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326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57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87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6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VEGF反义寡核苷酸组.通过血管夹阻断大鼠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30 min,然后去除血管夹再灌注6 h,建立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各组胰腺组织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胰腺组织出现细胞凋亡,同时VEGF蛋白表达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VEGF反义寡核苷酸组的胰腺组织VEGF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显著减少(P<0.05),前者细胞凋亡指数较后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VEGF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胰腺细胞凋亡,可能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浙江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了解浙江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congenitalhypothyroidism ,CH)的发病率及探讨其治疗的最佳剂量 ,以减少智力障碍的发生。 【方法】  1999年 10月 1日~ 2 0 0 2年 9月 3 0日 ,采集 3 5 14 71名出生 48~72h后的新生儿足跟血滴于滤纸血片上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斑中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hor mone ,TSH)值 ;可疑阳性者再召回取静脉血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3 、T4和TSH浓度 ;确诊为CH的患儿根据病情轻重 ,给予优甲乐 (L T4) [剂量范围 :4.2 3~ 6.77μg/(kg·d) ]治疗 ;定期随访监测其生长及生化指标。治疗到 2岁左右停药检测甲状腺功能并测发育商 (developmentalquotient ,DQ)。  【结果】 可疑阳性患儿 12 95例 ,确诊 2 2 7例 ,发病率 0 .63‰ ;平均治疗 5 1.8d后血清T3 、T4、TSH达到正常范围 ,15人在 2岁左右作DQ测试 ,平均值 112 .5 7( 89~ 14 6)。 【结论】 浙江省CH的发病率高于其它省 ,明显高于北美和欧洲 ,可能与人种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优甲乐的治疗剂量以 4.2 3~ 6.77μg/(kg·d)为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检测饮食服务人群HBV感染状况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相应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 14 4 92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 4 96人 ,阳性率 3.4 2 %。其中HBsAg≥ 1∶5 12或ALT >4 0者 137人 ,占阳性者的 2 7.6 2 %。ALT <4 0 ,HBsAg <1∶5 12 ,且HBeAg阳性者 5 5人 ,占 15 .32 %。在HBsAg <1∶5 12、ALT <4 0、且HBeAg阴性的 30 4人中检出HBVDNA阳性者 113人 ,阳性率 34.6 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 86 .4 9% ,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 6 4 .38% ,相对危险性 6 .5 8。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 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表现为HBsAg <1∶5 12、ALT <4 0、HBeAg阴性、符合现行法规要求 ,但HBV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白细胞介素 1 3(IL 1 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抗炎性细胞因子 ,其在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该研究探讨脂多糖 (LPS)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表达IL 1 3作用以及IL 1 3对HMC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MC ,加入不同浓度的LPS和 (或 )IL 1 3后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检测HMCIL 1 3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 1 3蛋白含量 ;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HMC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1α(IL 1α)、白介素 - 1 β(IL 1 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 )、白介素 8(IL 8)、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mRNA的表达。 结果 未予LPS刺激的HMC不表达IL 1 3mRNA和蛋白 ;LPS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诱导HMC表达IL 1 3mRNA和分泌IL 1 3蛋白。HMC受LPS刺激后 1 2h即可表达IL 1 3mRNA ,4 8h达高峰 ,72h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HMC受LPS刺激后 2 4h ,其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IL 1 3蛋白 ,4 8h和 72h进一步增加。外源性IL 1 3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TNF α ,IL 1α ,IL 1 β ,MCP 1 ,IL 8,TGF β1mRNA的表达。应用抗IL 1 3抗体中和内源性IL 1 3后 ,上述炎症因子表达增强。结论 IL 1 3是HMC自分泌因子。IL 1 3可抑制LPS诱导  相似文献   
36.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与治疗评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的筛查、治疗方法和随访及疗效评估。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滤纸血斑中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对召回的可疑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确诊后予以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正规治疗2~3年后,停药观察,结合甲状腺核素扫描或超声检查、智力测定、骨龄检测及体格检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筛查新生儿557 193例,检出甲低339例,发病率1/1644。其中治疗满18个月以上221例(治疗18个月~2年34例、2~3年112例、>3年75例)。甲状腺核素扫描100例,超声检查150例(2项均检查29例):甲状腺异常48例(缺如、异位各8例,发育不良32例);正常173例。发育商>85者98.6%,平均106.5;骨龄发育正常75%,稍落后25%;身高与体质量均达正常。治疗评估:48例确诊为原发性甲低,予终身治疗;173例暂时性甲低,其中86例停药观察,可终止治疗69例,确诊为暂时性甲低;重新恢复治疗9例,确诊为亚临床甲低;继续随访8例。结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结合安全有效的治疗和规范的随访,完全能预防智残疾病发生和保障儿童体格和智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碘伏和温盐水在脑室镜镜头防模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6月脑室镜手术患者40例,分为温盐水组和碘伏组各20例,分别采用温盐水和碘伏进行防模糊镜头处理,比较两组术中擦拭镜头发生率。结果使用碘伏防模糊方法术中擦拭镜头的发生率低于用温盐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碘伏应用于脑室镜手术术中视野清晰,擦试镜头发生率低,提高手术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The interface betwee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and epilepsy is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Late-onset epilepsy (LOE) is increasingly common and is often attributed to CVD, and is indeed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This relationship is easily recognizable where there is a history of stroke, particularly involving the cerebral cortex.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wise occult, subcortical CVD is currently less well established yet causality is often invoked. In this review, we consider the diagnosis of LOE in clinical practice—including its behaviour as a potential mimic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between occult CVD and LO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epileptogenesis in occult CVD, including potential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ordered cerebral metabolism and perfusion, disrupted neurovascular unit integrity,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 We also discuss recently recognized issues concerning antiepileptic drug treatment and vascular risk and consider a variety of less common CVD entities associated with seizures.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网络消极情绪体验以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t=2.233,P0.05);无聊倾向通过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12,0.192]。结论: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在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