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0篇
  6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成人特应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及Th17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80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gE、IFN-γ及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等水平,并分析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结果:三组间血清IgE、IL-17、IL-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呈递增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gE、IL-17、IL-23水平与成人特应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IgE、IL-17、IL-23三项联合指标诊断轻中度成人特应性皮炎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明显高于IgE、IL-23诊断的AUC(P<0.05),而诊断中重度成人特应性皮炎AUC为0.838,明显高于IL-17、IL-23诊断的AUC(P<0.05)。结论: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IL-17、IL-23水平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并与患者的疾病轻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应用后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后方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采用后踝关节镜治疗患者17例,其中后踝关节撞击征7例,距骨骨软骨损伤4例,后踝关节游离体2例,Haglund畸形4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踝关节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6.7±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0.6)分,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9.8±6.9)分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87.5±7.3)分,其中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结论后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后方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证型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阴虚型3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型中药组疗效优于中药加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型中药加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眩晕具有良好效果,在不同证型的眩晕中临床疗效存在差异,痰浊型和气虚型的中药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Ⅳ型胶原(ⅣC)、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A)组、微量白蛋白尿(B)组及临床蛋白尿(C)组,每组50例;另选50例健康人作对照(D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ⅣC,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的含量,分析血清Hcy水平与ⅣC、Cys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ⅣC、CysC水平均高于D组(P<0.01),B、C组高于A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ⅣC和CysC水平呈正相关(r1=0.58和r2=0.68,P<0.05)。结论血清Hcy导致ⅣC、CysC水平升高,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方法 采用Nano LC(75 μm×15 cm,5 μm)和Micro LC(1.0 mm×15 cm,5 μm)的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醋酸铵缓冲液(pH 5.0)为流动相,使用线性梯度程序,将MCF7细胞中基因组DNA水解产物进行分离,两种体系流速分别是300 nl/min和40μl/min,在273 nm波长处检测,利用外标法分别检测DNA中脱氧胞嘧啶(dC和甲基化脱氧胞嘧啶(5mdC)含量.结果 MCF7基因组DNA的水解产物,经反相色谱分离得到的峰图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重复性;DNA水解后的产物为弱保留化合物,且Micro LC分离效果优于Nano LC;乳腺癌细胞MCF7甲基化水平为19.3%,高于正常细胞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论成功的将MCF7细胞中基因组DNA水解产物经反相色谱分离;使用Micro LC分离DNA水解后的弱保留产物较佳;MCF7细胞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96.
肝门纤维块回声:婴儿胆道闭锁的重要诊断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 《中外医疗》2010,29(32):173-173,175
用7.5MHz高频探头检查5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19例胆道闭锁者于肝门静脉前方发现条索状高回声,条索状高回声是肝门区的纤维块,新生儿肝炎及其它都不出现此种现象。本文提出胆道闭锁锁独有的肝门纤维块可被超声显示,特异性明显高于其它检查指标。这一特征是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分析嘉兴地区1185例肺癌临床资料,其中1995~1997年416例及2006~2009年769例肺癌。嘉兴地区肺腺癌和小细胞癌增加明显;肺癌发病高峰年龄后移;女性肺癌明显增加,且以肺腺癌为多。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回顾性观察并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几种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8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 ?滋g和钙尔奇D3 600 mg,均每日1次;B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50 U隔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次;C组,在骨化三醇和钙尔奇D3的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3 mg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随访时间1年。分别在基线和12个月后记录骨密度,SF-36量表评价的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患者在骨密度、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均略有好转,但与基线比较未达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在骨密度、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均有较大改善,与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在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基线比有显著性差异,且临床用药方法简单,依从性强。【结论】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需联合用药,单纯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不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鲑鱼降钙素止痛迅速,能在一定程度改善骨密度和生活质量;伊班膦酸钠能提高骨密度、改善生活质量,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B-DLB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等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13例患者均以乳腺肿块为临床表现,其中女12例,男1例发病年龄34-92岁;行手术治疗9例,全身化疗12例,放弃治疗1例,9例患者联合放疗。随访时间8-114个月。复发6例;死亡5例,死于淋巴瘤播散4例,3年生存率67.3%,5年生存率33.7%。结论 PB-DLBCL多见于老年女性,预后与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乳酸脱氢酶及肿块大小有关治疗方法建议采取含蒽环类的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对高危患者需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鞘内化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检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cεRI和CD63的表达。方法:收集AR患者和健康人(healthy controls,HCs)的外周血,用蒿草花粉和尘螨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FcεRI和CD63的表达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AR患者[0.92%(0.70%~1.64%)]相比于HCs[0.71%(0.43%~0.97%)]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调(Z=-2.050,P=0.041);AR患者[6.19%(3.05%,8.19%);1 462(1 164,1 720)]FcεRI+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比HCs[3.16%(1.55%,4.53%);808(524,1308)]增加(Z=-2.102,P=0.036);AR患者[2 031 (1 725,3 338)]CD63+嗜酸性粒细胞的MFI比HCs[1 491(1 297,1 613)]升高36%(Z=-3.192,P=0.002)。0.1 μg/mL蒿草过敏原粗提液[2 618(2 131,3 315)]和1.0 μg/mL蒿草过敏原粗提液[3 108(2 317,3 792)]能诱导AR患者CD63+嗜酸性粒细胞的MFI上调(Z=-2.667,P=0.008;Z=-2.845,P=0.004)。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FcεRI和CD63参与AR发病。过敏原特异性嗜酸性粒细胞激发试验检测CD63的表达,可能成为AR诊断的补充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