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 :应用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年龄 4~ 14a非急性发作期中、重度儿童哮喘共 96例 ,同时监测肺功能。结果 :总有效率达 99%。治疗前的肺功能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 5 0 %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 (FEF50 % )、呼气流量峰值 (PEF)分别为 (5 8±s 14 ) % ,(5 6± 12 ) % ,(5 7± 13) % ,而治疗 0 .5a后的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88± 13) % ,(88± 11) % ,(86± 14 ) % ,与治疗前相比 ,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应用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 ,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应用阿奇霉素对4~14岁的44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 与同期对照组36例应用红霉素治疗作比较, 采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 u=2 .107, P<0. 05, 差异有显著意义; 并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结论从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观察, 阿奇霉素可成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和部分可逆性 ,甚至部分儿童在症状获得良好控制后可以终身不再发作。因此 ,支气管哮喘的管理和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1)和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 (试行 ) (2 )都明确指出哮喘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举办哮喘夏令营的形式来验证我们的管理效果及其在防治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我们从 1999年起每年 8月份都开展哮喘夏令营活动 ,为期 3天 ,参加哮喘夏令营的患儿均在本哮喘防治中心建立哮喘管理档案 ,年龄 3.5~ 14岁 ,大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观察辅助吸入装置 (囊式、筒式 )对提高定量气雾剂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90例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哮喘儿童 ,随机分为直接吸入组、囊式吸舒辅助吸入组和筒式吸舒辅助吸入组各 30例 ,予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 ,观察各组使用定量气雾剂的出错率、吸药前后临床改善情况、峰流速值改善情况。结果 囊式吸舒组和筒式吸舒组吸药前后的临床表现改善率明显优于直接吸入组 (P均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相比P >0 .0 5 ,差别无显著性。各组治疗前最大峰流速值 (PEFR)改善量和改善率相比 ,差别均有显著性。直接吸入组使用出错率与另两组相比P均 <0 .0 1,差别均有显著性 ,而这两组相比P >0 .0 5 ,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定量气雾剂加用囊式吸舒、筒式吸舒等辅助吸入装置总体优于单独吸入组 ,可作为哮喘治疗的首选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危重哮喘治疗的一线物。儿童危重哮喘时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的帮助,而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不适于应用干粉吸入剂(如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都保),而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应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如筒式吸舒、储雾罐、吸药器)吸入。本文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54例与应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治疗58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布地奈德都保短期加大剂量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期儿童哮喘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短期加大布地奈德都保用量与短期加用口服或静注糖皮质激素作疗效比较。方法:两组病例均应用常规剂量布地奈德都保,治疗组52例在急性发作期短期加用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100%,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FEV1,FEF50%(呼气50%FVC时的流速)、PET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短期加大布地奈德都保用量与短期加用口服或静注糖皮质激素可以取得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肺部慢性疾病 ,在我国1983- 1990年 2 7省 0~ 14岁儿童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患病率为 0 .11~ 2 .0 3% [1 ] ,个别地区则高达 5 % ,全国至少有二千万患者。近 10年来 ,全世界哮喘患病率 (尤其是儿童 )及病死率均有所上升 [2 ] 。支原体是迄今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其大小界于病毒和细菌之间。从人体分离到 16种支原体 ,其中使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体 (MP)、人型支原体和尿素支原体 [3] 。笔者采用咽拭子和喉深部痰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法检测 1998年以来在我院哮喘防治中心专科门诊就诊的哮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鉴别婴幼儿肺炎病原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8例婴幼儿急性肺炎患儿,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PCT(PCT>0.5ng·mL-1为阳性),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RP(CRP>5mg·L-1为阳性),采用流式细胞学及Perox(过氧化物酶染色)及Baso基本原理检测血常规(WBC正常值为512×109 L-1)。结果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PCT、CRP和WBC的敏感度分别为88.0%(395/449)、59.7%(268/449)和49.2%(221/449),特异度分别为85.0%(357/420)、92.9%(390/420)和78.6%(330/420)。结论 PCT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指导抗生素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