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357篇
预防医学   18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69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大鼠血浆中沙奎那韦的定量测定方法,并用于氧化白藜芦醇对沙奎那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C18反相色谱柱(150mm×2.1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2mmol·L-1甲酸铵),流速为300μL·min-1;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多反应监测。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式提取,检测反应为m/z671.4→570.4(沙奎那韦),m/z721.4→296.2(利托那韦,内标)。将10只SD大鼠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沙奎那韦(30mg·kg-1)、沙奎那韦(30mg·kg-1)+氧化白藜芦醇(40mg·kg-1),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沙奎那韦在1.0~100.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16%,偏差为0.89%~6.24%,回收率为67.85%~82.38%,血浆样品稳定性好。同时服用氧化白藜芦醇时,大鼠体内沙奎那韦达峰浓度Cmax、Cmax1显著降低,而Cmax、Tmax、t1/2、CL/F均无显著差异。结论:HPLC-MS/MS测定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沙奎那韦的药时曲线存在双峰现象;氧化白藜芦醇可以显著降低沙奎那韦的达峰浓度,但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其他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M序列编码激励提高磁声信号信噪比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解决目前磁声成像单脉冲激励方法信噪比低、磁声成像质量受到限制以及叠加平均改善磁声信号信噪比方法限制成像速率的问题。方法:通过仿真计算和磁声信号的实验测量,对不同码长下M序列编码的磁声信号的信噪比、峰值旁瓣水平、采集处理时间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层石墨纸模型进行信号检测实验。结果:对于单层石墨纸实验模型,在未进行波形叠加平均条件下,相比于单脉冲激励方式,7、31和127 bit M序列编码处理方法可提高磁声信号信噪比19.4、29.6和40.4 d B;3种码长的M序列编码激励磁声信号平均距离旁瓣水平分别为14.1、10.0和7.6 d B,峰值距离旁瓣水平分别为26.3、24.3和21.3 d B;将信噪比提升40 d B,采用127 bit M序列编码激励,相比于单脉冲激励结合波形平均处理方法,其采集处理时间由53.1 s缩短为0.520 s。结论:M序列编码激励的磁声成像信号处理方法对于提高磁声信号信噪比、改善成像质量、提高整体成像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考证了二甘汤的源流,介绍了郑启仲教授运用二甘汤治疗汗证、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厌食症、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探讨了二甘汤的组方奥妙、证治规律,揭示其谨守气阴两伤、虚热内扰、正虚邪恋的病机,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附典型验案4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54.
杜亚朋  王美  李璐遥  周坤  白亚军  李杨  王四旺  王梅  赵晔  郑晓晖 《中草药》2021,52(16):5039-505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重要中药成分,其在炮制过程中常常发生分解与转化,可能影响饮片质量、中药药性与药效。为掌握并合理控制含有该类成分中药炮制过程中影响药性与药效的因素,制定科学的炮制工艺,有效利用炮制环节的生物转化,通过本草考证和检索国内外研究文献,基于环烯醚萜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分布分析,总结影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稳定性因素,梳理炮制前后含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药药性与药效的变化,发现当pH值小于3、温度高于45℃、相对湿度高于45%、未灭活的酶存在和药材含水量较高时均会促使环烯醚萜类成分分解、转化,含该类成分的中药炮制后药性由寒转温,作用由清转补,此改变的物质基础与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分解与转化密切相关。因此,在炒制、炙、蒸煮过程中应以临床用药目的为依据合理控制上述影响因素,以达到增效目的,保证中药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5.
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脱出症。二者并存的病人近年来由诊断技术的提高,特别是CT、MRI的应用。诊断为此病者日多。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关腰椎间盘脱出症6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功能锻炼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娜  陆相云  林燕 《护理研究》2008,22(5):1189-119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优良率〉90%,但只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不注重手术前后患膝关节伸屈功能的健康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关节伸屈功能的恢复既可通过持续被动锻炼(CPM)来实现,又可通过主动锻炼来取得,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中医微创针刀镜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行膝关节中医微创针刀镜滑膜切除术后,口服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3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为4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RI检测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医微创针刀镜切除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滑膜,后续配合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对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鉴别实验进行研究。方法:对化学反应、免疫原性反应、蛋白质的鉴别反应进行测定。结果:9个厂家药品鉴别反应均呈正反应。结论:化学反应专属性强,免疫原性反应标准有待修改,增加蛋白质的鉴别反应。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服用中药,水煎服,日1剂。30 d为1个疗程,共服用1~3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比较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12.00±1.77)分,治疗组(13.18±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5)。优良率对照组84.0%,治疗组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眼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肾透明细胞癌眼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EMA、CAⅨ、vimentin、CD10、CK7、CEA、HMB-45等抗体的表达。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2~68岁。眼眶转移4例,眼睑转移1例,左眼3例,右眼2例。眼眶转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与眼部肿胀不适,眼睑转移患者临床表现为眼睑新生物。原发肿瘤至转移癌间隔时间10~23年,平均间隔时间14.4年。眼观:灰白、灰红色结节样肿物。镜检:肿瘤细胞界限清晰,胞质透明,呈巢状分布,巢周有纤细的纤维间隔分隔,并富于薄壁血管。免疫表型:CKpan、EMA、CAIX、vimentin、CD10均阳性,CK7、CEA、HMB-45、SMA、CD11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0%~30%。患者随访2~6年,未见复发。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眼部转移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眼部原发肿瘤无特殊性,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眼眶,且通常与原发癌间隔时间较长,因此有肾癌病史的眼眶肿瘤患者应考虑转移性肾癌可能性,以提高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