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探索治疗白癜风高效的外用药.方法治疗组用消斑酊外擦,对照组用8-MOP外涂,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1.4%,对照组为28.8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斑酊是治疗白癜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82.
扁平疣     
区××,女,24岁,工人。两手前臂起疙瘩数十个,不痛不痒,已两个月,曾用过次水杨酸铋油剂、维生素B_(12)、板蓝根等,效果不著,疙瘩依然,于1973年7月17日来诊。询之,除局部表现如上述,全身无不适,唯平素性情急躁。检查:两手前臂满  相似文献   
83.
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单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双肺弥漫性肺气肿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移植术中(1例)和移植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移植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4例移植手术经过顺利,1例移植后第5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后第74,77天死亡。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阻塞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3例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阻塞致肺部感染或肺膨胀不良的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及纤支镜阻塞物清除术。结果:73例患者共行116次纤支镜检查与治疗,对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控制肺部感染及帮助肺复张有明显的疗效。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对普胸外科术后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进行诊治是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33例正常对照者和73例食道癌切除术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结果手术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食管癌患者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未转移组的血清NO、NOS、TNF-α、IL-6、IL-8水平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治疗后3个月,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除NO含量显著升高外,其余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早期诊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9例皆为女性,平均年龄35岁(20~49岁).胸部CT检查可见两肺弥漫多发小囊状透光区,其中3例行腹部CT检查见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9例均为肺组织病理活检确诊,其中胸腔镜手术3例,纤支镜检查6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4.4%(4/9).结论 肺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罕见,CT检查可提示诊断,运用胸腔镜及纤支镜活检是早期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7.
胸腔镜在胸部良性疾病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良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腔镜对919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中564例进行肺楔行切除术,172例行肺叶切除术,34例行脓胸病灶清创术,92例行肺大泡结扎术,42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取异物,12例行肺创伤修补术。结果:楔行切除及结扎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肺大泡608例,复发7例,复发率为1.5%。7例复发均经第2次VATS手术而痊愈。急性脓胸34例均治愈。无一例转变为慢性脓胸,切除42例良性纵隔肿瘤无复发。治疗肺囊肿,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125例无复发,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0.3%,结论:在胸部良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中,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创伤少,安全而有效的新方法。并且有逐步取代传统开胸手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血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微创胸外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得到广泛应用,其在肺癌完全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施行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治疗肺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病变涉及肺叶开口或肺动脉而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支气管和肺动脉袖式切除术的109例患者资料.结果 109例患者全部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上肺袖式切除采用1 cm切口2个,辅助切口3~15 cm 1个;下肺袖式切除采用1 cm切口1个,辅助切口3~15 cm 1个;109例辅助切口的平均长度为10 cm.通过胸腔镜小切口,完成标准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肺动脉成形术;手术时间125~180 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10~450 mL,平均320 mL.术后均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切缘癌细胞存留,无围手术期死亡.肺动脉成形病例保留的肺叶也没有发现肺再灌注损伤或明显肺水肿征象.80.7%(88/109)的患者术后不需要输血,94.5%(103/109)的患者术后未出现肩关节运动障碍.术后住院时间7~15天,平均9天.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具有与标准切口相同的适应证,不仅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程序和范围,而且还具有实时分期、减少单纯探查、提高手术切除率、创伤小、恢复快、出血输血少、开关胸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89.
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报告32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32例中袖状肺叶切除19例,肺叶切除4例,全肺切除7例,左主支气管节段切除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1例为支气管胸膜瘘,经Ⅱ期手术带蒂大网膜覆盖支气管残端治愈,另2例分别于手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时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结论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应及时采用外科治疗的方法。将狭窄阻塞病变的支气管连同受累肺叶一并切除的袖状肺叶切除术是首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90.
目的:胸内段食管瘘常由食管或周围器官的恶性肿瘤引起,良性病变发生率较低。胸内段食管瘘发生后常引发较复杂的症状,且与周围器官形成相通性瘘后预后更差,故称为凶险性胸内段食管瘘。其治疗有一定困难,因为较易行的食管或气管内支架术对长期生存易出现并发症,而外科手术的创伤令很多患者无法安全度过手术关。作者所在单位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此类患者采用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此进行总结。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各种良性病所致的胸内段食管瘘9例,男5例,女4例,年龄从5岁~73岁(平均年龄:49.89岁)。其中交通事故外伤所致巨大食管气管瘘(均从胸廓入口到隆突平面)3例;误吞鱼骨致食管主动脉瘘1例,致食管纵隔瘘引发纵隔脓肿致胸椎破坏后引发高位截瘫1例,致食管右上肺形成右上肺巨大脓肿引发脓毒血症呼吸衰1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外院行光动力学治疗引发巨大食管气管瘘1例。肺癌术后纵隔淋巴转移行放疗致食管气管瘘1例,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气管瘘1例。其中5例行分期手术治疗:对交通意外所至巨大食管气管瘘3例患者一期行胃造瘘和空肠造瘘术达到胃减压减少返流和经空肠管增加营养的目的,患者肺部感染减少和营养改善后,二期行食管原位代气管膜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食管主动脉瘘患者发生两次量在2000 mL以上大出血,抢救成功后一期行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二期行食管内翻剥脱、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术;食管纵隔瘘致高位截瘫患者一期行经右胸纵隔脓肿清除、椎体部分切除椎管减压术,二期手术经颈上腹二切口将食管内翻剥脱并经胸骨后将胃拉到颈部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食管右上肺瘘并伴有脓肿形成,患者术前经抗菌素抗感染后脓毒血症渐好转,行经右胸右上肺叶切除食管局部修补术。光动力治疗后出现食管气管瘘患者先行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失败,后取出支架并经右胸气管瘘口修补术,术中发现局部黏连明显,分离后瘘口较术前扩大,气管瘘口用肋间带蒂肌间瓣进行修补,并将食管切除,胃食管行颈部吻合术。放疗后食管气管瘘患者先行食管支架植入失败,取出支架后行术中分离并采用双肌瓣分别修补术。食管癌术后残胃气管瘘患者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治愈。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9 h(平均时长:5.5 h),术中出血280~900 mL(平均出血量:380 mL),术后住院7~20 d(平均住院天数:13 d),患者术后恢复好,经随访现有7例存活,可正常工作,生活完全自理。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较重,经呼吸机辅助通气15 d后肺部炎症出现好转,后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于术后第55天死于胃内容物误吸所致多器官功能衰。1例患者术后因修补的肌肉组织堵塞支气管,行支气管镜下电切时出现急性心衰,行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但患者于术后第18天死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内段食管瘘的患者治疗应在积极改善全身状况的前提下进行,其中分期手术治疗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且从本组3例食管气管瘘的患者来看,利用“炎症”黏连的特性进行局部食管代气管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的可行方法;而一期手术时会引起局部瘘口扩大,同时术后会合并较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