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体脂含量影响的性别差异,为开展早期营养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2015年1-7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3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出生24~48 h内的新生儿进行身长、体重和皮褶厚度的测量,同时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母亲孕期健康情况。结果 1)病例组新生儿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生体重、身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校正母亲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量、分娩方式、年龄、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仅是男婴出生时体脂含量的主要预测因素,病例组男婴体脂含量比对照组平均多80 g(P<0.05)。结论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体脂含量的影响在男婴中表现更加显著。因此,应密切监测母亲孕期糖耐量异常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针对男婴的跟踪随访和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对胃肠手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康复锻炼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胸腹围加压包扎,研究组给予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比术前1夜(PSG1),研究组术后第1夜(PSG2)、术后第2夜(PSG3)N1期睡眠低、N2期睡眠高,对照组N1期睡眠高,两组N3、快速动眼睡眠(REM)期睡眠低、睡眠觉醒指数高、睡眠效率低(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PSG2、PSG3 N1期睡眠低,N2期睡眠高,睡眠觉醒指数低,睡眠效率高(P<0.05)。研究组康复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后患者实施改良型胸腹围加压包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
质量源于过程控制水平。目前,中药质量控制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产品均一、稳定的要求。从而致使我国中药制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中药制剂的疗效及安全稳定。从保证中药制剂产品"均一、稳定"出发,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提出在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中建立基于Q-Marker的"原料-工艺-产品质量"为一体的质量过程控制方法,为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均一性、质量过程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邱婷 《基层医学论坛》2022,(28):148-150
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患者应用止血保胎饮联合黄体酮对治疗效果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贤县妇幼保健院接诊的先兆流产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比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血保胎饮。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效果、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激素水平[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催乳素(PRL)和雌二醇(E2)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观察组治疗后TNF-α(0.68±0.13)pg/m L,低于对照组的(0.86±0.27)pg/m L,IL-4(178.55±66.12)ng/L、IL-10(172.34±33.52)ng/L,高于对照组的(145.12±64.17)ng/L、(156.41±32.18)ng/L;PIBF(5.32±1.71)ng/m L、β-HCG(56 785.63±6 645.97)U/L、PRL(58....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及培养泪腺上皮细胞,建立干眼细胞模型,分析相关炎症因子,为进一步探究干眼治疗的有效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泪腺上皮细胞,并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对原代细胞活性和纯度进行鉴定。根据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IC50值,采用两者的0.5倍IC50刺激兔泪腺上皮细胞,构建干眼细胞模型即LPS组和TNF-α组,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ELISA和流式方法对比两种构建干眼细胞模型的相关生物学特征。结果:兔泪腺上皮原代细胞培养12h后细胞基本贴壁,48h可见细胞形态舒展,呈长三角形。兔泪腺上皮原代细胞活性为92%以上,标志角化蛋白(Pan-cytoeratin)阳性率>90%,符合实验要求。LPS和TNF-α12h的IC50分别为20μg/mL、4.996ng/mL,采用LPS(10μg/mL)和TNF-α(2.5ng/mL)干预细胞12h后:两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TNF-α组细胞凋亡率高于LPS组(P<0.01);两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IL-6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TNF-α组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高于LPS组(P<0.01)。提示TNF-α模拟干眼的炎症反应效果优于LPS。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细胞纯度较高、相对简便、快速,模型稳定的兔干眼细胞模型,为兔泪腺上皮细胞功能及干眼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稳定的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6.
苯丙酮尿症是常见的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经列入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早期筛查的普及和及时的治疗使得患者躯体症状得以改善,但仍会对远期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以心理和社会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生活质量研究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普适性量表和特异性量表等评估方法研究苯丙酮尿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及时和长程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该文从苯丙酮尿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了解苯丙酮尿症患者生活质量现状、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正移植肾切除是一项高风险、高病死率的手术~([1]),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髂动脉破裂出血更是一种极危险的并发症,同时,介入栓塞治疗后为防止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必须使用抗凝药物,这使抗凝与止血治疗相互矛盾~([2]),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增加了患者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及时发现和积极抢救术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及髂动脉出血非常重要,否则会造成患者围术期死亡。本科于2015年1~3月成功救治了1例移植肾切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髂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经及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利用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以665 nm为激发波长,685 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 亚甲蓝浓度在0.089~3.57 μmol/L范围内,该增敏荧光光度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8,日内变异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羧甲司坦联合低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对照药物平行研究。对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羧甲司坦联合低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μg),或单独高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治疗1年,评估COPD急性加重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80例完成1年随访,试验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1.2(95%CI,1.14~1.30),对照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1.1(95%CI,1.03~1.14),试验组急性加重相对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为1.09(95%CI 0.82~1.18),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1,P=0.157)。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1年后与用药前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总分分别减少5.54和5.59,达到临床改善。两组比较,试验组平均分数下降较对照组低0.45(95%CI,-0.3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肺炎发生比例高于试验组。结论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高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制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相比,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低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制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联合羧甲司坦疗效无明显差异,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与婴幼儿孤独症量表(CHAT)在广泛性发育障碍(PDDs)儿童的早期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对69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TR)诊断标准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PDDs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32名其他发育障碍儿童(对照组),同时运用M-CHAT和CHAT对被试进行临床评估,比较两种工具在临床筛查时的差异。结果:M-CHAT的灵敏度高于CHAT(0.99 vs.0.81,P0.01);而特异度则低于CHAT(0.16 vs.0.51,P0.01)。两种工具筛查阳性人数和阴性人数不一致[(95/6)vs.(72/29),P0.05]。年龄分层比较,在24月以下儿童中M-CHAT阳性数(17/0)和CHAT阳性数(15/2)均与临床诊断(12/5)一致;在36月以上儿童中,M-CHAT阳性数(6/1)和CHAT阳性数(3/4)均与临床诊断(6/1)一致,总体一致率为0.71(P0.05),两种工具筛查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36月年龄组儿童中,M-CHAT阳性数比临床诊断高[(72/5)vs.(51/26),P0.05],M-CHAT与CHAT阳性数比临床诊断高[(72/5)vs.(54/23),P0.05)],而CHAT阳性数与临床诊断一致率为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较婴幼儿孤独症量表灵敏度高,更适于正常人群的筛查;而婴幼儿孤独症量表运用在儿童发育障碍门诊时,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