础及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提高MSCTA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12例经DSA证实的CCF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重建。结果CCF的MSCT及CTA表现为:海绵窦扩大及眼上静脉扩张12例,并与颈内动脉同时显影;其他属支静脉扩张6例;对侧海绵窦扩大4例,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患侧眼球突出12例。颅底、眶壁骨折5例。眼球壁模糊、增厚5例。脑挫伤、出血4例。眼外肌增粗1例。结论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诊断CCF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特别是在外伤性CCF中,是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