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3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阐述脑白质损伤后脑室下区(SVZ)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3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对照组(n=40),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BCAO)制作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电子天平测量术后不同时点体重、脑重变化;HE染色和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TUNEL方法检测SVZ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体重、脑重增长明显慢于对照组(术后7d体重15.89±0.82g比23.41±1.25g,t=40.51;脑重0.85±0.11g比0.98±0.09g,t=7.38,P<0.01)。HE染色可见实验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侧脑室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术后14d21.5±6.0mm2比13.8±2.9mm2,t=9.32,P<0.01)。快蓝染色可见实验组纹状体髓鞘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14d42.9±5.3比81.8±7.1,t=35.43,P<0.01)。术后48hSVZ细胞凋亡增多,72h达高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术后72h69.1±3.5比44.0±2.3,t=48.37,P<0.01)。结论BCAO制作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模型成功;脑白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明显。  相似文献   
82.
107例先天梅毒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先天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近年在中国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先天梅毒临床流行病学,旨在分析当前先天梅毒诊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999年2月至2003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07例先天梅毒患儿围产期、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先天梅毒患儿母亲中,89.7%为流动人口,30.8%未进行妊娠期梅毒血清学筛查,94.4%未予正规青霉素治疗。先天梅毒新生儿期表现多变,以皮肤黏膜、骨骼损害较为特异,其比例分别为72%、40%。结论先天梅毒的发生多见于流动人口,孕妇缺乏梅毒血清学筛查和正规青霉素治疗是导致先天梅毒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先天梅毒防治的管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极低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ELBW)生后1周内液体摄入量与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2007年共48例存活的VLBW/ELBW患儿按生后1周内液体摄入量的多少分为高(n=12)、中(n=25)、低(n=11)3组,分析各组间PDA的患病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液量摄入多少与PDA的关系,并分析各组间热卡摄入的差异。结果 除去性别、胎龄、疾病严重程度和体重变化因素的影响后‘生后第2天(OR值:1.02,可信区间:1.01-1.09)和第3天(OR值:1.03,可信区间:1.02-1.20)的液体摄入量增加是PDA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生后数天内的液体量增多(> 150ml/kg/d)与PDA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发病的高危因素及胎龄、原发疾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146例PPHN患儿,统计各个患儿的性别、胎龄(早产儿和足月儿)、原发疾病(包括窒息、感染、肺部病变、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和不同转归(痊愈、好转、无效、死亡)。分析新生儿PPHN的发生和转归与性别、胎龄及原发疾病的关系。结果PPHN 146例患儿。男90例,女56例;足月儿105例(71.9%),早产儿41例(28.1%)。原发于肺部病变者共74例(50.7%),包括湿肺(26例)、吸入性肺炎及胎粪吸入综合征(MAS)(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7例)、气胸(5例),围生期窒息缺氧43例(29.45%),先天性心脏病9例(6.16%),感染8例(5.48%),膈疝7例(4.79%),其他5例(3.42%)。治愈75例,好转34例,无效及死亡37例。足月儿组湿肺患儿23例,早产儿组3例;RDS患儿足月儿组8例,早产儿组9例。湿肺并PPHN未愈率7.7%,吸入性肺炎并PPHN未愈率15.4%,其他原发疾病并PPHN的未愈率均〉20%。结论新生儿PPHN多发生于男性足月儿,肺部病变和围生期窒息缺氧为最常见原因,湿肺、吸入性肺炎并PPHN预后较好,而窒息、RDS、感染及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5.
新生儿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素梅  张旭东  邵肖梅 《临床儿科杂志》2001,19(4):252-252,254
在过去十年期间,我们已经取得许多新的关于新生儿尿路感染(UTI)病因学的知识。细菌的毒力因素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并检出几种特殊的细菌毒力。新生儿UTI有引起不可逆性肾损伤的重要危害,尤其是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VUR)时,更易造成肾的损伤而形成肾瘢痕,最终造成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增加了新生儿UTI的管理负担。现就新生儿UTI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近年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即脑功能监测(cerebral function monitor,CFM)是连续脑电图记录的简化形式,它是简单化的单频道的脑电监测,信号来自双顶骨电极,通过放大、频率滤过、振幅压缩和整合,以6cm/h的速度输出在记录纸上。aEEG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功能评价方法,对神经系统损伤预后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为此本文对aEEG在新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7.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2月间 ,机械通气的 13例患儿 ,分早期喂养组 (6例 )和常规喂养组 (7例 )。早期微量喂养组平均在生后 2 .5d开始开奶 (每 2小时 2ml/kg) ,常规喂养组为生后13 .6d ,两组均在生后第 3天开始静脉营养。当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 ,进行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和血胃泌素、胃动素测定。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的胃排空率 (32 .6± 12 .2 ) %快于常规喂养组 (16 .0± 5 .5 ) %、到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为 (17.5± 8.0 )d对 (34.9± 17.7)d以及拔胃管时间 (12 .2± 8.3)d对 (31± 11.2 )d均明显缩短 (P <0 .0 5 ) ,但两组在反流指数、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胃肠动力成熟 ,缩短到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并早日建立经口喂养 ,减少喂养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慢性肺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CLD)是早产儿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逐渐增加,CLD已成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9.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电图方法对5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研究,发现窒息后早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9.7%,其中以广泛T波低平或倒置(18例)、ST段移位(9例)和Q-T间期延长(6例)为主要表现。其他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右房肥大(2例)、右室肥大(2例)、P-R间期延长(1例)和异常Q波(1例),这些少见改变大多同时合并ST-T异常。心电图异常组的心衰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存活者随访表明:7~10天心电图异常消失;38天~15个月无再出现新的异常。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12~24h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期预测和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93例早产儿生后12~24h内应用TCD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监测结果与颅脑超声检查IVH发生与否及12月时的神经发育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其在早产儿IVH早期诊断和神经发育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93例早产儿中,62例发生IVH,其中轻度28例,重度4例。有IVH组早产儿生后早期收缩期血流峰速(Vs)、平均血流速率(Vm)及舒张期流速(Vd)分别为(单位:cm/s)40.3±8.3、22.9±5.7和10.3±5.5,均明显高于无IVH组(分别为32.9±5.1、16.6±3.9和4.0±4.8)(P<0.001),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别为1.49±0.48和0.75±0.14,均明显低于无IVH组(1.96±0.52和0.89±0.15)(P<0.001)。对57例作神经发育预后分析,神经发育不良和正常者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预测早产儿IVH的发生与否,对预测神经发育预后可能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