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0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19篇 |
口腔科学 | 41篇 |
临床医学 | 209篇 |
内科学 | 173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65篇 |
外科学 | 130篇 |
综合类 | 413篇 |
预防医学 | 196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12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7篇 |
肿瘤学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4年 | 5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大多数呈急性自限性,少见发展为重型或亚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为肝癌筛查指标,在戊型肝炎患者中升高不明显。此病例系单纯性黄疸型戊型肝炎且甲胎蛋白显著升高,临床上少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l,TFF-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121例患者存档标本分为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4组,另取29例体检正常人标本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TFF-1、EGFR值;同时所有对象用抗CD 34血管标记物表达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DV)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及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各组中,TF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5.18%、81.82%、64.00%、38.39%,呈逐渐减弱趋势.后4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高分化胃癌组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组(P<0.05);而EGFR在正常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24.13%、40.74%、42.42%、56.00%、72.22%,呈逐渐增加趋势.后4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高分化胃癌组表达低于低分胃癌组(P<0.05).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TFF-1与EGFR呈负相关(r=-0.913,P<0.01).EGFR值与MDV呈正相关(r=0.936,P<0.01).TFF-1与EGFR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与否及手术前肿瘤是否复发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44.
地方性砷中毒对人体造成的远期致癌效应,一直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砷的致癌机制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遗传学机制和拟遗传学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砷影响免疫分子和细胞缝隙连接间通讯作用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一套体外培养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方法,并尝试进行难治性白血病克隆的鉴定。方法:采用来源于骨髓的基质细胞HS-5作为滋养层细胞与原代白血病细胞进行双相培养,并通过药敏和凋亡检测进行双相培养体系生物动力学评估。结果:双相滋养层培养体系能够耐受细胞毒药物的毒性;8例前B急淋白血病原代细胞标本在基质滋养层支持下离体72 h存活率20.4%~68.3%不等,与无滋养层支持或基质细胞上清液支持的标本相比存活率有显著性提高;其中1例标本的体外生长与有否滋养层支持无关,怀疑为难治性白血病克隆。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滋养层具有一定的体外支持白血病细胞存活的能力,但存在个体差异,与肿瘤细胞本身生物学特征有关;利用双相培养体系可以在体外早期初步鉴别出难治性白血病克隆并早期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7例大肠癌、14例大肠炎性黏膜和26例大肠腺癌样息肉进行检测。结果 EGFR在大肠炎性黏膜、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46.15%和54.02%,其中RGFR在炎性黏膜中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EGFR过度表达,在老年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EGFR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曙区某监管场所收押的女性性工作者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0年4-6月对宁波市海曙区某监管场所收押的439名女性性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丙肝)血清学监测。 结果 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62%;吸毒率为5.01%;最近1年性病患病率为19.39%;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3.17%;最近1个月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占53.29%。HIV抗体阳性率为0%,梅毒检测阳性率为21.87%、丙肝检测阳性率为1.37%。 结论 该监管场所在押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疫情处于较低水平,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亟需进一步普及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膀胱平滑肌瘤5例,4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副神经瘤2例,1例发生于膀胱三角区,1例发生于膀胱后壁,血管瘤1例发生于膀胱侧壁。8例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均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及信号均匀,表面光滑。平滑肌瘤T2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副神经节瘤及血管瘤T2WI序列呈高信号,且增强后明显强化。邻近膀胱壁及周围组织结构均无受侵。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 结果 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 结论 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更合适的疝修补方法.方法采用涤纶补片对34例巨大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腹部切口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疼痛轻,均于术后24~48h内下床活动.切口均一期愈合.34例中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7年,均无复发.结论对于疝环口巨大,特别合并腹膜缺损的巨大疝患者,应用涤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