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治疗在当下仍是一大挑战。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肌结构重构,电重构和神经体液重构,即所谓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证实,房颤是心力衰竭、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毫无疑问,尽早的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给患者来带的血流动力学及其他方面的益处是室率控制策略不可比拟的,但是目前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仍然不尽人意。十几年来,对房颤治疗的两种基本策略——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结合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歇,然而这些研究似乎都得出一个结论:两种治疗策略对于整体房颤人群的预后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对这些临床研究的深层解读告诉我们: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节律干预仍是我们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用rDNA基因ITS及TUB的差异对15株致病性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重新分类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15株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临床相关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特征,糖同化试验方法观察菌株对D-核糖的利用,以及对菌株ITS及TUB进行Clustal X序列比对和MEGA 4方法种系发生研究.结果 15株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菌落形态学和显微镜特征无明显差异,仅1株出现有性期表现.糖同化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均可利用D-核糖.15株菌经与荷兰CBS网站(http://www.cbs.knaw.nl)数据库中模式株比对以及绘制种系发生图,显示分属于波氏假阿利什霉复合种第4支Scedosporium apiospermum和第5支Pseudallescheria boydii,且分别为4和11株.结论 对于波氏假阿利什霉复合种仅依赖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难以准确鉴定,且耗时长,而通过多位点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能可靠鉴定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对临床相关的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建议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分子方法进行种水平鉴定.  相似文献   
23.
横纵径比值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是指直径≤10mm的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其中大多数为乳头状癌。由于肿块较小,又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战临床诊断难度很大,如何发现并鉴别TMC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热点,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联合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三唑素)或两性霉素B(多烯类).作用于15株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的M38-A方案,药物间相互作用用分数抑菌浓度(FIC值)表示.结果 体外单独用药时,伏立康唑的MIC值的几何均数(GM)显著低于其他药物.在15株受试菌中,卡泊芬净与伊曲康唑联合时,全部菌株显示为协同作用;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联合时,有27%的菌株显示为协同作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时,均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 卡泊芬净可增强伊曲康唑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卡泊芬净与伊曲康唑联合用药有望作为临床上治疗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是胆道系统的一种高危急腹症 ,起病急骤而凶险 ,加以老年人的特殊病理生理变化 ,一旦发生急性胆道感染易发展成ACST ,如不及时处理 ,后果极为严重 ,病死率高。我院自 1987~ 2 0 0 0年收治进行外科急诊手术的老年ACST患者 32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时机与方式及治疗上的特殊性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6 0~ 72岁 ,平均 6 5 0岁 ,病史 2~ 4 0年不等 ,发病到入院一般在18~ 72h ,原有胆道手术史者 16例。入院时表现有典型的夏枯氏三联征 2 0例 ,伴有中毒…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多单链抗体修饰氧化铁纳米微粒的方法。方法 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及羧基(COOH group)修饰的氧化铁纳米微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ONPs),以及抗MUC4、抗CEACAM6及抗CD44v6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ies, scAbs),通过EDC/Sulfo?NHS交联剂将IONPs?PEG与3种scAbs进行交联,构建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再利用zeta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IONPs?multi scAbs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在IONPs?PEG表面偶联荧光抗体,通过荧光强度测定其偶联效率;再鉴定复合物的抗原识别特异性及在放置1个月、6个月后评估复合物水溶液稳定性。结果 偶联3种scAbs后,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23.6±0.5) nm,粒径分布集中,zeta电位约(?17.3±06) mV;TEM显示粒径约10 nm,荧光强度测定结果提示抗体偶联效率约为7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提示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对高表达MUC4、CEACAM6及CD44v6分子的胰腺癌细胞BxPC?3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证实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原识别特异性;在放置1个月、6个月后,偶联复合物的溶液分散性良好,放置6个月后平均粒径约(23.9±0.8) nm,zeta电位约(?17.6±0.4) mV,TEM拍照提示粒径约10 nm,细胞免疫荧光提示复合物抗原识别特异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利用EDC/Sulfo?NHS交联剂组合,将3种单链抗体交联到PEG和羧基修饰的IONPs表面,构建IONPs?PEG?multi scAbs复合物,该方法偶联效率高,且复合物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抗原识别特异性及水溶液稳定性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27.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肺移植后血清及移植肺丙二醛(MDA)、谷光甘肽(GSH)及肺组织湿,干重比的影响,探讨Egb761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以呼吸暂停、睡眠结构紊乱及低氧血症等为特征的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0SAHS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密切相关,现通过系统综述,探讨分析了OSAHS与多种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归纳总结其发生机制及心电学特点,并对OSAHS及其合并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掌握痔套扎器弹力胶圈与术后出血和疼痛的关系,进行了胶圈弹力、内径与术后出血和疼痛相关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胶圈弹力越大,出血几率升高;弹力越小,疼痛发生几率亦升高;胶圈内径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术后出血和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福建泉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2018年在该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29种标准变应原(3种混合变应原和26种单一变应原)进行测试,以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共有2137例符合条件的过敏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为28岁,男、女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疾病诊断主要为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和过敏性咳嗽,发病高峰为每年7-8月。变应原测试结果显示,变应原种类丰富,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为76.18%,变应原种类以屋尘螨、粉尘螨和蟑螂为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变应原(P<0.05)。单一变应原阳性反应者较少,73.53%(1197/1628)的患者对3种及以上变应原反应阳性。致敏以轻度反应为主的患者中,变应原种类最多,3~30岁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强度较高(P<0.05)。结论该研究揭示的变应原致敏特点将有助于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