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NICU中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NICU高危儿存活率不断提高.目前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如何维持高危儿的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脏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上,随访研究表明,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有更高的身体残疾、感觉障碍及学习、行为障碍的发生率,针对这种状况,在NICU中早期干预,实施神经保护措施,促进神经发育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工作正在开展之中,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6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3例HIE的预后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存活47例,死亡16例,其中重度HIE占92.9%,存活都有轻度神经系统异常,未发现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与重度HIE早期死亡有关,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3.
脑电图检查在各种脑功能紊乱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实践中传统的脑电图技术已不适用于脑电信号的连续性监测。大多数脑电图知识是从直接观察脑电图记录而产生和发展的。人们解释脑电图的方法实际上是综合分析一些随机资料和检测到的数据,区别外观上相似的图形,最后确定并把它归入特定的种类。然而这些特性也涉及到判断上的主观 相似文献
24.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目的:调查我国1-6岁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病率及临床各种类型的分布状况,方法:1997年5月-1998年8月,对我国黑龙江、河北、甘肃、江苏、四川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调查,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对抽样乡(镇)全部1-6岁小儿进行调查。在现场工作开始之前对所有参加调查的工作进行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参加现场工作。资料经双重录入和统一清理后,在Pntium133微机上用SAS6.11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6岁小儿1047327人,其中脑瘫患儿2009人,患病率为1.92‰,在脑瘫各种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最多见,占53.56%,以下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13.39%),共济失调型(10.00%), 手足徐动型(4.63%),震颤型(0.85%)、强直型(0.55%)、混合型(12.44%),分类不详(4.58%),2009例脑瘫中、男1266例,女743例,男:女=1.70:1。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大致能反映我国大陆地区小儿脑瘫的患病率为1.92‰。脑瘫的各种类型中以痉挛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25.
儿童癫癇综合征需正确诊断、分类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常规抗癫癇药在临床应用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约有25%的患儿对常规药物疗效欠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型抗癫癇在儿科的应用,重点综述了在Lennox-Gastaut综合征及婴儿痉挛症等难治性癫癇的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6.
血清催乳素与新生儿惊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与新生儿惊厥发作之间的关系,评价发作后血清PRL含量升高作为新生儿惊厥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急性脑病新生儿以有无临床典型惊厥发作和(或)脑电图出现放电活动分为惊厥组17例、无惊厥组18例,对照组17例。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发作后15-30min(第1时间点)、2h(第2时间点)及发作停止后2~4d(第3时间点)的血清PRL含量。结果(1)惊厥组第1时间点的血清PRL含量明显高于第2及第3时间点,且高于无惊厥组及对照组的相应时间点。(2)第1时间点PRL绝对值≥170μg/L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8.9%;第1与第2时间点PRL之比≥1.5,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8.9%。结论(1)PRL与新生儿惊厥关系密切。(2)惊厥发作后15~30min(峰值)血清PRL绝对值及发作后15~30min(峰值)与2h(基线值)的PRL之比升高对临床诊断新生儿惊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7.
本院自1977年1月至1982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出生至28天)惊厥病人98例,占住院新生儿病人的9.2%,惊厥发生率较高。其中低体重儿惊厥发生率占住院低体重儿的27.2%,比住院足月新生儿惊厥发生率(7%)明显增高(P<0.001)。病因比较复杂,颅脑损伤(37.6%)和低血钙(27.7%)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其次为感染(7%)、低血糖(2%)等,原因不明者占(12.8%)。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限局性阵挛性发作,其次为全身性阵挛性发作和轻微发作。本组新生儿惊厥病死率为17.3%,低体重儿约占死亡病例的一半(47.1%)。均死于原发病。随访39例(8月~5 1/2岁),后遗症发生率为28.2%(11/39)。颅脑损伤是本组病人死亡和后遗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小儿脑性瘫痪婴儿期症状,为儿科医生、儿保医生提供脑瘫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对江苏省7县市1~6岁4167例早产儿脑瘫患病率、脑瘫婴儿期症状进行调查,由受过统一培训的儿科医生、儿保医生完成。结果:早产儿脑瘫患病率为 32.9‰,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脑 瘫患病率为34~37周早产儿的3.6倍。脑瘫症状婴儿期的检出率在30%~62%之间,特异度在99.4%以上,准确度在97.2%以上。阳性预测值在80%以上,阴性预测值在97.5%以上。结论:脑瘫婴儿期症状为早产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适用于脑瘫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9.
白细胞介素6与新生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利用动物实验证实白细胞介素 6( IL-6)对未成熟脑的损伤作用 ,探讨 IL -6导致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在新生大鼠静脉内及侧脑室内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人 IL-6( rh IL-6) ,分别于注射后 2 4及 72 h后处死 ,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 静脉注射 rh IL-61 0 0 0、50 0 0和1 0 0 0 0 U后 2 4 h,新生鼠脑组织表现为血管周围水肿及神经细胞的缺血性变 ,不同剂量 rh IL-6所致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 72 h后血管周围水肿未见消退 ,神经细胞的缺血性变进一步发展为均质性变。侧脑室内注射 rh IL-61 0 0 0 U后 2 4 h脑组织病变与静脉注射后 2 4 h的病理表现基本相同 ;而注射rh IL-650 0 0 U后 2 4 h,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静脉注射组明显。侧脑室内注射 72 h后 ,除有上述表现外 ,还出现了局部的脱髓鞘改变。 结论 外源性 IL-6对新生大鼠脑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0.
强化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配方奶应用于早产儿营养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强化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配方奶应用于早产儿的营养价值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将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强化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配方奶组)和对照组(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组)各30例.比较两组生长发育和有关实验室指标,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试验组血清脂肪酸20:5 n-3和22:5 n-3含量及n-3系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于对照组[(0.37±0 .11)mol%与(0.19±0.11)mol%;(0.27±0.17)mol%与(0.15±0.07)mol%;(2.20±0.73 )mol%与(1.68±0.51)mol%](P<0.01).n-6/n-3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4.19±0.97与5.47±1.24)(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增长及其他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试验组配方奶的脂肪酸组成接近于人乳,适用于早产儿,有利于早产儿脑和视网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