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09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53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90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在新医科背景下,培养病理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湘雅医院病理科为例,探讨了基于临床案例教学(CBL)方法在病理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践。首先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介绍了C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接着以实际案例展示了C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成果,并对C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和展望。本文旨在为病理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侧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laterality,PCAL)对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后急性卒中患者梗死范围、卒中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月-2015年11月,前瞻性连续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CA M1段严重狭窄(狭窄率70%~90%)或闭塞的16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有无PCAL分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及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共76例PCAL阳性,85例PCAL阴性。PCAL阳性组既往卒中者少(P=0.021),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T Score,DWI-ASPECTS)更高(P=0.045),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更低(P=0.009),3个月mRS评分更低(P=0.002),临床短期预后更好,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入院NIHSS评分[OR(odds ratio)1.266,95%CI(confidence interval)1.139~1.407,P0.01]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PCAL阳性(OR 0.355,95%CI 0.146~0.864,P=0.022)是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 MCA 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CAL阳性者梗死范围更小,短期临床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在缺氧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MZ)化疗抵抗调控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U87细胞分为常氧组、常氧+TMZ组、常氧空载组、常氧空载+DMSO组、常氧空载+TMZ组、常氧SDC1过表达组、常氧SDC1过表达+TMZ组, 缺氧组、缺氧+TMZ组、缺氧空载组、缺氧敲除HIF-1α组、缺氧敲除HIF-1α组+TMZ、缺氧SDC1干扰组、缺氧空载+DMSO组、缺氧空载+TMZ组、缺氧SDC1干扰+TMZ组。采用低氧探针检测细胞缺氧情况;TMZ处理72 h后,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敲除HIF-1α后, 于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给予TMZ处理2 、4 、6 、8 d, 检测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HIF-1α、SDC1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qPCR(ChIP-qPCR)法检测HIF-1α与SDC1启动子结合情况。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建立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作用的方法,评价川芎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方法川芎先后用乙醇和水定量提取,以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体外测定延长APTT值。家兔心脏取血,制备血浆,加入APTT试剂后,测定凝结时间。以APTT延长率为抗凝血活性的评价指标,用阿魏酸钠标定川芎的延长APTT活性。根据量反应平行线法(2.2)计算川芎的抗凝血活性。并测定了9份川芎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结果阿魏酸钠和川芎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且可靠性检验结果成立。阿魏酸钠的给药质量浓度(1~5 mg/m L)与其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供试品重复测定抗凝血活性的RSD为9.34%(n=6),可信限率为15.98%(n=6)。不同川芎样品的抗凝血活性不同,5份川芎药材的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 U/g,川芎饮片及川芎酒炙饮片分别为5.910、3.017 U/g,通脉颗粒和血府逐瘀丸分别为14.516、29.035 U/g。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产吻合器在食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10月~2007年12月应用常州产WGW型或KYG型吻合器重建食管胃吻合口776例,其中男545例,女231例,食管癌400例,胸上段癌24例,胸中段癌290例,胸下段癌91例,多发癌5例;贲门癌376例.食管胃颈部吻合3例,主动脉弓上或胸顶吻合346例,弓下吻合428例,全胃切除12例,均行空肠代胃机械吻合.结果 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0.52%.1998年前手工吻合术后吻合口瘘26例,发生率为3.23%.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吻合口狭窄28例,发生率3.61%,大部分经食管扩张症状有良好缓解.结论 机械吻合重建食管安全可靠,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面向青少年开展中医药科普,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的需要.科普图书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栽体,随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进入快速发展期,却面临着影响力不足、创作团队较少、推广传播乏力等诸多问题.基于现状,开始了青少年中医药科普图书的发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延长可达并发症的90%,位居其他并发症之首,是DM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单用西药疗效不佳。2005—11—2006-09,笔者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佐治DPN35例,疗效可靠,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妊娠妇女在流行性感冒的季节易患重症流感及肺部并发症。尽管实际上使用非活性流感疫苗对母婴均是安全的,但在这些高危人群中流感疫苗的使用率仍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对妊娠期使用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认识不足。为评估流感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外增殖及成牙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获得根尖乳头干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通过不同浓度的TNF-α进行干预后检测对SCAP增殖,矿化成牙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各浓度组TNF-α均能刺激SCAP的体外增殖,10、50 mg/L的TNF-α实验组可明显促进SCAP增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茜素红染色显示与对照组(0 mg/L TNF-α)相比,实验组(5、10、50 mg/L TNF-α)染色明显变浅,矿化结节形成的较小,对照组形成红色结节范围大且呈深橘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CAP胞浆中DSP、BSP均有表达,实验组部分细胞胞浆染色且染色较浅,呈褐色为阳性表达,对照组(0 mg/L TNF-α)细胞胞浆完全着色呈深褐色,为强阳性表达。结论:不同浓度TNF-α对SCAP的生长增殖均有促进作用,TNF-α在不同程度上对SCAP矿化及成牙成骨向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EVE)治疗儿童体动脉源性咯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进行EVE治疗的20例体动脉源性咯血患儿,分析咯血的栓塞方法和疗效。结果 14例责任血管为支气管动脉(BA),1例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5例为BA和NBSA。13例使用末梢栓塞剂、7例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共栓塞责任血管41支(BA 34支,NBSA 7支),均获得即刻止血。2例术后6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6~24个月复发。末梢栓塞剂组的整体复发率(1/13,8%)低于弹簧圈组(3/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例术后发生颅内异位栓塞,经治疗后目前随访20个月生活质量未受影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EVE治疗儿童体动脉源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