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19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2篇
  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精神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较差,平均得分(52.56±7.79),且其结果受患者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是否首次发病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及其主要照顾者应教会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单药治疗学龄期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80例学龄期癫痫患儿,均行VPA单药治疗。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Lennox Gastaut综合征(L-G综合征)组5例,全面性发作组19例,部分性发作组33例,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组23例。比较各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80例患儿均接受16周的VPA单药治疗,其中完全控制34例,治疗总有效率82.50%(66/80)。L-G综合征组、全面性发作组、部分性发作组、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4.21%、93.94%、65.22%。部分性发作组词汇、排图、常识、积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组拼物、类同、译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G综合征组、全面性发作组治疗后操作智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语言智商和全量表智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发作组治疗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和全量表智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组治疗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和全量表智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及癫痫发作频率与治疗前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全量表智商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发病年龄与治疗前后操作智商、语言智商、全量表智商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加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75%(7/80);维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25%(9/80)。结论:应用VPA单药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儿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但部分发作继发全面发作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低,因此临床应根据癫痫类型的不同,为患者选用合适的治疗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为探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MO)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CRC/SMO管理体系包含评估体系、培训体系、奖罚体系3大模块。结果 通过3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完善了CRC/SMO的管理,医疗安全得到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结论 CRC是确保药物临床试验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构建CRC/SMO管理体系可以提高CRC专业技能水平,强化CRC责任意识,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45.
就如何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形成融合中医药特色的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探讨,探讨设计开发糖尿病中医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并对该系统的开发意义及作用进行简介。讨论借助于互联网+医疗模式、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出糖尿病中医社区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借助中医药的广泛群众基础,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控领域的优势,为新时期社区糖尿病防控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6.
陈娜 《新中医》2020,52(13):153-15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丹七软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丹七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组上述血脂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丹七软胶囊对调节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小檗碱(Berberine)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小檗碱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CCK8方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小檗碱对肿瘤的增殖影响.Western...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缺血性脑卒中组(MCAO组,n=6)、正中神经电刺激组(MNES组,n=6),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正中神经电刺激组在造模后第3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隔天干预,干预7次后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检测正中神经的损伤情况、尼式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电镜检测。结果 HE染色显示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大鼠的正中神经未造成损伤,正中神经被膜结果完整,无明显炎细胞浸润。与MCAO组相比,MNES组大鼠的神经功能以及损伤侧前肢的运动功能和协调能力显著改善(P <0.01)。与MCAO组相比,MNES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 <0.05),缺血半影区尼氏小体的核固缩现象减少。与MCAO组相比,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后,MNES组大鼠皮层中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PSD95、synI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05),缺血损伤侧皮层的突触数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及早死疾病负担趋势,为制订食管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疾病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9年长寿区居民食管癌死亡资料,计算食管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LL)、每千人YLL(YLL率)和人均寿命损失年(AYLL),采用年度变化百分...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2016年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入选3163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患者共592例(占18.72%),确诊恶性肿瘤的共2399例(占75.85%),少见肿瘤27例(0.85%),转移癌39例(1.23%),淋巴系统肿瘤106例(3.35%);男女性别无差异;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占比最高。在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皮肤常见恶性肿瘤符合率为59.61%,附属器肿瘤符合率为3.7%。结论:在皮肤肿瘤的诊治过程中,提高诊断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性应用是未来皮肤科医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