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21.
目的 分析比较MYCN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NB)和MYCN非扩增型NB表达mRNA的差别,筛选具有预测MYCN扩增型NB预后功能的基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TARGET数据库获得NB转录组数据和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YCN扩增分为MYCN扩增组(n=33)和MYCN非扩增组(n=121),对两组mRNA进行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GO和KEGG数据库分析DEGs的主要功能。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YCN扩增组NB预后的基因,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值分为高风险组(n=77)和低风险组(n=77),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生存率,ROC曲线分析风险评分对MYCN扩增型NB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582个DEGs,这些DEGs参与了核糖体组成、细胞黏附蛋白的表达以及膜蛋白受体活动等重要生物功能。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LVCR2、SCN7A、PRSS12、NTRK1、XAGE1A基因对MYCN扩增组NB患儿预后具有显著性影响(均P < 0.05)。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的总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 < 0.05)。ROC分析显示,风险评分对MYCN扩增组NB患儿预后有预测价值(P < 0.05),曲线下面积为0.729,最佳截断值为1.316,灵敏度为53.2%,特异度为84.4%。结论 FLVCR2、SCN7A、PRSS12、NTRK1、XAGE1A基因的mRNA可作为预测MYCN扩增型NB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细化临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22.
小儿肺母细胞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并对其临床、病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3.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畸形。其病变主要是指胆总管的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有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扩张胆总管、胆囊切除、胆管重建应作为标准手术方式。但对于少数合并特殊胆道畸形的病例,由于解剖的特殊性,则必须在标准术式基础上行特殊处理。本文分析、探讨了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合并迷走胆管的临床意义以及在标准术式即囊肿切除、胆道重建基础上对迷走胆管的处理原则及要点,以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两孔法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16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儿16例,年龄8~15岁、平均10.6岁,病变位于左侧14例、双侧2例,病史3~14个月、平均7.5个月.体检均可见阴囊肿大,阴囊内可触及成串、成团或蚯蚓样扭曲扩张的蔓状精索静脉丛,Ⅱ度5例、Ⅲ度11例.术前查阴囊B超提示左侧或双侧精索静脉明显扩张,血管内径2.1 ~3.2 mm、平均2.4mm,均有血液反流信号,排除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述阴囊有坠胀不适感,逐渐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减轻,直立行走或运动时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组成的家族,能够通过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翻译过程参与调节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索上调miR338水平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中CXCR4表达变化,进而了解miR338调节神经母细胞瘤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人工合成的成熟miR338前体(pre-mir-338)转染入SH-SY5Y细胞,而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各组细胞miR338的表达水平.应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水平检测各实验组CXCR4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miR338基因含量,发现转染了pre-mir-338的10 nM,30 nM,50 nM,100 nM组miR338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32倍,1.62倍,1.90倍及1.86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将pre-mir-338转染入细胞达到miR338过表达的目的;转染组(10 nM组、30 nM组、50nM组)CXCR4基因mRNA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0.75±0.06,0.58±0.08,0.24±0).05,依次降低,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11±0.08,空载对照组1.04±0.08(P<0.05).转染组CX-CR4蛋白0).24±0.06较未转染组0.56±0.08降低(P<0.05).结论 miR338能够通过下调神经母细胞瘤细胞CXCR4 miRNA及蛋白的表达参与调节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人工合成的pre-mir-338有望通过替代方式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纯化试剂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记法对外泌体的形态、大小和标志蛋白进行鉴定。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是否加入外泌体,分为外泌体组和对照组,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SH-SY5Y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外泌体为茶托样形状,并被一层磷脂膜所包被,直径在30~150 nm之间;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位于外泌体内、外的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均有富集。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48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0.95±0.02)与对照组(0.88±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7,P=0.0814);但是在共培养72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9±0.09)较对照组(0.92±0.03)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389)。细胞转移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组SH-SY5Y细胞的迁移数量为(28.8±5.02)个较对照组(14.8±4.76)个明显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19)。结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成为交叉信号传递的平台,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自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CT测量肝脏体积指数(LVI)在胆管闭锁肝硬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2006年1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的胆管闭锁病儿41例作为研究对象,肝纤维化程度采用Matavir分级,F0-F3为非肝硬化组,F4为肝硬化组,用64排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LV),根据公式计算LVI,并绘制LVI的ROC曲线。结果肝硬化组病儿LVI低于非肝硬化组,差异有显著性(t=-3.72,P〈0.01);L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选择0.84作为诊断界点时,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83%。结论 LVI可准确地反应胆管闭锁病儿LV变化的程度,对于评价胆管闭锁病儿的肝硬化程度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可用于预测预后和提早做好肝移植准备。  相似文献   
28.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性颅外恶性肿瘤,常常发生转移性扩散,晚期预后差。靶向免疫治疗(如靶向GD2和 B7-H3)在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效果已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美国FDA已批准靶向GD2的dinutuximab和naxitamab用 于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最近一些研究表明,P物质(SP)通过神经激肽1受体(NK-1R)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介导多种肿瘤的 发生发展。SP通过NK-1R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发挥以下作用: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抗凋亡和增 加糖酵解效率(肿瘤细胞因此增加代谢),而NK-1R拮抗剂会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因此,SP/NK-1R有成为神经母细胞瘤新的治 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作者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1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采取两孔法腹腔镜技术,实施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患儿术中以及手术后疗效。结果1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25~35min,术后住院3—5d,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两孔法腹腔镜技术实施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RECK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蜡块标本中的表达,进一步检测将患者新鲜肿瘤标本原代培养建立的细胞系接种于裸鼠后自建的裸鼠原位荷瘤及转移瘤细胞系中二者的表达,比较裸鼠两种细胞中二者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首先采用PV-600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存档神经母细胞瘤蜡块标本36例及节细胞神经瘤蜡块标本10例中RECK及MMP-14蛋向的表达。其次应用RT-PCR法检测自建裸鼠原位荷瘤及转移瘤细胞中RECK及MMP-14mRNA的表达。结果REC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低表达(16.7%),并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及远处转移的发生而降低(P=0.015)。MMP-14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58.3%),并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及远处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02)。裸鼠原位荷瘤细胞系中RECKmRNA的表达较裸鼠转移瘤细胞系中明碾增高(t=3.012,P〈0.05),MMP-14mRNA表达则明显降低(t=2.802,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RECK及MMP-14蛋白和基因可能与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有关,RECK及MMP-14可能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