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2例采用二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的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10例有呼吸道症状,17例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3例胸部CT检查可见云絮状影;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曲霉菌感染;6例(27.3%)中性粒细胞〈0.5×10^9/L,9例(40.9%)〈0.1×10^9/L;1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除外输注血液制品偶尔使用者);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二性霉素B雾化吸人治疗5d以上;5d后症状无改善者加用伊曲康唑治疗2周以上;有效率为59.1%(13/22),仅1例死亡。结论血液病患儿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早期诊断较困难。经验性二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微小残留病(MRD)值在判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极限稀释法对ALL完全缓解期(CR)后的意义。方法:运用极限稀释法对ALL完全缓解期(CR)后不同时期的骨髓标本进行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的定量检测。结果24例初诊时存在IgH或Vδ2Dδ3基因重排的ALL患者CR后不同时期51例骨髓标本中,MRD〉0.1%者3例,其中2例复发,1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CD4^+CD25^High Foxp3^+Treg细胞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对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的效应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ITP患儿治疗前后CD4^+CD25^High Foxp3^+Treg细胞比例变化,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单用激素或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AITP患儿CD4^+CD25^High Foxp3^+Treg细胞比例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组的增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CD4^+CD25^High 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及Foxp3基因表达降低是AITP的发病机制之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可以通过诱导其扩增及活化发挥治疗A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CD4 CDHigh 25Foxp3 Treg细胞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对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的效应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AITP患儿治疗前后CD4 CDHigh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变化,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单用激素或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AITP患儿CD4 CDHigh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组的增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 CD4 CDHigh25Foxp3 Treg细胞比例下降及Foxp3基因表达降低是AITP的发病机制之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可以通过诱导其扩增及活化发挥治疗A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阿米福汀在肿瘤治疗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5):394-395
放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短时大剂量或长期的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组织细胞的同时也会导致正常组织细胞严重受损,甚至引起患者永久性器官功能损害或死亡。阿米福汀是世界上第一种广谱的细胞保护剂,其特点是能选择性保护正常组织细胞免受放疗、化疗的毒害,却不减弱其抗肿瘤效果,对肿瘤组织无保护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药。本文就阿米福汀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研究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金润铭杨爱德费洪宝刘树茂邓迪爽付涛何美娟龚维龙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也是研究恶性肿瘤性疾病的一个甚佳模型。为了对本病的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小儿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免疫球蛋白重链(IgH)、Vδ2Dδ3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ANLL患儿骨髓进行巢式PCR,检测IgH及Vδ2Dδ3基因重排及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49例ANLL中,IgH阳性检出率为20.4%(10/49),Vδ2Dδ3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2.2%(6/49)。结论 ANLL也存在IgH、Vδ2Dδ3基因重排,T、B细胞相关性抗原表达与IgH、Vδ2Dδ3基因重排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心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 AML1-ETO 融合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M2型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2年于我院小儿血液病房首次确诊并进行治疗的4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M2型患儿,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后 AML1-ETO 融合基因阳性的患儿为 A 组(31例),AML1-ETO 融合基因阴性的患儿为 B 组(17例)。比较两组第一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第二疗程 CR 率、总 CR 率、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复发率等情况。并分析与 AML1-ETO 融合基因阳性患儿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入选患儿中 A 组总 CR率为90.3%,B 组 CR 率为94.1%。A 组5年 EFS 为(60.9±9.6)%,B 组5年 EFS 为(25.5±11.0)%,A组5年 OS 为(69.3±8.6)%,B 组5年 OS 为(31.9±12.7)%,A、B 两组的 EFS、O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 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2.6%、58.8%。有无脾脏肿大、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有无 CD56、CD71、第一疗程是否达到完全缓解及危险度分型、AML1-ETO 融合基因是否转阴与 AML1-ETO 阳性患儿预后有相关性。结论 AML1-ETO 融合基因是影响 AML-M2型患儿预后的良好因素。有无 CD56、CD71、第一疗程是否达到完全缓解及危险度分型、AML1-ETO 融合基因是否转阴与 AML1-ETO 阳性患儿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异常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造血细胞形态功能异常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高转化率为特征.该综合征在儿童中少见,由于缺乏诊断与治疗的金标准,使临床诊治极其混乱,易造成医疗失误或医疗纠纷,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学特性和体外杀瘤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过γ干扰素(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IL-2 诱导并与树突细胞(DC)共培养后,获得DC-CIK.采用MTT法检测DC-CIK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在予以10 mg·L-1、20 mg·L-1小鼠抗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细胞比例,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诱导后的DC-CIK细胞形态规则,其对肿瘤细胞B95、Jhhan、M07e 均表现出杀伤活性.其中对B95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强,在效靶比为51、101 时DC-CIK对B95细胞的杀伤作用均>60%,而对Jhhan、M07e的作用不明显.在予以10 mg·L-1、20 mg·L-1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个处理组均使CD4+CD25+ Treg细胞表达增加(t=6.783、7.282,Pa<0.05).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个处理组均使Foxp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加(t=11.671、10.909,Pa<0.05),Foxp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16.734、9.562,Pa<0.05).结论 DC-CIK具有强大的体外杀瘤作用,Foxp3基因参与LFA-1介导的DC-CIK杀瘤途径,其杀瘤机制表现为CD4+CD25+Treg细胞途径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