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探讨小儿血液病并发深部真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防治措施与预后。方法根据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11例急性白血病(其中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及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于白细胞低下期出现肺部真菌感染或多脏器真菌感染,其中7例经抗真菌治疗后恢复,2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结论深部真菌病是继发于白细胞低下及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合并症,多次痰涂片是简便、快速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之一,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早期诊断治疗深部真菌病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BPDCN患儿,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起病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 5例BPDCN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例,女3例,诊断年龄8~14岁。中位随访时间37(15~51)月。5例患儿起病时均有皮肤受累,皮肤外受累器官包括肝脾、淋巴结、椎体、外周血,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5例患儿均经皮肤或骨髓病理检查确诊,均表达CD4、CD56和CD123,均无特异性基因表达,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异常。诱导化疗采用ALL或NHL方案,均诱导缓解,2例NHL方案巩固化疗中出现局灶复发。5例患儿后续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无病存活4例,1例为治疗相关死亡,5例患儿均无疾病相关死亡。结论 儿童BPDCN临床侵袭性弱于成人,诱导化疗敏感,后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3.
儿童血液病并发绿脓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血液病并发绿脓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5~2005年入院的24例儿童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并发绿脓杆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血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结果①绿脓杆菌败血症主要发生于中性粒细胞低下的住院病人;②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100%的患儿有发热,87.5%有寒战,25.0%出现感染性休克,8.3%出现DIC,20.8%出现坏疽性深脓疱;③药敏监测显示对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等有较高的敏感率;④24例患儿中治愈22例,死亡2例,患儿在24h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感染治疗,可明显缩短发热时间和病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持续时间≥7d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感染灶恢复时间较ANC<0.5×109/L、持续时间<7d的病人明显延长。结论绿脓杆菌败血症在粒细胞低下的血液病患儿进展极其迅速,及时有效的抗生素应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学异常的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诱导化疗期间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方法 以2004年2月至2013年4月收住院的271例初治B-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遗传学异常患儿在诱导化疗第15天和诱导化疗结束时MRD的变化特点。结果 诱导化疗第15天,具有超二倍体患儿在MRD的3个检测界值上(分别MRD≥0.1%、1%和10%)的检出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超二倍体患儿(均PP>0.05)。诱导化疗结束时,超二倍体患儿和BCR-ABL1阳性患儿在MRD的3个检测界值上(分别MRD≥0.01%、0.1%和1%)的检出比例分别与非超二倍体和BCR-ABL1阴性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EL-AML1融合基因阴性患儿在上述3个检测界值上的检出比例均高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均PP结论 具有不同遗传学异常的B-ALL患儿在诱导化疗中及诱导化疗结束时的MRD水平是不同的,MRD的预后意义可能与不同遗传学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性染色体缺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细胞遗传学结果将106例AML患儿分为正常核型组(A组,n=26)、不伴性染色体缺失的非正常核型组(B组,n=52)和伴性染色体缺失的非正常核型组(C组,n=28),比较各组患儿预后差异.结果 A、B、C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38.9%±11.2%、59.3%±7.3%和66.5%±10.5%,其中C组明显高于A组(P=0.035);A、B、C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4.3%±13.5%、68.1%±7.7%和77.9%±9.8%,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t(8;21)易位的AML患儿58例,5年EFS率为63.3%±7.3%,明显高于正常核型患儿(P=0.015);C组中28例伴性染色体缺失的AML患儿均伴有t(8;21)易位,与不伴性染色体缺失的t(8;21)易位患儿相比,5年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AML M2型中性染色体缺失是预后好的染色体核型,该类型大多同时伴有t(8;21)易位;在伴有t(8;21)易位的患儿中,性染色体缺失并没有显示出更好的预后,推测性染色体缺失的非正常核型预后好可能与伴有t(8;21)易位有关. 相似文献
57.
59.
目的 分析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BPDCN患儿,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起病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 5例BPDCN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例,女3例,诊断年龄8~14岁。中位随访时间37(15~51)月。5例患儿起病时均有皮肤受累,皮肤外受累器官包括肝脾、淋巴结、椎体、外周血,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5例患儿均经皮肤或骨髓病理检查确诊,均表达CD4、CD56和CD123,均无特异性基因表达,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异常。诱导化疗采用ALL或NHL方案,均诱导缓解,2例NHL方案巩固化疗中出现局灶复发。5例患儿后续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无病存活4例,1例为治疗相关死亡,5例患儿均无疾病相关死亡。结论 儿童BPDCN临床侵袭性弱于成人,诱导化疗敏感,后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CBF-AML患儿中C-KI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伴随C-KIT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预后。结果 86例CBF-AML患儿中,35例(40.7%)C-KIT基因突变阳性。inv(16)/CBFβ-MYH11患儿中C-KIT基因8号外显子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t(8;21)/RUNX1-RUNX1T1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性组相比,C-KIT阳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伴随其他基因、髓外白血病、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KIT基因突变阳性及阴性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2. 8%和76. 4%,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CBF-AML中发生率高,对CBF-AML患儿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