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的新型综合培养模式,为市级妇幼保健院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提供借鉴方法。笔者总结如下:加强岗前培训、实行个性化带教、注重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三基本训练,把问题式教学、哲学思维和EBM应用到临床带教实践中,切实加强考核和管理制度是进修医生成功带教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院新生儿科利用外周静脉营养佐治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7年 9月 1 999年 3月住院新生儿硬肿症 2 0例作为治疗组 ,其中男 1 2例 ,女 8例 ,双胎 2例 ,早产儿 1 0例。出生体质量 1 2 5 0 30 0 0 g ,发病日龄 0 .5 8天 ,硬肿程度 :轻度 1 5例 ,中度以上 5例。选择同期住院新生儿硬肿症 2 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1 6例 ,女 4例 ,早产儿 8例 ,出生体质量 1 30 0 35 0 0g。发病日龄 0 .5 8天 ,硬肿程度 :轻度 1 7例 ,中度以上 3例。两组新生儿在日龄、出生体质量、入院体温、心率、硬肿面积等方面资料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 < 1 500 g且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1 184)、气管插管组(n=166)、全面心肺复苏(extens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116),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等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组、ECPR组母亲剖宫产率及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气管插管组及ECPR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随着复苏强度的增强,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P < 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比例逐渐上升(P < 0.05)。与无气管插管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和ECPR组患儿的病死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升高(P < 0.05);气管插管组患儿Ⅲ~Ⅳ级颅内出血、≥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P < 0.05)。结论 对于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产房复苏强度高与较低的产前激素使用率、较小的胎龄及较低的出生体重有关;接受产房内气管插管、ECRP的患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上升。因此,加强围生期和产房复苏质量管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在新生儿溶血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溶血症是新生儿科的危急重症,如果抢救及时,方法得当,将能最大限度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小儿生命的威胁和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换血是其中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11月起开展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窒息新生儿肾脏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窒息组新生儿65例,其中轻度窒息组31例,重度窒息组34例,选择同期33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均于生后24h内留取新鲜尿液检测尿α1-微球蛋白(A1M)、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及转铁蛋白(TRF)水平;同期采静脉血检测血BUN、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窒息组Cr升高、A1M阳性率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窒息组BUN、Cr、A1M、MA、IgG、TRF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r、A1M、MA、IgG、TRF阳性率亦明显升高(P均〈0.05);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Cr、A1M、MA、IgG、TRF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单项指标阳性率除尿MA(7.14%)外,A1M(50.00%)、IgG(26.53%)、TRF(21.43%)均明显高于血BUN(7.14%)及Cr(6.12%)(P均〈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该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BUN及Cr,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早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院的41例为观察组,2008年1~12月入院的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体格发育、呼吸暂停、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身长增长及院内感染两组比较盖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3.62%,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和抗生素使用等有明显关系;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长时间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采用对应措施和加强洗手可以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冲洗术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道冲洗治疗术的PNAC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围术期情况及手术前后胆汁淤积改善状况.结果 本组共13例患儿进行腹腔镜检查,1例术中诊断为胆道闭锁,12例诊断为PNAC的患儿均留置造瘘管,每天生理盐水冲洗,其中6例2周拔出造瘘管,4例4周拔管,1例6周拔管,1例8周拔管.经随访4~44个月,1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12例患儿初步诊断PNAC时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为(64.9±13.1)μmol/L,总胆汁酸(TBA)水平为(56.4±11.0)μmol/L,内科保守治疗2周后分别为(80.7±19.0)μmol/L和(64.0±16.2)μmol/L,DBil较诊断时升高(P<0.05),TBA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DBil和TBA均明显降低,分别为(44.3±21.5)μmol/L和(35.0±20.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道冲洗治疗PNAC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微创的优点,经胆道冲洗2周以上,治疗PNAC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HMD新生儿的临床喂养情况,分别统计实行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组)和常规喂养(常规喂养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观察2组患儿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血胆红素峰值、并发胆汁淤积比例等.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喂养组56例,早期微量喂养组4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血胆红素峰值、并发胆汁淤积等方面早期微量喂养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在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紊乱、吸人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HMD实行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患儿更早地过渡到全量胃肠道喂养,更好地恢复、增长体质量,减少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基于淮安市2010年出生人群的围产新生儿流行病学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的出生缺陷分布及出生缺陷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0年淮安市全部出生新生儿信息进行前瞻性收集。结果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7‰。主要的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裂和腭裂,肌肉骨骼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等。有出生缺陷的死胎、死产或生后新生儿死亡率为20.4%。结论淮安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国外和国内的大部分报道,加大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和监测工作,才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