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胆管癌与胰腺导管癌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胆囊、肝外胆管和胰腺有着共同的胚胎学起源,发生于这些部位的癌可能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这些癌的预后都很差。胆管与胰腺导管在解剖、生理功能上关系密切,而胆管癌和胰腺导管癌在病理分型、转移及临床预后等方面也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关于胆管癌与胰腺导管癌在发生、病理分型、转移特性等方面的比较性研究还很少。近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p16和p53基因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将重组体腺病毒p16、p53、p16联合p5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p16、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了分析。RT-PCR显示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p53不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p16和p53等外源基因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高效表达,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计数证实其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明显半调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本研究显示p16及p53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3.
消化性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和未患残胃癌的患者各60例,比较两组的常见临床特征.结果 残胃癌以术后10~20年内最为高发.相比较对照组,发生残胃癌的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原发病,首次手术时接受毕Ⅱ式吻合术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接受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在术后10年后应继续随访,对于有胃十二指肠返流的患者的随访应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54.
胆管癌皮肤转移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管癌皮肤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6例胆管癌发生皮肤转移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有皮肤转移的6例与同期收治的无皮肤转移的60例胆管癌患者原发灶周围神经血管侵犯情况.每3个月定期对6例皮肤转移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1例混合型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皮肤转移结节病理检查为胆管细胞癌;3例为肝门部胆管癌皮肤转移;2例为肝外胆管癌皮肤转移.病理学检查:6例原发灶和皮肤转移灶均为胆管中低分化癌,原发灶有周围神经和血管侵犯.60例无皮肤转移胆管癌中17例存在原发灶周围神经和血管侵犯.胆管癌皮肤转移与胆管癌原发灶周围神经血管侵犯有相关性(χ2=12.7288,P<0.001).6例中2例为单发转移,行皮肤肿瘤切除,分别存活8个月和10个月;4例为多发皮肤转移,其中2例接受化疗后存活3个月和6个月,2例放弃治疗存活3个月和4个月.结论 分化程度低且有周围神经血管侵犯的胆管癌容易发生皮肤转移;单发皮肤转移仍有手术机会,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发皮肤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55.
微创外科给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带来观念上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最近的一篇报道关于微创胰腺坏死组织切除的Meta分析[Babu BI, Siriwardena AK. Current status of minimally necrosectomy for post-inflammatory pancreatic necrosis. HPB (Oxford) , 2009, 11 : 96 -102],文中收集了28篇报道,共344例:141例施行腹膜后坏死组织切除,病死率16%;157例施行内镜坏死组织切除,病死率5%;46例施行腹腔镜坏死组织切除,病死率7%。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从人组织cDNA文库克隆胆管癌相关基因FXYD6并进行功能区定位分析。方法利用人胎肝、脑及脾cDNA文库,通过Goldkey软件进行引物设计,从组织cDNA文库获得FXYD6全长和转录编码区序列,对其进行克隆与纯化;对FXYD6基因重组克隆进行测序鉴定;并应用GenBank核酸数据库及Goldkey软件对其功能区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在胎肝和脑cDNA文库中,扩增出FXYD6特异条带,但在脾cDNA文库未见扩增产物。将PCR扩增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进行转化后确认回收组、阳性对照组均可见单菌落生长。选取阳性克隆进行菌落收获和质粒提取,并行测序分析,该序列包含已测序FXYD6基因大片段和可能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得到最可能编码区序列为+1相位编码区序列,进一步分析得到该基因产物作为膜蛋白的可能功能区分布。结论 FXYD6基因克隆、纯化及功能区定位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对术后生存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113例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理资料,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38例,低分化腺癌38例,黏液腺癌4例,其他类型15例。高、中、低分化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10.9%,18.8%,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能力高分化腺癌最弱、中低分化腺癌较强,黏液腺癌最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转移对术后生存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血管介入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血管介入术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所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丙二醛(MDA)均明显降低(P<0.001),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2周、4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MDA明显低,MMSE评分、SOD、GSH-px显著升高,治疗后2周、4周SS-QOL评分显著升高(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9.
由胆病结石胆道感染累及肝门区门静脉干,引起门静脉破裂,门脉-胆管瘘所致胆道大出血罕见,其治疗困难,治疗方法有别于一般的胆道大出血。1987年以来我们连续治疗3例,今报告于后并讨论其治疗方法的特殊性。例1.男性,36岁。因间歇发冷、发热,上腹隐痛及全身黄疸4年,诊断为胆管结石胆囊炎于1974年3月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 管引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暴力犯罪人不同信息框架下的决策行为特点,并探讨不同犯罪类型犯罪人的决策差异.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某监狱在押暴力犯罪人364名,19~26岁的正常男性被试364名,并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对Kahneman的经典亚洲疾病问题和自编赌博问题决策选择情景进行二选一的选择.结果 面对亚洲疾病问题,负面框架下,犯罪人类型A和犯罪人类型B均显示出比正常被试更容易受到框架的干扰,差异显著(x2=17.595,27.321;P<0.05).面对自编赌博问题,在正面框架下,仅有犯罪人类型B显示出比正常被试更容易受到框架的干扰,差异显著(x2=4.593,P<0.05).结论 在犯罪决策中,决策不仅仅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犯罪人的犯罪类型和框架情境相关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