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药学 | 2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帕珠沙星滴耳液是一种治疗耳部炎症性感染的喹诺酮类局部使用制剂。本文建立了灵敏、快速的LC-MS/MS法测定人血浆及耳溢液中帕珠沙星浓度,用以评价帕珠沙星滴耳液的系统药动学及局部分布。人血浆样品及耳溢液样品均在蛋白沉淀法处理后通过HSS T3色谱柱(50 mm×2.1 mm, 1.8μm)分离,采用含0.1%甲酸的1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在0.55 mL·min-1的流速下进行梯度洗脱,以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用于定量分析帕珠沙星和内标帕珠沙星-d4的离子对分别为m/z319.1→281.2和m/z 323.1→285.2。测定人血浆和耳溢液中帕珠沙星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0~8.00 ng·mL-1和0.500~1 000 ng·mg-1。两种基质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临床试验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经过验证后的方法成功应用于... 相似文献
32.
33.
34.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方法选择河南、广西、云南和新疆部分县区作为调查现场,在2012年2-8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011年1-12月期间有过随访记录的单阳家庭阳性方未治疗的原因。结果 4个省12个地区共调查单阳家庭阳性方3192例,其中11例为重复报告病例,实际调查3181例,平均年龄为(39.9±12.5)岁。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有:"因CD^+_4T淋巴细胞水平较高,认为无需治疗"的占17.6%(560/3181),"调查对象不在本地"的占12.8%(407/3181),"担心信息泄露后遭遇歧视"的占9.6%(305/3181),以及其他,如配偶未告知也是未能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结论积极转变治疗观念,加强对医务人员治疗咨询能力的培训,强化配偶告知和配偶检测工作,提高HIV单阳家庭的治疗覆盖率,减少家庭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采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双PW技术)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作期与间歇期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瓣环峰值速度(E/e''),探讨双PW技术评价房颤患者不同病程中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方法 连续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51例,其中间歇期28例(房颤间歇组),发作期23例(房颤发作组)。采用双PW技术同步获取同一心动周期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瓣环室间隔(S)及侧壁(L)位点峰值速度e''(S)、e''(L),计算其比值为E/e''(S)1、E/e''(L)1及E/e''(S)1、E/e''(L)1的平均值为E/e''(M)1。采用传统方法分别测得以上参数,计算其比值为E/e''(S)2、E/e''(L)2及E/e''(S)2、E/e''(L)2的平均值为E/e''(M)2。结果 与房颤间歇组比较,房颤发作组E/e''(S)1、E/e''(M)1增高(P<0.01)。双PW技术测量房颤患者的E/e''与传统方法测量E/e''相关系数为0.88(P<0.01);对于同一观察者及不同观察者,双PW技术测量E/e''的Cronbach系数较传统方法更高,95%可信区间范围更小。结论 双PW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可行,其测量E/e''的可重复性较传统方法更好,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评价房颤患者舒张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颈动脉斑块高分辨MRI检查评价他汀类联合红花黄色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颈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显示颈动脉存在斑块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对照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天一次;试验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天一次,联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缓慢滴注,每天一次。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长度、厚度、最大横截面积。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长度、厚度、最大横截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C、LDL-C、TG及血管斑块长度、厚度、最大横截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先进的颈动脉斑块高分辨MRI定量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更为客观准确地证实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红花黄色素在降脂、逆转颈动脉斑块方面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成人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80例,根据右旋美托咪定剂量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0.5 μg/kg组(B组)、1.0μg/kg组(C组)、2.0 μg/kg组(D组)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各20例.记录4组人手术室后10 min、气管插管前、后即刻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值,记录阿托品、麻黄素和乌拉地尔使用情况,观察气管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于A、B、C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A组脑电双频指数值高于B、C、D组(P<0.05),B、C组高于D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C、D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入室后10 min降低(P<0.05),且D组低于C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A、B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较气管插管前即刻升高(P<0.05),且高于C、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剂量用于成人清醒气管插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
<正>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1]。发病率达3%~10%(因地区不同而异),由此所致的智力、行为障碍发生率为1.3%~15.3%[2]。要做好新生儿HIE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条件培养基及其外泌体的体外促成骨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A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进行鉴定;超速离心法收集/去除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法及粒径分析法鉴定所获取的外泌体;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对成骨的影响。SPSS 20.0软件、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所获取的原代BMSC和ASC符合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特征。CCK-8实验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A450值存在差异(F= 157.74,P= 0.001),BMSC增殖条件培养基组A450值(2.71 ± 0.15)高于对照组(1.95 ± 0.11);去外泌体组的A450值(2.28 ± 0.34)低于条件培养基组。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各处理组中的迁移细胞数存在差异(F= 46.79,P= 0.001),条件培养基组迁移细胞数(51.6 ± 1.3)高于对照组(28.6 ± 1.4),去外泌体组迁移的细胞数(37.2 ± 2.2)低于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的ALP活性存在差异(F= 78.43,P= 0.001),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为(310 ± 11),高于对照组(200 ± 24),去外泌体组ALP活性为(240 ± 19)低于条件培养基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各处理组中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FALP= 32.30,PALP= 0.001;FRUNX2= 26.78,PRUNX2= 0.001)。
结论成骨诱导后大鼠ASC条件培养基及其中的外泌体能够有效的促进BMSC增殖、迁移和成骨向分化,具有体外促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回顾文献报道的牙科操作中的误吸误咽病例,探讨总结误吸误咽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关键词“dental procedure/treatment/practice”、“aspiration/inhalation”和“ingestion/swallow”进行2014-10-01前的文献检索。对发表期刊、时间,患者性别、年龄、全身状况,所进行的牙科操作、操作场所,异物种类、累及部位,出现误吸误咽的可能原因、出现后症状,治疗时间、方法,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 38本期刊的46篇文章报道病例628例,分析数据显示,60 ~ 79岁和10 ~ 19岁是发生误吸误咽最多的年龄段。只有12例报道患有系统性疾病,种植和修复治疗时发生例数最多,根管锉、种植体螺丝及其扳手是最多见异物,多累及支气管或胃内。只有1/3病例报道了原因。发生意外后,约1/2误吸病例和少数误咽病例出现了症状。大多数误吸病例和约1/2误咽病例通过内镜介入方法取出异物,只有1例误吸病例在异物取出后出现急性呼吸梗阻。结论 尽管牙科操作中发生误吸误咽非常少见,但每一位牙科医护人员都应该重视预防和治疗,避免和减少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