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因中细胞凋亡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OHDA毁损大鼠纹状体,以制备PD大鼠模型,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和DNA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成功复制出符合临床特点的PD大鼠模型,其黑质内DA神经元的丢失是以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且于术后2周及1月为最明显,术后2个月仍然存在细胞凋亡情况。结论黑质内DA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将使其数目减少,从而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纹状体区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4年2月至1994年3月间采用CT片引导、徒手一次性穿刺无张力性冲洗治疗脑脓肿4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不同钻孔部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血肿的额极侧钻孔,另一组在血肿的最厚部位钻孔。术后比较两组的颅内积气和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结果额极侧钻孔组的颅内积气、颅内血肿、蛛网膜损伤的发生率比最厚部位钻孔组低。结论在血肿的额极侧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王磊  郑修启 《山东医药》2001,41(18):73-74
硬脊膜外麻醉术并发硬脊膜外血肿极为少见 ,发生于亚临床型血友病甲患者的则更为罕见。我院收诊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12岁。因急性阑尾炎于 2 0 0 0年 10月 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前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分析正常。术后恢复顺利 ,切口愈合良好。于术后第 7天患者感腰部疼痛 ,以腰穿处最著 ,并逐渐出现相应神经系统受压症状 ,L4 ~L5分布区浅感觉障碍 ,马鞍区感觉消失 ,双下肢肌力 0~ 级 ,尿溜留 ,肛门括约肌松弛。CT、MRI检查显示 L1 ~ L3椎体水平椎管内有一个约为 3 .5 cm× 1.5 cm的占位病变 ,压迫硬脊膜囊 ,硬脊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方法 实验于2005—03/05在泰山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及天津神经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雄性大鼠20只,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于大鼠头部正中矢状线旁3mm,前囟前1mm处,利用微量注射器将100万个C6细胞(10μL)注入硬脑膜下5mm处。注射时间为5min,留针3min。术后1,2周对存活的大鼠行MRI检查。对术后2周检查肿瘤阳性的大鼠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对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 1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17只大鼠2次MRI检查见肿瘤所在部位一致,但第二次检查时肿瘤体积更大。双侧长有肿瘤的大鼠有15只,单侧长有肿瘤的2只,总的肿瘤阳性率为100%。②经病理检查证实17只大鼠脑内肿瘤均为胶质瘤。结论 大鼠硬脑膜下注入100万个C6细胞能成功建立脑胶质瘤模型,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方法将49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对照组29例。微创组行血肿腔穿刺+尿激酶灌注溶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统计治愈率、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显效8例,并发症8例;对照组显效8例,并发症29例。两组病例随访半年,微创组治愈16例,对照组治愈17例。2组对比分别行χ2检验,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制颅内双腔冲洗引流管的临床应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71000)姬广福,郑修启,杨松立,朱玉方自1993年2月始,我院使用自制的简易颅内双腔冲洗引流管。共试用18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制作方法:将普通静脉输液器的针头部分剪去,纲管插入带侧孔的引流管...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因中细胞凋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OHDA毁损大鼠纹状体,以制备PD大鼠模型,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和DNA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变化规模。结果:成功复制出符合临床特点的PD大鼠模型,其黑质内DA神经元的丢失是以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且于术后2周及1月为最明显,术后2个月仍然存在细胞凋亡情况,结论:黑质内DA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将使其数目减少,从而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纹状体区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48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科病房。对象:纳入山东省荣军医院外科2004-06/2005-07收住院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方法:①细胞培养:取流产胎儿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1~2周,最后制成单细胞混悬液。②手术及细胞移植:在全麻下进行,将纯化好的嗅鞘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约0.05~0.20mL)用自制的直经0.45mm的注射器分多点注射于相应脊髓损伤处,术后10~14d伤口拆线。③脊髓功能评定:术前1d及术后2周~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④术后3周~1年观察或电话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感觉功能变化。②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③患者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48例患者中均有脊髓功能的改善,且在术后3周~1年的观察或电话随访中仍呈继续改善的趋势。②感觉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触觉:56.9,51.2,P<0.01;痛觉:55.2,48.3,P<0.01),感觉功能改善以感觉平面下移最明显,一般在两个节段以上。③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44.8,40.7,P<0.01),运动功能改善出现较慢。④植物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18.0,14.5,P<0.01),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如:出汗、肠蠕动增加出现最早。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