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PICU住院治疗的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结果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检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给予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机械通气、循环支持及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度过急性期,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中枢及呼吸肌功能受到抑制,导致上机时间长、撤机困难。7例头MRI示脑干、桥脑、延髓异常信号,1例脑组织肿胀。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其中最小1例为8月龄,最大者22月龄,平均年龄(13.13±4.22)月龄。平均于第(25.63±8.86)天气管切开,最长上机时间863d,最短上机时间27d,平均上机时间150d。经随访至2013年6月死亡4例,存活4例,存活者成功拔管2例,分别在病程的第9个月及第1个月,另2例随访至今仍气管切开中。结论气管切开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恢复期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降低气道阻力,减少通气死腔,清除气道分泌物,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时机。危重症手足口病虽经积极抢救病死率下降,但3年随访患儿脑损害为不可逆改变,其中4例反复患有肺炎、肺不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GA-1)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随访。方法 对我院2010至2016年收治及随访的4例GA-1患儿给予特殊奶粉、左旋肉碱及维生素B2治疗。随访4~5年定期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血串联质谱、生长发育指标监测、智力发育测试及基因检测。结果 4例患儿分别在生后2、13、4、7个月确诊GA-1,3例确诊前出现惊厥,治疗后均无惊厥再发。4例在T2加权成像均出现额颞叶萎缩、额颞部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弥散加权成像见双侧苍白球呈对称性高信号影。经随访可见磁共振成像表现逐渐好转,双侧额颞顶部脑外间隙明显较前缩小。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定期通过滤干纸片血串联质谱法对戊二酰肉碱(C5DC)及C5DC/辛酰肉碱(C8)进行监测,4例患儿C5DC、C5DC/C8检测均高于正常值范围,其中病例3偏离严重。4例患儿随访体质量在-2 SD~0,身高在-1 SD~0。智力发育测试中病例1、4为智力轻度异常,病例2、3为极重度智力残疾。基因检测证实4例患儿存在基因突变,其中病例1、3、4为IVS10 -2A>C纯合突变,病例2为[IVS10 -2A>C]+[c.245G>c(p.Arg82Pro)]杂合突变。2例女患儿正常入幼儿园,2例男患儿运动发育落后、痉挛性瘫痪不能独力行走。结论 GA-1患者的临床型与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或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  相似文献   
44.
背景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 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  相似文献   
45.
经皮给药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感染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其治疗方法常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 1999年 10月至2 0 0 1年 10月 ,我院儿科在口服及静脉给药的同时辅以经皮给药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 2 0 3例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 2 0 3例 ,男 113例、女 90例 ,月龄 0~ 6个月 5 2例 ,~ 12个月 84例、~ 2 4个月 5 3例、~ 36个月 14例。大便每天 5~ 12 (9 5± 2 6 )次 ,均经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10 5例 ,对照组 9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比较 ,异差无显著性意义 (…  相似文献   
46.
小儿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55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EB病毒感染多数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63.1%),其次以咳嗽(占13.7%)、颈部肿块(占4.7%)、眼睑浮肿(占3.5%)、肝脾肿大(占3.1%)、咽痛(占2.7%)、皮疹(占2.0%)为首发的亦有较多,较少见的尚有以头痛(占1.6%)、黄疸(占1.2%)、口腔溃疡(占0.8%)、肝炎(占0.8%)、皮肤出血点(占0.8%)、腹胀(占0.4%)、心律失常(占0.4%)、腮腺肿大(占0.4%)、惊厥(占0.4%)、声嘶(占0.4%)为首发症状的.EB病毒感染大多数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51.8%),其他相关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占22.4%)、扁桃体炎(占9.0%)、淋巴结炎(占4.3%)、病毒性心肌炎(占2.0%)、病毒性脑炎(占1.6%)、噬血细胞综合征(占1.6%)、肝炎(占1.6%)、川崎病(占1.2%)、镜下血尿(占1.2%)、恶性淋巴瘤(占0.8%)、溃疡性口炎(占0.8%)、腮腺炎(占0.4%)、喉炎(占0.4%)、组织细胞增生症(占0.4%)、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占0.4%)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0.4%).结论: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7.
作拟通过检测各种感染性腹泻患儿急性期血清4项急性时相蛋白(APP)水平,以探讨其在腹泻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福氏菌痢疾并发惊厥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氏菌痢疾并发惊厥58例分析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325003)陈一华陈益平1994年7月至1996年3月,我院共收治福氏菌痢疾175例,其中58例并发惊厥。临床资料175例均为普通型菌痢,均经粪便培养证实为福氏志贺菌,其中53例血清学分型属福氏菌...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菌株资料来源2017年1至12月国内10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标准。结果共监测到67 774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2.1%,革兰阴性菌占57.9%,前5位分离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8 904株,肺炎链球菌8 3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 976株,流感嗜血杆菌6 51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 61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在新生儿组及非新生儿组分别占17.9%和9.5%、42.9%和55.4%、39.5%和24.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两组检出率为35.8%和39.5%。非脑膜炎来源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分别为23.2%和21.7%,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在两组分别为54.8%和59.9%。结论我国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比例逐年升高,新生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人群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国内10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仪器法对CRE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版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 5.6统计分析软件对菌株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3 065株CRE临床分离株,总体检出率为7.7%,新生儿组检出率(13.5%)较非新生儿组(5.8%)高,2017年CRE检出率较2016年呈上升趋势(9.7% vs 5.7%)。3 065株CRE分离株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 912株(62.0%)、大肠埃希菌667株(22.0%)、阴沟肠杆菌206株(7.0%)、产气克雷氏菌(56株,1.8%)、黏质沙雷菌(47株,1.5%)。主要分布科室为新生儿科[含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44.8%]、重症监护室(ICU,19.7%)。呼吸道标本(61.8%)、尿液标本(19.4%)、血液标本(5.7%)是CRE分离株的主要来源。药敏结果显示,CRE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青霉素类、大多数头孢菌素类呈高度耐药(79.6%~100%),其中新生儿组耐药程度更高(P<0.05),另外儿童对阿米卡星(19.7%)、磷霉素(11.9%)等氨基糖苷类,左氧氟沙星(37.7%)、环丙沙星(43.3%)等氟喹诺酮类,替加环素(3.8%)等耐药率相对较低,目前未分离到多黏菌素B耐药株。结论2017年CRE常见菌种检出率较201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新生儿较其他儿童检出率更高,且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更为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