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25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23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5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植入前诊断是产前诊断非常早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放弃携带严重遗传病的胚胎,将健康胚胎植入母体。两种主要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PCR用于单基因病诊断,FISH用于染色体异常诊断。临床主要应用于存在遗传风险的患者如携带单基因病和染色体易位的患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比较基因组(CGH),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引物延伸预扩增(PEP),间期核转换技术及DNA芯片技术(DNAchip)等PGD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单细胞用于诊断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疾病,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病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ltse-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relevant protein 1,MRP1)的表达,探讨二者与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明确二者在AL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AL病人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AL病人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ST-π、MPP1表达。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四格表精确概率法、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统计结果。结果:GST-π、MRP1在难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在初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GST-π、MRP1在AL难治组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GST-π、MRP1表达阳性组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组。GST-π、MRP1的表达与AL难治组病人年龄、性别、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关。且两者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组表达无差别。结论:GST-π和MRP1的高表达与AL临床耐药有关;GST-π和MRP1在难治组中的表达密切相关;GST-π和MRP1表达阳性的AL病人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降低,两者可能是影响AL疗效的重要指标;GST-π和MRP1在难治组表达阳性率与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可能无关,且在ALL组与ANLL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4.
PURPOSE: A previous activity dose-escalation study using 131I-labeled chimeric monoclonal antibody cG250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resulted in occasional therapeutic respons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wo sequential high-dose treatments with 131I-cG250. PATIENTS AND METHODS: Patients (n = 29) with progressive metastatic RCC received a low dose of (131)I-cG250 for assessment of preferential targeting of metastatic lesions, followed by the first radioimmunotherapy (RIT) with 2220 MBq/m2 131I-cG250 (n = 27) 1 week later. If no grade 4 hematologic toxicity was observed, a second low-dose 131I-cG250 (n = 20) was given 3 months later. When blood clearance was not accelerated, a second RIT of 131I-cG250 was administered at an activity-dose of 1110 MBq/m2 (n = 3) or 1665 MBq/m2 (n = 16).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weekly for toxicity, and tumor size was evalu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once every 3 months intervals. RESULTS: The maximum-tolerated dose (MTD) of the second RIT was 1,665 MBq/m2 because of dose-limiting hematological toxicity. Based on an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after two RIT treatments, the disease stabilized in five of 29 patients, whereas it remained progressive in 14 of 29 patients. Two patients received no RIT, and eight of 29 received only one 131I-cG250 RIT because of grade 4 hematologic toxicity, formation of human antichimeric antibodies, or disease progression.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end-stage RCC, the MTD of the second treatment was 75% of the MTD of the first RIT.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two cycles of 131I-cG250 could be safely administered without severe toxicity. No objective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but occasionally two RIT doses resulted in stabilization of previously progressive disease.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以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心梗他汀组,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手术24 h后心梗他汀组大鼠管饲氟伐他汀4 mg·kg-1·d-1,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大鼠管饲安慰剂。术后3 d、4周、8周检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MMP-2的含量(Western-blot法)、胶原、TGF-β1的改变(免疫组化法),压力传感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后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的MMP-2含量,心梗组及心梗他汀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心梗他汀组显著低于心梗组(P<0.05);术后各组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TGF-β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MMP-2相同;与心梗组比较,心梗他汀组术后4周和8周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型胶原比值(Ratio of type Ⅰ/Ⅲ)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减少非梗死区心肌MMP-2和TGF-β1的含量,而减轻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网络的破坏及反应性胶原的过度沉积,从而预防和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蟾蜍毒素联合紫杉醇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蟾蜍毒素及紫杉醇单药及联合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Westernblot法检测C-FLIPL、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1)蟾蜍毒素及紫杉醇单药均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且联合用药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及72 h联合指数(CI)分别为0.77、0.86、0.72;(2) 40 nmol/L蟾蜍毒素、25 ng/ml紫杉醇单药及联合作用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14.13%、19.74%及53.30%,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蟾蜍毒素、紫杉醇单药组及联合组作用细胞24 h后,C-FLIPL蛋白表达依次下降至对照组的78.38%、64.71%、46.73%,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至对照组的150.25%,156.86%,180.58%。结论蟾蜍毒素协同紫杉醇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且可能与下调C-FLIP、上调Caspase-8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辛复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120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确定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辛复宁组(n=35)、保妇康栓组(n=32)、两种药物联合组(n=53),观察治疗后HPV转阴情况。[结果]辛复宁组、保妇康栓组及联合组HPV转阴率分别为54.3%、59.4%和86.8%,以联合治疗组转阴率最高(χ2=12.96,P〈0.05)。[结论]辛复宁与保妇康栓联合用药能有效治疗hr-HPV感染。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BAG-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25例NSCLC术后石蜡标本中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访后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同时选择10例肺炎性假瘤作对照组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 ①BAG-1蛋白在NSCLC组织中存在高表达(阳性率为64.8%);②BAG-1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分级越差,其阳性表达率越高(P=0.031);③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BAG-1是独立的预后因素;④BAG-1蛋白阳性患者具有生存优势(P=0.044),且BAG-1在胞浆中的表迭具有更低的死亡风险(P=0.039),BAG-1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的中住生存时问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G-1蛋白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且其表达与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新型的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9.
花生过敏是造成人IgE诱导中毒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组制作C3H小鼠动物模型,并给其口服花生蛋白(PN)及霍乱毒素(CTx),然后在腹腔内注射PN(溶于明矾中的PN),使这种鼠即刻发生高度敏感症状(包括致死性的中毒反应)及花生特异性IgE水平增高,血浆息斯地明水平、脱颗粒肥大细胞及血管渗漏水平也大幅度升高。对照组小鼠未给药或仅仅接受了CTx,则未显示出花生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及中毒症状。本文又分析了几种与中毒反应有关的参数。结果证明,小鼠花生过敏中毒反应与人花生过敏类似,同时小鼠花生过敏中毒反应模型,为研究中毒性免疫病理发生机制及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0.
提高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为评价和控制金牛草药材质量提供依据。修订金牛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金牛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粉背蕨素A和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备粉背蕨素A标准品,建立金牛草指标成分粉背蕨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样品测定结果:水分8.8%~10.9%,总灰分7.6%~11.4%,酸不溶性灰分2.5%~4.2%,醇溶性浸出物9.3%~10.2%,粉背蕨素A质量分数0.56%~0.71%。通过完善金牛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