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56篇 |
免费 | 369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38篇 |
妇产科学 | 59篇 |
基础医学 | 306篇 |
口腔科学 | 189篇 |
临床医学 | 1123篇 |
内科学 | 609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43篇 |
特种医学 | 2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55篇 |
综合类 | 2178篇 |
预防医学 | 1070篇 |
眼科学 | 108篇 |
药学 | 924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813篇 |
肿瘤学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34篇 |
2021年 | 234篇 |
2020年 | 184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354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491篇 |
2010年 | 502篇 |
2009年 | 408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443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318篇 |
2003年 | 311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29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异丙酚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休克组: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 mg·kg-1;异丙酚组:静脉注射LPS 后1 h,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1后10 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4 h;5-甲氧色胺组:静脉注射LPS 后1 h,腹腔注射5-甲氧色胺10 mg·kg-1。注射LPS后6 h,各组大鼠依次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PE) 0.5、1、2、2.5 μg·kg-1,记录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增幅百分比。注射LPS后6 h,经心内穿刺取血, 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浓度(NO2-/NO3-)。所有在体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环做离体张力实验,建立去氧肾上腺素的剂量-张力反应曲线,并计算相应主动脉环最大收缩张力(Emax)、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休克组、异丙酚组、5-甲氧色胺组MAP增幅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 0.05),异丙酚、5-甲氧色胺组MAP增幅百分比均高于休克组(P<0.05)。异丙酚组、5-甲氧色胺组血浆MDA及NO2-/NO3-浓度均低于休克组(P<0.05)。在离体实验中,休克大鼠主动脉环对PE反应的Emax及EC50与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异丙酚组和5-甲氧色胺组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均升高(P<0.05)。异丙酚组和5-甲氧色胺组主动脉收缩力均高于休克组,并且主动脉环对PE的Emax增高,EC50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抑制NO的合成,从而改善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血管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2.
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临床分期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于生物型髋关节长期的生物学效应是未知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2月,对5例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进行分析,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男3例,女2例;年龄55~68岁.术中取出假体进行分析,探讨涂层脱落发生的原因.对照组为翻修术取下的正常假体(10例).使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断面的表面形态和微结构,并用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碎片厚度,维式硬度计测量涂层的维式硬度(HV),以及Push-out试验测量界面抗剪切强度.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组织形态学观察有区别.2例HA涂层脱落患者涂层厚度分别为112、138μm;维氏硬度分别为5 843、4 524 Hv;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4、11.6 MPa.3例钛珠涂层脱落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2、88及87分.结论:多种原因可同时导致假体涂层脱落,但临床上碰到的涂层脱落的病例多与假体质量有关,现有各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涂层与假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预防涂层的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利用改良的旁置输尿管导管持续顺行灌流技术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应用改良的旁置输尿管导管持续顺行灌流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30例输尿管结石。改良方法为术中输尿管镜抵达结石下方后,先将一根5F输尿管导管越过结石向上插入10cm,必要时可插入肾盂。保留导管退镜,再从管旁进镜抵达结石。助手经导管持续推注生理盐水,术者在输尿管内形成的向下水流冲刷所致的清晰视野下安全连续碎石。结果本组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100%(30/30),平均结石排净时间2d.平均手术时间32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d。术中及术后无输尿管穿孔、高热、脓肾等并发症。结论旁置输尿管导管持续顺行灌流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可在清晰视野下连续碎石,结石不易上移。碎石易冲出,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 66例患者中64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97%(64/66).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及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51例HAM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10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4岁,症状以腹部肿块(33例)和腹部疼痛不适(15例)为主,少数表现为发热(2例).肿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50/51)、SMA(47/49)和S-100(39/42)的阳性率较高.51例HAML均手术切除,平均住院时间13.8 d,术中平均出血263 ml,平均随访时间为55.4个月,无一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HAML为肝脏少见良性间质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组织化学检查,HBM-45阳性肌细胞是重要的诊断标志.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108.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动力障碍的病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D)后胃动力障碍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将杂种狗2 4只平均分为对照组、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VTPPD)组和PD组。分别测定其幽门括约肌动作电位和胃腔内压力 ,将VTPPD应用于临床 ,观察其效果。结果VTPPD组的胃平滑肌动作电位与对照组相似 ,比PD组高 12~ 2 5倍 ,1个动作电位末立即出现 1次收缩波 ,很有节律 ,而PD组则相反。采用VTPP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4 2例 ,并与同期施行的PD 32例 ,PD加幽门成型术 (PP) 16例进行比较。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VTPPD组为 3 2d ,PD组为 5 7d ,PD加PP组为 4 2d ,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胃液滞留、恶心、呕吐、突发性腹泻和肠胃返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D组和PD加PP组。 3组之间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PD术后胃动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切断了支配幽门胃窦区的迷走神经 ,VTPPD能有效地预防这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高血压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0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病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发生胆汁淤积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1年5月本院实施的22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肝脏移植术后发生胆汁淤积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发生胆汁淤积的病因包括:术后早期肝内胆汁淤积45%(n=10),急性排斥反应62%(n=18),胆道并发症55%(n=12),血管并发症45%(n=10),感染并发症86%(n=19),药物毒性反应36%(n=8)以及原发症复发23%(n=5)。结论:肝脏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病因较多而复杂,各种因素常同时并存或相继出现,故临床上出现胆汁淤积应首先进行病因鉴别。其中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胆道并发症是术后发生胆汁淤积的主要因素,血管并发症所致的胆汁淤积必须重视,尤其是肝脏流出道梗阻是一种容易忽视的原因。此外感染与胆汁淤积有明显相关性,其中CMV感染必须早期防治。对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