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4篇
  免费   539篇
  国内免费   484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581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874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2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499篇
综合类   103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15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613篇
  2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36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制备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 :以从血浆中纯化的PAP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融合 ,以固相等分子浓度的纤溶酶原、α2 抗纤溶酶(α2 AP)及PAP为抗原 ,建立间接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 ,并对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进行鉴定。结果 :共获得 2 4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 ,针对PAP分子中纤溶酶结构的mAb 16株 ,针对α2 AP结构的mAb 1株 ,针对新抗原 (PAP分子中新出现的不同于前体分子纤溶酶原及α2 AP的抗原决定簇 )结构的mAb 7株。这些腹水中抗PAPmAb的滴度为 2× 10 -4~ 1× 10 -8,其中 4株mAb的亲和常数为 5 .6 2× 10 -9~ 3.5 8× 10 -11mol/L之间。结论 :成功地制备针对PAP新抗原的具有高亲和力的mAb ,为建立不受其前体分子干扰的PAP特异性检测方法 ,研究纤溶系统的激活状态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4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环鸽(Streptopeliarisoria)脑中LHRH-IR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前连合(CA)背内侧和腹内侧、下丘脑外侧核(LHy)、内侧隔核(SM)腹内侧、内视前核(POM)区和前视前核(POA)区。LHRH免疫反应细胞分布的中心位于POA。由于下丘脑一些脑区与鸟类控制发声和听觉脑区存在直接神经纤维连系,这些结果为鸟类听觉、发声和内分泌脑区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应用PHA-L和Biocytin两种神经示踪物对非鸣禽环鸽(Streptopeliarisoria)中脑半圆隆枕(torussemicircularis)的传出投射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发现半圆隆枕丘间核内缘(ICM)发出两束纤维分别向尾端投射至外侧丘系背核腹侧(LLDv)周围和向首端投射至丘脑卵形壳(Ov-shell);丘间核(ICo)发出的纤维直接投射至下丘脑前内侧核(AM)。从脑桥至听丘各级听神经核周围,均存在疏松网状神经纤维结构区,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与经典听觉神经通路相平行的旁听觉神经通路。这是首次关于鸟类发声、听觉和内分泌三维系统存在直接神经环路联系的较为完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44.
中枢性疲劳症候群临床与血清色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珠海市中学生中枢性疲劳症候群的临床,患病率及与血清色氨酸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整群一级抽样方法,对4年中学1594人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初筛,筛出有症状的部分人在医院进行以排除其它疾病为 的精查,并做血清色氨酸含量的测量,结果:临床表现自主神经症状,睡眠障碍,精神症状,推测珠海市中学生中患病率为11%,血清色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枢性疲劳症候群是珠海地区中学生中的常见病,应积极于以防治;血中色氨酸含量的测定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武汉市中学生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武汉市中学生饮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部分中学生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市中学生饮酒率为21.0%,男生为31.3%,女生为10.9%;随着年级的上升饮酒率逐步上升;中学生饮酒与家庭环境、朋友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中学生饮酒的主要因素有对饮酒的态度、性别、性别、年龄、家庭状况、父母及朋友的饮酒行为、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故控制中学生饮酒应从家庭入手,与家长配合进行,并注意中学生伙伴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BT-BAK细胞与BC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以BCG为佐剂,从PBMNC中诱导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BT-BAK细胞,临床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BT-BAK和BCG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于不同阶段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及IFN-γ的含量;观察治疗后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BT-BAK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BT-BAK组上述指标均高于BCG组(P<0.05)。平均随访18.1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和11.11%。结论:BT-B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全身免疫水平,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脑缺血性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颅法大鼠SAH模型,检测24h内血及脑组织中NO和ET-1含量,并测定脑微区血流(rCBF)和基底动脉管径。结果:大鼠SAH后30min基底动脉管径缩小,rCBF持续下降;血NO减少,ET-1增多;脑组织NO和ET-1均增加。结论:血NO减少,ET增多系SAH后CVS发生的原因之一;脑组织NO和ET增多则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 6 4例狼疮肾炎 ( L N ,其尿红细胞 >10个 /高倍视野 ,2 4小时尿蛋白 >1g,血肌酐 >133μmol/ L )进行大剂量环磷酰胺 ( CTX)冲击治疗 (每月 1次 ,共 6次 ,其后每 3月 1次 ,共 6次 )。结果  49例 L N患者达到肾脏损害缓解 ( 2 4小时尿蛋白 <1g;血肌酐 <133μmol/ L ;尿沉渣内红细胞 <10个 /高倍视野 ;尿管型消失 )。达到肾脏病变缓解所需冲击次数平均为 3.6次 ( 1~8次 )。每次用 CTX剂量均数 1.1g( 0 .6~ 1.6 g)。副作用有闭经 (发生率 33% ) ;带状疱疹 (发生率 13% ) ;出血性膀胱炎 1例。结论 此治疗方案治疗 L N有效 ,安全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9.
DNA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TOPO )是一种基本的核酶 ,催化超螺旋结构的双链 DNA中某一条链的断裂和再接反应 ,从而改变 DNA的拓扑学状态 ,参与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TOPO 抑制剂是一类以 TOPO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肿瘤细胞对 TOPO 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是复杂多样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 TOPO 基因突变和 TOPO 表达水平下降以及 TOPO 酶活性降低。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文献综述。1  TOPO 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人的 TOPO 是由 2 0号染色体上单拷贝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 10 0 k Da的蛋白质。TOPO 催化 DN…  相似文献   
50.
Chang  Dan  Cheng  Yichun  Luo  Ran  Zhang  Chunxiu  Zuo  Meiying  Xu  Yulin  Dai  Wei  Li  Yueqiang  Han  Min  He  Xiaofeng  Ge  Shuwang  Xu  Gang 《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21,53(3):523-530
Purpose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 was established showing the poor prognosis in several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ci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ut limited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about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LR on the long-term rena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

Methods

We performed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enrolling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IgAN recorded from November 2011 to March 2016. The definition of composite endpoint was eGFR decrease by 50%, eGFR?<?15 mL/min/1.73 m2, initiation of dialysis, or rena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by the magnitude of PLR tertiles into three groups. The Kaplan–Meier curves and multivariate Cox model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PLR with the renal survival of IgAN patients.

Results

330 patients with a median age of 34.0 years were followed for a median of 47.4 months, and 27 patients (8.2%) had reached the composite endpoin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LR?<?106, 106?≤?PLR?≤?137, and PLR?>?137) i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proteinuria,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at baseline. The Kaplan–Meier curves showed that the PLR?>?137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poor renal outcomes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 we found that PLR?>?137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oor rena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IgAN. Subgrou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LR remained the prognostic value for female patients or patients with eGFR less than 60 mL/min/1.73 m2.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underscored that baseline PLR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oor rena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IgAN, especially for female patients or those patients with baseline eGFR less than 60 mL/min/1.73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