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岁女孩,汉族,因发热2天入院。患儿父母系第五代表亲结婚,患儿系第4胎第4产。生后2个月起面、颈、四肢等暴露部皮肤变黑,头发色渐变浅而呈银灰色。自幼常患上感,2岁已患3次肺炎。神清,智力正常。双眼有畏光,头发银灰色,面、颈、四肢部皮肤呈灰黑色,全身皮肤有散在点、斑状自化区。颈及腹股沟部触及数个蚕豆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索中肝肿瘤专题献的核心信息源。方法 《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国科学引索引数据库》(CSCI)收录的1989-1998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肝肿瘤相关献为信息源,运用产和引方法对肝肿瘤相关献进行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CBMdisc收录产量在100篇以上的21种期刊提供38.2%产,收录的产量在15篇以上的24位作提供4.9%产;CSCI收录的参考献中由45篇论提供8.5%引。结论 以《中国肿瘤临床》为代表的21种期刊从产角度看为产核心期刊,以顾公望为代表的24名作从产角度看是产核心作,周信达等发表的45篇论从被引频交看是高质量论。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家兔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各脑区在给药后30s、1、2、3、5、10min时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大,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与基础值波幅相比,给药后波幅明显增高。结论戊巴比妥钠能够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θ频段功率百分比。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制备改良的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并探讨再生基因(Reg)-2蛋白在SCI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36只SD大鼠。参考Allen法,使用自制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中度损伤。以行为联合评分法(CBS)评定模型的可靠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正常对照组、伤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Reg-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SCI后大鼠一般情况符合临床损伤特点,且稳定性强;各损伤组大鼠神经功能联合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神经元内有微量的Reg-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7.3±2.6,Reg-2相对表达量为0.038±0.007)。SCI后1天,大鼠脊髓内Reg-2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至伤后第7天仍呈高水平表达(阳性细胞数为90.0±3.6,相对表达量为0.694±0.018),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天内,Reg-2免疫阳性细胞以后角神经元为主,而伤后7天以前角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结论:本实验装置制作的大鼠SCI模型稳定、可靠;SCI后Reg-2蛋白表达开始升高,对受损神经起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小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压耐缺氧法、断头法及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研究了异丙酚对缺氧小鼠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异丙酚 30、15和 7.5mg·kg-1均能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 ,延长断头小鼠的呼吸时间 ,降低急性脑缺血小鼠 2h内的死亡率 ,其中 30和 15mg·kg-1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异丙酚对小鼠脑缺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6.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根据中医院校病理学课时的需要,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阶段性病例讨论.师生围绕病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病例讨论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实践证明,病例讨论对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中医药防治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 ,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现就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机制综述如下。1 抗突变作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主要途径。抗突变、抑制畸变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或复方具有抗突变作用 ,可用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陆培新等 [1 ]发现云芝多糖具有阻断黄曲霉素 B1 (AFB1 )诱导肝癌的作用。王辉云等 [2 ,3 ] 在二乙基亚硝胺 (DEN )所致肝癌前病变实验中证实 ,甘草甜素、绞股蓝总苷、当归等中药能显著阻断大鼠肝癌前病变。赵…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丙泊酚麻醉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黄碱预先给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成丙泊酚+利多卡因组(对照组)和丙泊酚+利多卡因+麻黄碱组(麻黄碱组),每组30例。按照丙泊酚总剂量1.2mg/kg估算,静脉注射丙泊酚总剂量一半时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5ml,麻黄碱组给予麻黄碱0.1m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待患者入睡后行胃镜检查。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置镜前)(T:)、置镜后1min(T3)、置镜后3min(T4)、退镜后1min(T5)、退镜后5min(T6)、退镜后10min(T,)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优良率)、苏醒时间及呛咳、呼吸抑制(SpO2〈92%)、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I时点比较,对照组在T2~T6时点收缩压(SBP)明显下降,T2~T4时点心率减慢(P〈0.05);麻黄碱组在L、T4时点SBP轻度下降(P〈0.05),各时点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在T2~T5时点,麻黄碱组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及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呛咳、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丙泊酚麻醉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黄碱预先给药可以减轻血压下降幅度,有利于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两头尖提取物对猪血清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SD 大鼠68 只随机分为5 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两头尖提取物组(提取组)、两头尖原药组(原药组)、扶正化瘀组(扶正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0.5~0.6 mL/只,每周2 次,连续注射15 周。第15 周模型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扶正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0.525 g·kg-1),原药组给予两头尖煎液(0.7g·kg-1),提取物给予两头尖提取物(0.071 g·kg-1),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 次,疗程8周。大鼠于第23 周末处死取材,测定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SABC法)测定肝组织中琢-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提取组、原药组、扶正组血清MDA 水平明显下降(P<0.05),SOD 水平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α-SMA、TGF-β1 呈高水平表达,染色呈深褐色,面积弥漫;扶正组、原药组、提取组表达面积和强度较模型组明显为弱,纤维间隔染色淡,无典型假小叶形成。显色指数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扶正组、提取组、原药组肝组织中α-SMA、TGF-β1 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两头尖原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基本等同于两头尖原药,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60.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属于"癥瘕""积聚"范畴,与血脉瘀滞、瘀血内结有密切关系。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提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重视活血化瘀中药与益气、化痰、理气、清热等药物的临床配伍;要重视传统中药应用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运用现代药理学知识更科学合理地运用活血化瘀药;要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要重视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用药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