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涉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HPA轴功能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抗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致大鼠抑郁症作用与调节氧化应激平衡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MG)、帕罗西汀(1.8mg.kg-1.d-1)灌胃处理模型组及对照组。采用孤养结合CUMS方式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及糖水消耗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RT-PCR法测定大鼠海马BDNF及下丘脑CRFmRNA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MG组大鼠在开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理毛次数以及糖水消耗均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血清COTR含量及下丘脑CRF表达明显升高,海马BDNF表达降低。给予帕罗西汀能够显著阻遏CUMS诱导的上述变化,但对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影响。结论: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减轻CUMS所致氧化应激损伤和改善HPA轴功能及阻遏神经细胞BDNF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足月儿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轻度ARDS足月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双水平组、高频组各30例。双水平组男∶女为18∶12,...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立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立止血联合思密达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中显效43例,占总数的71.67%,有效13例,占总数的21.67%,无效4例,占总数的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18例,占总数的30.0%,有效22例,占总数的36.67%,无效20例,占总数的33.33%,总有效率为67.67%。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奥美拉唑、立止血联合思密达治疗60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施呼吸机联合静脉推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气管内滴注白眉蛇毒凝血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肺出血时间、24 h内止血以及肺出血停止、死亡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肺出血采用机械通气联合静注及气管内滴注白眉蛇毒凝血酶,止血效果显著,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效果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7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早产患儿给予低剂量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早产患儿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25-羟基维生素D、血钙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佝偻病患病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的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血钙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早产儿的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对照组,20-(OH)D及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维生素D可明显降低早产儿佝偻病发生率,改善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提高血钙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参考文献追溯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或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临床对照试验(CCTs)的文献。结果:通过筛选纳入22个研究。疗效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剂(FDC)与单药组合治疗初治肺结核在2月末痰菌阴转率、6月末痰菌阴转率比较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02(1.01,1.03)、1.01(1.00,1.02),P<0.05;复发率比较RR值及其95%CI为1.72(0.98,3.02),P>0.05。安全性评价,两组在副反应总发生率、皮肤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肝胆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敏感性分析,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和肝胆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不稳定。结论: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疗效较单药组合好,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不稳定,需要更多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观因素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婴儿出生后,由产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助产人员、产科护士共5名医护人员在同一时间内进行1 min Apgar评分,将评分结果分为5组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共对1300例新生儿进行1 min Apgar评分,5组医护人员评分结果完全相同的仅367例(28.2%);产科医生组评分最高,平均8.7分,儿科医生组评分最低,平均8.1分;在窒息发生率方面,产科医生组窒息发生率最低,为11.9%,助产人员组窒息发生率最高,为19.7%;单病例最大评分差距相差5分。结论主观因素对1 min Apgar评分有一定影响,需制定一套新的诊断标准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取消单一依靠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多种实验室指标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关系,为以后续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33例孕期发生感染的早产儿作为感染组,同期选取围生期发生窒息的33例早产儿作为窒息组和34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后1 d时检测凝血功能、全血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炎性因子、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等指标,并进行神经发育检查。分析这些指标水平与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窒息组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65,16.468,P<0.001);感染组、窒息组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MMP-2、MMP-9、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265、38.455、61.490、32.068、67.366、67.666、64.436,P<0.001);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检验显示,新生儿NBN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